钱棨(1743年-1799年),字振威,号湘舲(有曰一字湘舲),江苏省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无锡钱氏后裔,清朝状元,政治人物,善书法,官至从二品的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六元状元”,即县试、府试、院试、乡试(解元)、会试(会元)、殿试(状元)均为第一名;除此之外据传同样达到此成就的另一人是明朝的黄观,但黄观的“六元”身份有争议。因得罪了和珅在乾隆晚年被革职留任达8年之久,因此在此后乾隆执政时期的数年间,钱棨最高也只担任了从四品的侍读学士,但等到嘉庆帝即位,一年之间就升任了从二品的内阁学士,但不幸在云南时受瘴湿成蛊疾,不久病逝。
钱棨先获得童子试中长洲县县试第一、苏州府府试第一、江苏学政院试第一,又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以乡试第一中解元。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进京参加会试和殿试,连续摘下会元和状元,连中三元。至此,他成为中国历史上极罕见的连中六元者。从明朝正统十年(1445年)乙丑科商辂三元及第到钱棨连中三元已相距336年,乃清代第一人,乾隆皇帝亲自作《御制三元诗》以示庆贺。曾充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兼任太子师傅,在上书房行走。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50岁的钱棨因革职留任已经八年,被准许开复职位。同年擢升从六品的右赞善。
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以右赞善的身份充任广东乡试副考官。
乾隆六十年(1795年),52岁的钱棨先是被拔擢为正六品的春坊中允。而后又被升任为从五品的翰林院侍读,并充任日讲起居注官。
嘉庆二年(1797年),54岁的钱棨,擢升为正五品的春坊右庶子,后又转任左庶子。
嘉庆三年(1798年)三月,55岁的钱棨升任从四品的翰林院侍讲学士,后又转任侍读学士,五月,充任云南乡试的正考官。七月,被命令以侍读学士的身份提督云南学政。
嘉庆四年正月初三日(1799年2月7日)辰刻,太上皇帝弘历驾崩后,嘉庆帝亲政。
嘉庆四年三月,钱棨升任从二品的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仍留任提督云南学政之职。同年,按试云南澂江、临安等府,卒于云南。归葬苏州府吴县(今苏州市)胥口镇香山。有《湘舲诗稿》。
钱棨为吴越王钱镠之后,出身书香门第。曾祖钱中谐,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词科,列一等。
钱棨当年学习的地方——苏州府学建立了“三元坊”,以表达对他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