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苦

✍ dations ◷ 2025-09-06 18:10:23 #氯化苦(PS)
三氯硝基甲烷,俗称氯化苦(英语:Chloropicrin),是一种化学式为Cl3CNO2的有机氯化合物。这种高毒性的物质曾被用作代号为PS的化学武器;现在则主要用作熏蒸剂和杀线虫剂。氯化苦最早于1848年由苏格兰化学家约翰·斯登豪斯发现。当时他用氯化剂(可能是次氯酸钙)与苦味酸(Picric acid)反应:斯登豪斯根据他使用的反应物将合成出来的这种物质命名为“氯化苦”(Chloro-picrin),尽管氯化苦并不是苦味酸的氯化物。氯化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曾被使用。在1917年,有报道指德军当时在测试一种新型化学武器,后来人们发现这种化学武器就是氯化苦。虽然毒性不如当时的其他化学武器,但氯化苦是一种能被皮肤吸收的强力催泪剂并能导致中毒者呕吐——这常常使得协约国的士兵不得不脱下防毒面具,暴露在毒气中。这在意大利战役中导致了大量伤亡,尤其是在早期协约国士兵不了解这种毒气的情况下。工业生产氯化苦时采用硝基甲烷与次氯酸钠反应:氯化苦在常温常压下是不溶于水的无色液体,且不与水发生反应。它的蒸汽压是24 mm Hg,挥发性与光气接近,介于光气与芥子气之间。 氯化苦能以吸入、进食及经皮肤进入人体。它对眼睛、皮肤和肺部均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实验证明其刺激性会使人不由自主地闭上眼睛;溅入眼睛之后则会使角膜水肿甚至液化。 因此,氯化苦只能以毒气弹的形式用作化学武器。氯化苦具有高毒性。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的报告指出:曾有报道指,27名纤维素工厂的工人,在暴露于高浓度的氯化苦中3分钟后,一直呼吸困难并不断咳嗽,并在3至12小时内均患上了肺炎;病情随即恶化成肺水肿,其中有一名工人因此而死亡。由于其高稳定性,对氯化苦的防护必须使用高效的吸收剂,如活性炭。氯化苦目前一般作为熏蒸剂用于控制土壤里的害虫,尤其是草莓园。 偶尔它也会被用于毒杀田地里的兔子等脊椎动物。作为熏蒸剂时氯化苦常与其他同类药剂一同使用(如溴甲烷、1,3-二氯丙烯和磺酰氟),以此增强药效及起到警告作用(因其具有强烈刺激性,容易被察觉)。甲二氯胂(MD) · 乙二氯胂(ED) · 苯二氯胂(PD) · 光气肟(CX) · 芥子气(H) · 倍半芥子气(Q) · 氧联芥子气(T) · 路易氏剂(L) · 氮芥子气(HN)(HN1 · HN2 · HN3)

相关

  • 唐音陶文 ‧ 甲骨文 ‧ 金文 ‧ 古文 ‧ 石鼓文籀文 ‧ 鸟虫书 ‧ 篆书(大篆 ‧  小篆)隶书 ‧ 楷书 ‧ 行书 ‧ 草书漆书 ‧  书法 ‧ 飞白书笔画 ‧ 
  • 清酒在东亚地区,清酒是一种酿造米酒,经过滤程序后制成,酒色透明。以米、米麹及水,进行发酵后,就形成浊酒;经过滤,去除酒中杂质,再以竹炭或木炭进行脱色后,就成为清酒。清酒有许多种类,各国
  • 加勒比海国家加勒比海及其附近区域。若依照联合国地理分区里的地理亚区来判定,加勒比地区的范围为加勒比海上的诸岛—西印度群岛,国家与地区包含安圭拉、安提瓜和巴布达、阿鲁巴、巴哈马、
  • 美国烹饪美国的饮食文化反映出它的历史。来自欧洲的殖民者引进了一批食材和烹饪风格,时间进入19世纪和20世纪以后,由于众多外国移民的涌入,使得全美国各地展现出丰富的食物与多样性。因
  • 古汉语古代汉语是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它是汉族祖先及其后代在古代的语言。一般人心目中的古代汉语的面貌在语音上为唐诗宋词等韵文,文字上体现为王羲之、欧阳询、柳公权、颜真卿等
  • 眩晕眩晕(Vertigo),是用来形容一个人静止时却感到周边环境有相对运动的状态。患者会有天旋地转或是摇晃的感觉。常伴随恶心、呕吐、盗汗或是行走困难。当头部有所移动的时候,眩晕的
  • 卡布斯·本·赛义德卡布斯·本·赛义德·阿勒赛义德(阿拉伯语:قابوس بن سعيد آل سعيد‎,1940年11月18日-2020年1月10日),前任阿曼苏丹,阿曼赛义德王朝的第14代君主。卡布斯自1970年
  • 高雄左营孔子庙坐标:22°41′20″N 120°17′54″E / 22.6889832°N 120.2983510°E / 22.6889832; 120.2983510高雄孔子庙位于高雄市左营区莲潭路400号,莲池潭北岸,毗邻半屏山,占地六千余平方
  • 现代派现代主义(英语:Modernism),从文化的历史角度来说,是1914年之前的几十年中,兴起的新艺术与文学风格。艺术家为了反抗19世纪末期的陈规旧矩,转而用一种他们认为感情上更真实的方式,来
  • 木兰花木兰花可以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