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行博物馆

✍ dations ◷ 2025-02-23 19:50:31 #十三行博物馆
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馆,简称十三行博物馆,位于台湾新北市八里左岸,于1998年兴建,2003年4月24日正式开馆。为台湾第一座市立考古博物馆,设立目的为保存及推广十三行文化。旧名十三行遗址文物陈列馆,1998年改名台北县立十三行博物馆,2010年改为现名。建筑物及广场共约四公顷,包括本馆建筑群为展示情境,设有遗址出土各项重要文物常设展、特展厅、考古学习体验室。馆中介绍有关十三行文化、植物园文化、圆山文化等过去的遗迹与背景。1957年,十三行遗址被勘查后定名并登录为二级国定古迹。1989年,因八里污水处理厂将兴建于十三行遗址上,引起各方抢救十三行遗址;抢救计划由1991年7月第五次发掘开始,1990年第三次发掘、1988年的第二次发掘为考古研究计划。1992年由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今文化部)勘定后,确定遗址保存面积为3136.9平方米,其余面积则兴建污水厂。1995年行政院会议决议由污水厂拨地成立十三行遗址文物陈列馆,1998年更名为台北县立十三行博物馆后正式动工兴建,2003年4月24日正式开馆,2010年改名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馆。目前,博物馆主要常设有十三行文化的展览,并定期推出八里原住民文化等非常设展。十三行博物馆由台湾建筑师孙德鸿设计,2002年获台湾建筑奖首奖,2003年获远东建筑奖杰出奖,2014年获国家建筑奖金奖之文化教育及公共建筑类金狮奖。博物馆分别由三栋建筑组成象征为山与海及特别设计成倾斜不正的八角塔象征毁坏的遗迹与无法还原的历史真相,并由大片尖锐角度的清水模墙面呈现,暗示考古现场无法重现的状况,侧面的两道高墙指向观音山上的大坌坑遗址,暗示两者的时间连结。2019年7月,十三行博物馆搭配5月启用的新北考古公园推出“一日修复师”活动,开办文物保存课程。十三行博物馆馆牌十三行博物馆内一景十三行文化展览

相关

  • 毒物毒物是对生物造成不适反应的物质的总称。毒物对生物体造成的影响因种类不同各异,不适反应的类型以及程度也各不相同。另外对于有的生物来说具有毒性而对于别的生物来说无毒的
  •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人粒细胞无形体病(HGA, Human granulocytic anaplasmosis),也称无形体病,是一种蜱媒介传染病。由细胞内的寄生的细菌嗜吞噬细胞无形体 Anaplasma phagocytophilum (曾命名人粒细
  • 分子轨道理论分子轨道理论(英语:Molecular orbital theory),简称MO理论,是处理双原子分子及多原子分子结构的一种有效的近似方法,是化学键理论的重要内容。它与价键理论不同,后者着重于用原子轨
  • 菲巴斯·利文菲巴斯·阿龙·西奥多·利文(Phoebus Aaron Theodore Levene,1869年2月25日-1940年9月6日)是一位出生于俄罗斯帝国扎加雷(现立陶宛)的美国生物化学家,首先分析出DNA含有的四种碱基
  • 壮族壮族(旧称僮族,壮文:Bouxcuengh),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1800万(2010年),为古代百越族的一支,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广东和贵州等省区。与贵州的布依族、越南的岱依族、
  • 土耳其总理土耳其总理是土耳其共和国已被撤销的政府首脑职位。 该职务由土耳其大国民议会选出,任期四年。2018年7月,土耳其从议会制转为总统制后,职务废除。突厥人 · 乌古斯人 · 土耳
  • 约翰·赫歇尔约翰·弗雷德里克·威廉·赫歇尔爵士,第一代从男爵,FRS,KH(英语:Sir John Frederick William Herschel, 1st Baronet,1792年3月7日-1871年5月11日)出生于英国白金汉郡的斯劳,英国天文
  • 苦行僧苦行僧(梵语:sādhu〔男性〕;sādhvī或sādhvīne〔女性〕)是印度宗教盛行的修练方式,流行于婆罗门教、耆那教等。今日多指居于山林刻苦修道的各种宗教修道士。汉语的“僧”,可以
  • 帕耶特帕耶特国家森林(英语:Payette National Forest)是一座美国国家森林,坐落于爱达荷州的中西部,分布于瓦利县、爱达荷县、亚当斯县和华盛顿县。森林面积约为2.3 × 106英亩(9,300平
  • 皇太极后金第2位大汗清朝第1位皇帝皇太极(满语:ᡥᠣᠩ ᡨᠠᡳᠵᡳ,转写:Hong Taiji,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爱新觉罗氏,是后金的第二位大汗(1626年10月20日-1636年5月15日在位)和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