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十三行博物馆
✍ dations ◷ 2025-04-03 12:42:25 #十三行博物馆
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馆,简称十三行博物馆,位于台湾新北市八里左岸,于1998年兴建,2003年4月24日正式开馆。为台湾第一座市立考古博物馆,设立目的为保存及推广十三行文化。旧名十三行遗址文物陈列馆,1998年改名台北县立十三行博物馆,2010年改为现名。建筑物及广场共约四公顷,包括本馆建筑群为展示情境,设有遗址出土各项重要文物常设展、特展厅、考古学习体验室。馆中介绍有关十三行文化、植物园文化、圆山文化等过去的遗迹与背景。1957年,十三行遗址被勘查后定名并登录为二级国定古迹。1989年,因八里污水处理厂将兴建于十三行遗址上,引起各方抢救十三行遗址;抢救计划由1991年7月第五次发掘开始,1990年第三次发掘、1988年的第二次发掘为考古研究计划。1992年由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今文化部)勘定后,确定遗址保存面积为3136.9平方米,其余面积则兴建污水厂。1995年行政院会议决议由污水厂拨地成立十三行遗址文物陈列馆,1998年更名为台北县立十三行博物馆后正式动工兴建,2003年4月24日正式开馆,2010年改名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馆。目前,博物馆主要常设有十三行文化的展览,并定期推出八里原住民文化等非常设展。十三行博物馆由台湾建筑师孙德鸿设计,2002年获台湾建筑奖首奖,2003年获远东建筑奖杰出奖,2014年获国家建筑奖金奖之文化教育及公共建筑类金狮奖。博物馆分别由三栋建筑组成象征为山与海及特别设计成倾斜不正的八角塔象征毁坏的遗迹与无法还原的历史真相,并由大片尖锐角度的清水模墙面呈现,暗示考古现场无法重现的状况,侧面的两道高墙指向观音山上的大坌坑遗址,暗示两者的时间连结。2019年7月,十三行博物馆搭配5月启用的新北考古公园推出“一日修复师”活动,开办文物保存课程。十三行博物馆馆牌十三行博物馆内一景十三行文化展览
相关
- 发霉霉菌是非分类学名词,是对菌丝体发达,而又不产生大型肉质子实体的丝状真菌的俗称。霉菌的菌丝呈长管、分枝状,无横隔壁,具多个细胞核,并会聚成菌丝体。霉菌常用孢子的颜色来称呼,如
- 子房子房是被子植物生长种子的器官,位置不定,依和雌蕊的相对位置可分为上位花、下位花或是周位花。一般略为膨大。子房里面有一至多室,每室内含有一至多个胚珠,胚珠受精后可以发育为
- 领海基点领海基线是测量沿海国领海的起点。通常是沿海国的大潮低潮线。1996年5月15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布。中国大陆海岸线的南北两端,即与朝鲜相邻的辽东半岛以及与越南相邻的北部
- 拉方丹亨利·拉方丹(Henri La Fontaine,1854年4月23日-1943年5月14日),比利时国际律师,1907年至1943年期间担任国际和平局局长。他获得了1913年诺贝尔和平奖。
-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英语:Peace of Westphalia,德语:Westfälischer Friede,法语:Traités de Westphalie)是指1648年五月至十月间在威斯特伐利亚地区内的奥斯纳布吕克市和明斯特
- 林口区坐标:25°04′39″N 121°23′30″E / 25.0775308°N 121.3916021°E / 25.0775308; 121.3916021林口区,旧名树林口,是中华民国新北市所辖29个区之一,除滨海地区的狭窄平原外,主
- 脊柱前凸脊柱前凸(lordosis)为医学上的一个名词,用来形容脊柱向前过度弯曲。脊柱中的两个部分,分别为颈椎(cervical)和腰椎(lumbar),正常都有一定前凸的弯度,也就是说他们本来就有一定向前的凸
- S2S2可以是指以下的条目:
- 攻击攻击,即对物体、生命、目标甚至无形物体作出物理或非物理性伤害,或入侵别人的领地。攻击大致分为2种:物理和非物理攻击。物理攻击即对某实体作出伤害,而非物理攻击即对某目标造
- Rosemary Radford Ruether雷亚(Rosemary Radford Ruether)是女性主义神学主流的主要领袖之一。她执教于加瑞特(Garrett)福音派神学院,那所学校是附属位于伊利诺伊州伊凡斯顿市的西北大学。蕾亚是一位口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