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光化学淬灭

✍ dations ◷ 2025-09-07 06:52:48 #光合作用

非光化学淬灭 (英语:nonphotochemical quenching,简称NPQ)的机制热耗散引起的,反映了植物耗散过剩光能为热的能力,也就是光保护能力。 当叶子从黑暗转移到光线时, 光系统II(PSII )反应中心逐渐关闭,这使得(在光照第1秒左右)产生叶绿素萤光产量的增加。然而之后萤光水平通常在几分钟内开始再次下降。这种称为萤光淬灭(fluorescence quenching)的现像用两种方式解释:电子从光系统II]传输的速率有所增加,这主要是由于光诱导的碳代谢活化和气孔开启所致。这种淬灭称为“光化学淬灭”(photochemical quenching)。于此同时,能量化为热量的效率也在提高,这个过程称“非光化学淬灭”。。这种机制会使得植物吸收的光能不再被用于光合作用,而是直接转化为热能浪费掉,从而避免植物遭到日照的伤害。当光照强度恢复正常时,非光化学淬灭又会被关闭,植物重新回到正常的光合作用。

相关

  • 圣皮埃尔和密克隆圣皮埃尔和密克隆(法语:Saint-Pierre-et-Miquelon),位于北大西洋上,其中最主要的岛屿是圣皮埃尔岛和密克隆岛(法语:Miquelon)(Miquelon)等。该群岛的几个主要岛屿中,圣皮埃尔岛面积约26
  • 圣多明哥圣多明各或圣多明戈(西班牙语:Santo Domingo),全名古斯曼的圣多明各(Santo Domingo de Guzmán),当地汉语人士又称之为多京,位于多米尼加共和国的国家特区内,为多米尼加的首都。圣多
  • 核酸增幅试验聚合酶链式反应(英文: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缩写:PCR,又称多聚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利用DNA双链复制的原理,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通过这一技术,可在短时间内
  • 沃尔夫化学奖沃尔夫化学奖是沃尔夫奖下设的六个奖项之一,由沃尔夫基金会颁发,每年评选一次。该奖项的目的是为了表彰除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以外,对于化学领域有重大贡献的科学家。它是化学领
  • 党卫军武装党卫队(德语:Die Waffen Schutzstaffel,简称德语:Waffen-SS)是纳粹德国党卫队领导下的一支准军事部队,由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德语:SS-Verfügungstruppe)发展而来,于1939年及1940
  • 奠祭奠祭是一种通过撒酒向神献祭的仪式,许多宗教都有此种仪式。中国古代有酹(ㄌㄟˋ)、奠酹、荐酹等仪式,在祭祀后以酒洒地。在犹太教中:以赛亚使用奠祭作为隐喻,描述“受苦的仆人”的
  • 螳螂目(螳螂)螳螂(Mantis)一词泛称螳螂目(Mantodea)下的昆虫,目前共计超过2400种(英语:List of mantis genera and species),分布于15科、约430属当中,其中种类数量最多的科为螳螂科(英语:Mantidae)。
  • 蒋为文蒋为文(1971年9月15日-),台湾语言学家、作家、台语文运动的推行者及越南研究专家。英文名“Taiffalo”,为“Taiwan Buffalo”(台湾水牛)的简称。出生于高雄市冈山区,现居住于台南市
  • 裸甲派见内文蛙蟹科(学名:Raninidae)是螃蟹的其中一个科,模式属是蛙形蟹。根据现存的化石纪录,蛙蟹科生物最早期的化石于早白垩纪的阿尔布阶出现。常见的蛙蟹科生物有:蛙蟹科的外形独特,
  • 刀形魮刀形魮(学名:)为辐鳍鱼纲鲤形目鲤科的其中一个种。该物种于1910年由George Albert Boulenger描述,主要分布于非洲安哥拉Luculla河流域,体长可达14公分。 维基物种中有关刀形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