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光化学淬灭

✍ dations ◷ 2025-04-04 07:35:40 #光合作用

非光化学淬灭 (英语:nonphotochemical quenching,简称NPQ)的机制热耗散引起的,反映了植物耗散过剩光能为热的能力,也就是光保护能力。 当叶子从黑暗转移到光线时, 光系统II(PSII )反应中心逐渐关闭,这使得(在光照第1秒左右)产生叶绿素萤光产量的增加。然而之后萤光水平通常在几分钟内开始再次下降。这种称为萤光淬灭(fluorescence quenching)的现像用两种方式解释:电子从光系统II]传输的速率有所增加,这主要是由于光诱导的碳代谢活化和气孔开启所致。这种淬灭称为“光化学淬灭”(photochemical quenching)。于此同时,能量化为热量的效率也在提高,这个过程称“非光化学淬灭”。。这种机制会使得植物吸收的光能不再被用于光合作用,而是直接转化为热能浪费掉,从而避免植物遭到日照的伤害。当光照强度恢复正常时,非光化学淬灭又会被关闭,植物重新回到正常的光合作用。

相关

  • 臭气气味是人类嗅觉系统对散布于空气中的某些特定分子的感应。人们把使人愉快的气味称为香味,把使人不快的气味称为臭味。人类大概能识别1000种不同的气味。气味分子进入鼻孔后,会
  • 希沃特积分希沃特积分(Sievert Integral)是一种用于模拟放射性剂量的特殊函数,由瑞典医学物理师(英语:Medical physicist)罗尔夫·马克西米利安·希沃特所推得,辐射转移定义如下:S (
  • 程耿东程耿东(1941年9月-),江苏苏州人,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程耿东于1958年考入北京大学固体力学专业。1964年毕业后考入大连工学院数理力学系读研究生,师从著名力学家唐立民。1968年
  • 沙质荒漠沙漠,亦作砂漠,全称沙质荒漠(英语:Erg),是地球干燥气候影响下所产生的地貌,约占地球陆地整体面积的21%。沙漠地区一般年平均降雨量低于250毫米,被沙质土壤所覆盖,植被稀疏。它因地表
  • 温迪亚山脉温迪亚山脉(梵语:विन्‍ध्य)是位于印度次大陆中西部的一条地质年龄较老的山脉,它将印度次大陆和分割为北印度(中央平原 (南亚))和南印度两部分。温迪亚山脉西起位于古吉
  • 加州大学董事会诉巴基案加州大学董事会诉巴基案(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v. Bakke),438 U.S. 265 (1978)是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裁决的一个里程碑式案件,支持了肯定性行动(又称平权法案),允
  • 筝形鹞形,在台湾称作鸢形,在中国大陆称为筝形,是一个四边形,特点为:“鹞形”二字中的“鹞”为风筝之意,因为鹞形是简单的风筝形状,故风筝又称作“纸鹞”。鹞形的面积为对角线相乘的一半
  • BeboBebo是一家英国社交网站,创设于2005年。Bebo是“Blog Early, Blog Often”的缩写,用户可以在个人资料页发布博客、照片、音乐 ,影片和问卷调查。此外,用户可添加朋友,并向他们发
  • 2020年黑色星期一2020年黑色星期一是指由于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及2020年俄罗斯–沙特阿拉伯石油价格战等因素,造成的两次发生于星期一的股市崩盘:
  • 提洛·沃夫提洛·沃夫(Tilo Wolff)生于1972年7月10日,德国法兰克福。是成立于1990年的德国哥特乐团Lacrimosa的创始人主要作词与作曲者,独立厂牌Hall of Sermon的创始人和老板。现居瑞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