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觉轮廓

✍ dations ◷ 2025-08-24 03:19:15 #错觉轮廓

错觉轮廓(illusory contours,或称主观轮廓,subjective contours),是一种视觉错觉,表现为观察者在没有亮度或颜色变化的地方能感知到轮廓的存在。Friedrich Schumann最早发现此现象。

错觉轮廓中最著名的例子当属Kanizsa三角,其最早由意大利心理学家Gaetano Kanizsa发现(见右图)。通过一些几何元素的规则排列,观察者能强烈地感知到一个白色三角形的存在,即使实际上这个三角形的边与背景并无任何区别。Ehrenstein错觉也是同一类错觉。

另一类错觉轮廓是所谓的邻接线错觉轮廓(abutting line illusory contours)。

von der Heydt和Peterhans等人的工作首先对邻接线类型的错觉轮廓在清醒猴视觉皮层的表征作了详细的研究。他们的工作表明猕猴的次级视皮层(V2)约有44%的细胞能表征错觉轮廓的存在,而初级视皮层(V1)则几乎没有这样的细胞(1989年的文章中提到V1仅有1个这样的细胞)。

2001年Lee和Nguyen在清醒猴上使用Kanizsa三角类型的错觉轮廓进行的实验表明V1也有对此轮廓反应的细胞,但V1细胞反应的潜伏期要长于V2,提示V2可能对V1的反应存在影响。

除了电生理的研究之外,也有研究者用内源信号光学成像的手段研究这个问题。2001年Ramsden等人在麻醉猴上使用高空间频率邻接线错觉轮廓的结果发现V1对错觉轮廓的反应和对光栅的反应相反,而V2对这二者的反应是重合的。之后的一项猫上的工作也认为反应的重合或反转与所用刺激的空间频率有关。

2012年的一篇文章用成像手段同时研究了猕猴V1、V2和V4三个脑区对各空间频率错觉轮廓的反应。他们发现在统计意义上,V1和V2都表征错觉轮廓刺激中的邻接线,而非错觉轮廓本身。但V4则能非常好地表征错觉轮廓的存在。尽管V2在所用的表示对两种刺激反应相似程度的指标上要比V1高,但并不显著。同时,他们还采用了2001年Ramsden等人采用的刺激参数,但没有得到完全相同的结果。他们发现V1和V2的对错觉轮廓的反应和对光栅的反应相比都是相反的。作者认为此差异可能与具体的分析细节有关。这篇文章支持这样的观点,即人对一个事物或刺激的整体感知来自于对其中局部特征的整合,这也与格式塔学派的观点类似。

相关

  • β转角β-转角是是多肽链中常见的二级结构。β-转角由四个氨基酸组成,在第一个氨基酸的羰基和第四个氨基酸的氨基之间形成氢键。分为 βI-, βII- 和βIII-转角三种类型:Β-转角像
  • 石峰站石峰站(韩语:석봉역)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咸镜北道富宁郡苍坪里的一个铁路车站,属于咸北线。咸北线
  • 蘸酱蘸酱(英语:Dipping sauce)是食物的调味品,常用在手指食物(英语:Finger food)和开胃菜中。人们使用各种形式的蘸酱历史已经超过数千年。
  • 泰奥多尔·卡吕埃尔泰奥多尔·卡吕埃尔(法语:Théodore Caruel)(1830年-1898年)是法国植物学家,但一直在意大利工作,先后在米兰、比萨和佛罗伦萨工作,其一生主要在佛罗伦萨度过的,他曾经帮助菲利普·帕尔
  • 萨米 (计算机蠕虫)萨米(英语:Samy,又称作JS.Spacehero)是一种XSS蠕虫,作者出于恶作剧,将其设计于在网络社交媒体MySpace上自传播,并将作者萨米本人自动添加为关注者。最终事态却发展失控,并导致作者入
  • 小时代2.0虚铜时代《小时代2.0虚铜时代》是中国作家郭敬明第五部长篇小说的第二集, 故事承接《小时代1.0折纸时代》的发展,依旧是以中国上海为背景展开的都市爱情小说。与第一集《小时代1.0折纸
  • 苻宗苻宗,氐族人,略阳郡临渭县(甘肃秦安县陇城镇)人,前秦太宗苻登的儿子。394年,苻登送苻宗到西秦国君河南王乞伏乾归那里作为人质,请求西秦救助,加封乞伏干归为梁王,把妹妹嫁给乞伏乾归
  • 尖阁神社坐标:25°44′33″N 123°28′17″E / 25.74250°N 123.47139°E / 25.74250; 123.47139以下是与本页面相关的转换组:尖阁神社是一座位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日本称尖阁群岛)上
  • 乔丹法则乔丹法则(英语:Jordan Rules)是一个篮球战略,由底特律活塞开始,专门为了防守迈克尔·乔丹而设计。1988年由扎克·戴利、伊塞亚·托马斯设计,底特律活塞其他球员执行,乔·杜马斯及丹尼斯·罗德曼为防守主力。其重点在于“强韧的跟他玩,用肢体去挑战他,快速改变防守方式,让他在失去平衡下投球”(to play him tough, to physically challenge him and to vary its defenses so as to try to throw him off bala
  • 尼古拉·波戈柳波夫尼古拉·谢苗诺维奇·波戈柳波夫(俄语:Николай Семёнович Боголюбов ,1905年11月11日(格里历:11月24日)-1975年6月4日),俄罗斯族,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曾任哈共(布)塞米巴拉金斯克州、阿拉木图州、东哈萨克斯坦州委第一书记,吉共中央第一书记,苏联汽车运输与公路部副部长等职务。波戈柳波夫是第1-3届苏联最高苏维埃联盟院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