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觉轮廓

✍ dations ◷ 2025-11-10 03:42:13 #错觉轮廓

错觉轮廓(illusory contours,或称主观轮廓,subjective contours),是一种视觉错觉,表现为观察者在没有亮度或颜色变化的地方能感知到轮廓的存在。Friedrich Schumann最早发现此现象。

错觉轮廓中最著名的例子当属Kanizsa三角,其最早由意大利心理学家Gaetano Kanizsa发现(见右图)。通过一些几何元素的规则排列,观察者能强烈地感知到一个白色三角形的存在,即使实际上这个三角形的边与背景并无任何区别。Ehrenstein错觉也是同一类错觉。

另一类错觉轮廓是所谓的邻接线错觉轮廓(abutting line illusory contours)。

von der Heydt和Peterhans等人的工作首先对邻接线类型的错觉轮廓在清醒猴视觉皮层的表征作了详细的研究。他们的工作表明猕猴的次级视皮层(V2)约有44%的细胞能表征错觉轮廓的存在,而初级视皮层(V1)则几乎没有这样的细胞(1989年的文章中提到V1仅有1个这样的细胞)。

2001年Lee和Nguyen在清醒猴上使用Kanizsa三角类型的错觉轮廓进行的实验表明V1也有对此轮廓反应的细胞,但V1细胞反应的潜伏期要长于V2,提示V2可能对V1的反应存在影响。

除了电生理的研究之外,也有研究者用内源信号光学成像的手段研究这个问题。2001年Ramsden等人在麻醉猴上使用高空间频率邻接线错觉轮廓的结果发现V1对错觉轮廓的反应和对光栅的反应相反,而V2对这二者的反应是重合的。之后的一项猫上的工作也认为反应的重合或反转与所用刺激的空间频率有关。

2012年的一篇文章用成像手段同时研究了猕猴V1、V2和V4三个脑区对各空间频率错觉轮廓的反应。他们发现在统计意义上,V1和V2都表征错觉轮廓刺激中的邻接线,而非错觉轮廓本身。但V4则能非常好地表征错觉轮廓的存在。尽管V2在所用的表示对两种刺激反应相似程度的指标上要比V1高,但并不显著。同时,他们还采用了2001年Ramsden等人采用的刺激参数,但没有得到完全相同的结果。他们发现V1和V2的对错觉轮廓的反应和对光栅的反应相比都是相反的。作者认为此差异可能与具体的分析细节有关。这篇文章支持这样的观点,即人对一个事物或刺激的整体感知来自于对其中局部特征的整合,这也与格式塔学派的观点类似。

相关

  • 锁模技术锁模是光学里一种用于产生极短时间激光脉冲的技术,脉冲的长度通常在皮秒(10-12秒)甚至飞秒(10-15秒)。该技术的理论基础是在激光共振腔中的不同模式间引入固定的相位关系,这样产生
  • 欧洲自由民主联盟党欧洲自由民主联盟党(英语:Alliance of Liberals and Democrats for Europe Party,缩写为ALDE Party)是一个自由主义的欧洲政党,由欧洲各国共49个古典自由主义、中间派自由主义、
  • 俄裔美国人俄裔美国人,指祖先为俄罗斯人的美国人。俄裔美国人人口为3,163,084(2009年),占美国总人口的1.0%;其中409,000人生于俄罗斯。俄罗斯美国人是美国人,他们的血统可以追溯到俄罗斯,前俄
  • 徐述虔徐经(1788年-1856年),原名徐荣,后更名徐述虔,再改名徐经,字桓生,号拜庚,上海嘉定人。 徐经自幼究心汉学,诗文俱有法度,与钱师康、毛岳生、葛其仁、陈瑑、庄尔保、黄穆之合称“嘉定七生
  • 卡洛斯 (波旁-两西西里)卡洛·玛利亚·弗朗切斯科·德·阿西西·帕斯夸莱·费迪南多·安东尼奥·迪·帕多瓦·弗朗切斯科·迪·保拉·阿方索·安德烈阿斯·阿维利诺·坦克雷迪(意大利语:Carlo Maria
  • 佐藤美希佐藤美希(日语:さとう みき,1993年6月26日-)是日本栃木县宇都宫市出生的艺能人、女演员及时尚模特儿,所属经纪公司为堀制作。她在第38届Horipro星探队中夺得大奖。佐藤是第二代日
  • 2011年泛阿拉伯运动会第十二届泛阿拉伯运动会将于2011年12月9日至12月23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第一次有四年一度的综合运动会在波斯湾阿拉伯国家举行。 1953年 亚历山大港 | 1957年 贝鲁特 | 196
  • 成都地铁19号线.mw-parser-output .RMbox{box-shadow:0 2px 2px 0 rgba(0,0,0,.14),0 1px 5px 0 rgba(0,0,0,.12),0 3px 1px -2px rgba(0,0,0,.2)}.mw-parser-output .RMinline{float:none;width:100%;margin:0;border:none}.mw-parser-output table.routemap{padding:0;border:0;border-col
  • 胡杨林胡杨林(Hu Yang Lin,英文名:Joy,1981年2月6日-),中国女歌手,出生于湖北省宜昌市一个普通工薪家庭,湖北美术学院美术学系本科毕业并于清华大学进修,在2005年凭歌曲《香水有毒》而迅速走红。1999年考入湖北美术学院美术学系,从事美术专业学习,接受高等的艺术熏陶。在校期间和校友组建乐队并担任主唱,以一首民谣歌曲《虫子》响誉校园,曾是美院里面各种文艺活动炙手可热的校园歌手和校园广播站的记者。2009就读于清华大学(职业经理人研修班)。胡杨林毕业后到北京发展,从事演艺幕后工作,一次为《老鼠爱
  • STS-26STS-26是历史上第二十六次航天飞机任务,是发现号航天飞机的第七次太空飞行,也是1986年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灾难后举行的第一次航天飞机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