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梅派

✍ dations ◷ 2025-10-24 13:20:27 #俄罗斯文学,文学流派,诗歌流派

阿克梅派,也称诗人协会,是一个短暂的诗歌学派,1912年在尼古拉·古米廖夫和谢尔盖·戈罗德茨基(英语:Sergei Gorodetsky)的领导下成立于俄罗斯。他们主张以形式的紧凑和表达的清晰作为诗学理念。“阿克梅”是在希腊语“άκμη (akme)”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即“人类最好的年龄”。

米哈伊尔·库兹明(英语:Mikhail Kuzmin)首先在1910年的一篇文章《关于优美的清晰》中传达了阿克梅派诗歌的创作理念。阿克梅派诗人将他们提倡的“阿波罗式清晰”(Apollonian clarity)与俄罗斯象征主义诗人安德烈·别雷和维亚切斯拉夫·伊凡诺夫(英语:Vyacheslav Ivanov)所倡导的“酒神狂热”(Dionysian frenzy)相对照。相比象征主义者对于“通过符号暗示”的偏爱,他们更倾向“通过图像直接表达”。

奥斯普·曼德斯坦塔姆在他后来的宣言《阿克梅派的早晨》(1913)中将这次运动定义为“对世界文化的向往”。作为一种“新古典主义形式的现代主义”,诗人协会阐明了“诗歌艺术与文化延续”的本质。亚历山大·波普(英语:Alexander Pope),泰奥菲尔·戈蒂耶,鲁德亚德·吉卜林,恩纳肯蒂·安恩斯基(英语:Innokentiy Annensky)和高蹈派诗人均对阿克梅派的形成具有重大影响。

阿克梅派的主要诗人包括奥斯普·曼德斯坦塔姆,尼古拉·古米廖夫,米哈伊尔·库兹明(英语:Mikhail Kuzmin),安娜·阿赫玛托娃和弗拉基米罗维奇·伊万诺夫(英语:Georgy Ivanov)。这些诗人原先在圣彼得堡的流浪狗咖啡馆会面,后来转到一家著名的专供艺术家与作家聚会的场所活动。从阿赫玛托娃以“爱与关系”为主题的亲密诗歌到古米列夫的叙事诗,每个阿克梅派诗人都以不同的作品风格阐释了阿克梅派的诗学理念。曼德斯坦塔姆的诗歌集《Stone》(1912)被认为是此次诗歌文学运动中最大的成就。

相关

  • 双原子双原子分子指所有由两个原子组成的分子。双原子分子内的化学键通常是共价键。很多非金属元素(包括氢、氮、氧、氟、氯、溴、碘等)的单质均是双原子分子。其他元素(如磷)也可能以
  • 瑞利散射瑞利散射(Rayleigh scattering),由英国物理学家约翰·斯特拉特,第三代瑞利男爵(John Strutt, 3rd Baron Rayleigh)的名字命名。它是半径比光或其他电磁辐射的波长小很多的微小颗粒
  • 蒟蒻蒟蒻(学名:Amorphophallus konjac),天南星科魔芋属,多年生宿根性块茎草本植物。原产日本、印度、斯里兰卡、马来半岛,在中国西南地区栽种亦有多年历史,自古便是中国古书中的药草之
  • 郭景坤郭景坤(1933年11月21日-),中国材料科学家。生于上海,籍贯广东新会。195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曾任该所所长、国家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
  • 中程中程弹道导弹(英语:medium-range ballistic missile,缩写:MRBM),是弹道导弹的一种,它的射程比短程弹道导弹大,但是比远程弹道导弹小,不同的国家对中程弹道导弹的射程有不同的定义,例如
  • 原台南师范学校本馆原台南师范学校本馆位于台南市中西区,是中华民国直辖市定古迹。该建筑在日治时期是“台湾总督府台南师范学校”,现在则是国立台南大学的行政与教育大楼。在台湾日治时期的明治
  • 弓形虫染色试验弓形虫染色试验,又名萨宾-费尔德曼染色试验,是一个用于诊断弓虫症的血清学试验,实验原理是某些抗体会阻止亚甲蓝染液进入弓形虫生物的细胞质。用弓形虫滋养体和补体作为激活剂
  • 于立成1997年 瑞星唱片 1997-1998 瑞星唱片2000-2018 群石国际于立成 (原住民族名:玛达拉俄.古勒勒,1973年10月6日-)一位绰号大山的台湾男歌手,从二重唱团体“山风点伙”到单飞,一直被誉为
  • 乌栋坐标:11°48′N 104°45′E / 11.800°N 104.750°E / 11.800; 104.750乌栋(高棉语:ឧដុង្គ,罗马化:),是柬埔寨的一个历史名镇,位于磅士卑省东北的乌栋县。越南古籍《大南实录
  • 纳齐尔·阿夫扎纳齐尔·阿夫扎,O.B.E.(英语:Nazir Afzal,1962年-)是一名英国巴基斯坦裔律师和检察官。他的父亲是一名来自巴基斯坦的移民。阿夫扎致力于促进女性权利,反对强迫婚姻、残割女性生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