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泌汗腺

✍ dations ◷ 2025-04-04 12:18:41 #皮肤解剖学

外泌汗腺(英语:eccrine sweat gland),又名小汗腺,是人体主要的汗腺,存在于几乎所有皮肤,尤以手掌和脚掌的密度为最高,头部次之,躯干及四肢较少,在其他哺乳动物中则较为稀疏,主要存在于无毛部位。人体发育过程中外泌汗腺密度最高可达200-400/cm²。

外泌汗腺由顶端汗管、真皮导管和分泌小管组成。其中,顶端汗管(又名末端汗管)为一螺旋状导管;真皮导管为一外直内曲导管;分泌小管呈卷曲状,位于真皮或下皮(英语:hypodermis)深处。

外泌汗腺的分泌物是一种无菌的稀电解质溶液,主要成分有碳酸氢盐、钾和氯化钠(NaCl),以及其他微量成分,如葡萄糖、丙酮酸、乳酸、细胞因子、免疫球蛋白、抗菌肽等。

汗液中Na+离子的浓度比血浆和细胞外液低得多(汗液约为40mM,血浆和细胞外液约为150mM)。外泌汗腺中的汗液最开始是含有高浓度Na+离子的,但Na+离子通过外泌汗腺导管细胞上的上皮钠通道(英语:epithelial sodium channels)(ENaC)重吸收进入组织,减少了出汗过程中Na+的损失。ENaC突变亚基携带者会患有全身性假醛固酮减少症,Na+无法重吸收,分泌的汗液中Na+离子浓度会大大增加(高达180mmol/L)。

多汗症患者的汗腺(尤其是外泌汗腺)会对刺激做出过度反应,进而过度活跃,产生比一般人更多的汗液。囊肿性纤维化患者汗液中的Na+离子浓度也会增高。这两种病症是外泌汗腺导管细胞上的CFTR氯化物转运蛋白(英语:CFTR)异常导致的。

医学导航: 皮肤附件

解剖/生理/发育

病理/先天/肿瘤, 症状/齐名

手术, 药物(D10)

相关

  • 药品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药品指一切用作诊断、治疗、预防疾病
  • 婴儿期反射原始反射(英语:Primitive reflexes),是指一类婴儿(而非神经完整的成年人)能够表现出来的、由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的正常生理反射行为,其反应类型能够响应特定的刺激。这些反射会随着儿
  • 胆囊胆囊,是位于右方肋骨下肝脏后方的梨形囊袋构造,有浓缩和储存胆汁之用。胆囊是一个有弹性的梨形囊袋。胆囊内的单层柱状上皮细胞会分泌出粘液,构成粘膜。保护胆囊内壁免受胆汁腐
  • 阿夸维特阿夸维特(Aquavit, Akvavit),是主要生产于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一种加味蒸馏酒,酒精浓度一般为40%,其历史可追溯至15世纪。阿夸维特与伏特加的主原料相近,为谷类与马铃薯,而其特殊香
  • 世界杯橄榄球赛橄榄球世界杯赛(Rugby World Cup)是一项由国际橄榄球理事会(IRB)四年一度举行的最高级别的国际性国家级联合式橄榄球赛事。现今已举办的9届赛事中,共有4个国家曾赢得冠军。新西兰
  • 手球手球曾于1936年柏林奥运会成为夏季奥运会比赛项目。之后被排除出奥运大家庭,直到1972年奥运会再次恢复成为夏季奥运会比赛项目。女子手球自1976年奥运会起列入奥运会比赛项目
  • 义联集团义联集团是台湾一个企业集团,创办人为林义守,目前分为生产、教育、医疗、休闲与地产事业四大事业体,旗下有烨辉企业、烨联钢铁、烨兴企业、烨茂实业、启扬新兴建材、烨辉中国、
  • 皮卡虫皮卡虫(属名:Pikaia,得名自发现地一带常出没的鼠兔 Pika),又名皮凯亚虫或皮克鱼,是寒武纪的一类已灭绝动物,其化石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的伯吉斯页岩发现。它是由查尔斯·沃尔科
  • 上海淘米上海淘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NYSE:TAOM),简称淘米、淘米网络或上海淘米,成立于2007年10月,是中国一家以网络游戏为主营业务的娱乐公司。其主要利润来自于会员费等虚拟产品销售。2011
  • 1713年国事诏书1713年国事诏书 (拉丁语:Sanctio Pragmatica)是神圣罗马皇帝查理六世于1713年4月19日颁布的国事诏书,目的是确保他的女儿玛丽亚·特蕾西亚继承哈布斯堡王朝世袭领地,其中包括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