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

✍ dations ◷ 2025-11-17 22:03:37 #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指相关法律建立的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环境、地质构造及水资源等自然综合体的核心区域。在自然保护区内,人类的各种活动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以确保一区域内的保护对象保持无人为干预的自然发展状况。自然保护区的设立必须以保护包含某个核心对象为目标,地域为陆地、水体,对象为具有代表性的生态系统、珍稀濒危动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水源涵养区、具有典型代表性地质构造、地质剖面和化石资源等。世界上最早建立的自然保护区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西迈山谷的红杉树保护区,在1864年建立。“自然保护区”为中国大陆地区“保护区”最常用分类。《中国自然保护纲要》对“自然保护区”的定义:“自然保护区是指为了自然保护的目的,把包含保护对象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的区域”。《自然保护区条例》定义“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中国大陆自1956年第一家自然保护区成立,到1965年共计19个,1979年59个;但由于人民公社和计划经济强调“以粮为纲”,损坏严重而失去保护价值。1980年代以后,特别是1979年公布了《环境保护法》、颁布了一系列保护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的法律和条例,如森林法、水法、矿产资源法、森林和野生动物类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等,到1985年发展为360个;随着1987年的《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的发布,到1990年达到606个。

相关

  • 尚柏朗过滤器尚柏朗过滤器,或称巴斯德-尚柏朗过滤器,是由查理斯·尚柏朗于1884年发明的陶瓷制滤水器。其原理和伯克菲尔德过滤器(英语:Berkefeld filter)类似。该过滤器由陶瓷制的内外管构成
  • 肾源性尿崩症2肾源性尿崩症(Nephrogenic diabetes insipidus (NDI))主要是源于肾脏病理的一种尿崩症。这是相对于中央/神经性尿崩症(neurogenic diabetes insipidus),神经性尿崩症是由抗利尿激
  • 三尖瓣三尖瓣,又称右房室瓣,是在哺乳动物心脏的右后侧,在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间的瓣膜。其作用是阻止血液回流至右心房。
  • 30S30S核糖体亚基(prokaryotic small ribosomal subunit、30S subunit)原核生物70S核糖体中的小亚基。它是核糖体RNA与核糖核蛋白组成的复合物,包括16S 核糖体RNA和21种碱性蛋白质
  • 变应原过敏原(英语:allergen,又称为变应原、过敏物、致敏原、致敏物)是指能引起过敏的物质。严格地说,过敏原是一种能促进在特应性个体发生I型超敏反应的非寄生抗原。尘螨的排泄物、花
  • 打嗝打嗝在医学上称为呃逆,是由于横膈膜出现阵发性和痉挛性收缩而引起。如果受到寒冷刺激、饱餐、大笑、吃饭过快和吃了干/硬的食物后,都可能出现暂时性的呃逆。“打嗝”一词常被
  • 中大西洋地区中大西洋州份(英语:Mid-Atlantic), 通常是指美国境内的在新英格兰和美国南大西洋地区之间的地区。根据不同来源,有不同的定义,它一般包括纽约州、新泽西州、宾夕法尼亚州、特拉华
  • 西岸美洲西岸(West Coast、Western Seaboard或Pacific Seaboard)指美国西部的州,位于太平洋海岸,一般包括阿拉斯加、华盛顿州、俄勒冈州和加利福尼亚州。虽然内华达州和亚利桑那州是
  • 聚变能聚变能(又称核聚变能源)指利用核聚变产生能量。 聚变反应是一种结合两个较轻核子产生较重核子的高能反应。合并时,部分质量丧失转换为能量(质能守恒)。聚变能研究主要关注于驾驭
  • 希佩尔-林道综合征希佩尔-林道综合征(Von Hippel–Lindau disease,VHL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表现为血管母细胞瘤累及小脑、脊髓、肾脏以及视网膜。其若干病变包括肾脏血管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