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然保护区
✍ dations ◷ 2025-04-24 21:48:55 #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指相关法律建立的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环境、地质构造及水资源等自然综合体的核心区域。在自然保护区内,人类的各种活动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以确保一区域内的保护对象保持无人为干预的自然发展状况。自然保护区的设立必须以保护包含某个核心对象为目标,地域为陆地、水体,对象为具有代表性的生态系统、珍稀濒危动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水源涵养区、具有典型代表性地质构造、地质剖面和化石资源等。世界上最早建立的自然保护区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西迈山谷的红杉树保护区,在1864年建立。“自然保护区”为中国大陆地区“保护区”最常用分类。《中国自然保护纲要》对“自然保护区”的定义:“自然保护区是指为了自然保护的目的,把包含保护对象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的区域”。《自然保护区条例》定义“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中国大陆自1956年第一家自然保护区成立,到1965年共计19个,1979年59个;但由于人民公社和计划经济强调“以粮为纲”,损坏严重而失去保护价值。1980年代以后,特别是1979年公布了《环境保护法》、颁布了一系列保护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的法律和条例,如森林法、水法、矿产资源法、森林和野生动物类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等,到1985年发展为360个;随着1987年的《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的发布,到1990年达到606个。
相关
- 逆转录病毒逆转录病毒科(学名:Retroviridae)又称“反转录病毒科”,分为双链DNA逆转录病毒和正链RNA逆转录病毒。它们增殖时都有将遗传物质RNA逆转录为DNA的过程(前者逆转录反链RNA,后者逆转
- 消化液消化作用是指将食物(大分子)分解成足够小的水溶性分子(小分子),可以溶解在血浆,让身体能够吸收利用的过程。有些生物体会透过小肠吸收小分子,带到血液系统中。消化作用是生物异
- 扫描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英语: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缩写为SEM),简称扫描电镜,是一种电子显微镜,其通过用聚焦电子束扫描样品的表面来产生样品表面的图像。电子与样品中的原子相互
- 凝血血液凝固,或称为凝血指的是血液由液体状态转变为不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是生理性止血的重要环节。血液凝固的实质就是血浆中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原变成不可溶的纤维蛋白的过程。
- 脊椎炎脊椎炎(英语:Spondylitis)是一种发炎引起的椎骨疾病。它算是脊椎病变的一类。在许多情况,脊椎炎同时会同时影响一个或数个脊椎关节,也被称为脊椎关节病变。博特氏病是一种结核菌
- 头虱头虱(学名: Pediculus humanus capitis)是虱的一种,寄生于人类的头发或颈部的毛发之中。在人类身体其他毛发上寄生的虱都不是头虱。头虱呈褐色或灰色,有头、胸、腹三部分,以及六只
- 卵巢卵巢(英语:ovary;拉丁语:ovarium)在解剖学中是指动物雌性体内制造卵子的一对性腺体。其中人类的卵巢呈现为卵圆形、偏灰的粉红色,是非常坚实的器官,形状类似于一个大葡萄。在子宫的
- 钠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Sodium-ion battery),是一种充电电池,主要依靠钠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与锂离子电池相似。钠离子电池使用的电极材料主要是钠盐,相较于锂盐而言储量更丰富,价
- 西酞普兰西酞普兰(Citalopram)是一种很强的选择性5-羟色胺再吸收抑制剂(SSRI)型的抗抑郁药,其药物形态为氢溴酸西酞普兰(Citalopram Hydrobromide),商品名为“喜普妙”(Celexa)。在临床上常用
- 蒙特利尔议定书《蒙特利尔议定书》,全名为《蒙特利尔破坏臭氧层物质管制议定书》(英语:Montreal Protocol on Substances that Deplete the Ozone Layer),是联合国为了避免工业产品中的氟氯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