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水神社

✍ dations ◷ 2025-11-08 08:13:01 #射水神社

坐标:36°44′55″N 137°01′17″E / 36.748528°N 137.021333°E / 36.748528; 137.021333

射水神社(日语:射水神社いみずじんじゃ  */?)是日本富山县高冈市古城的一座神社,主祭神(日语:祭神)是琼琼杵尊,社格是名神大社或式内小社、越中国一宫、国币中社和别表神社,别当寺(日语:別当寺)是养老寺,虽然没有氏子,但是《神社名鉴》指神社的崇敬者达100万人,《式内社调查报告》则指其奉赞会的成员有300家法人以及个人会员150人。

神社原本位于二上山(日语:二上山 (富山県))南部,二上地区靠北的山边处,向南俯瞰小矢部川(日语:小矢部川)(射水川),1875年9月16日迁移至高冈古城公园,位处于高冈城的本丸遗址。1877年6月25日,神社在二上的旧址设置分社,即二上射水神社(日语:二上射水神社),《式内社调查报告》称二上射水神社为本宫,高冈城的射水神社为新宫。2015年3月10日,高冈城获指定为日本国史迹,神社也位于史迹指定范围之内,为唯一建于江户时代城迹内的一宫。行政区划方面,神社原属越中国射水郡,二上时期属二上村(日语:二上村 (富山県)),大字是二上,字谷内,地号是1519,高冈城时期属高冈市,最初大字是本丸,地号是10,后为定冢町和定冢町本丸。

神社在六国史中称为二上神,虽然没有记载射水神的称呼,但是由于其后神社的称号是二上大权现,因此一般来说视两神为一体,在获列为国币中社时才确立射水神社的名称。射水源于射水川,相对于作为山神的二上神来说,射水神为河神和水神,因此《射水神社志》主张神社本来的祭神为水神,而且是敬奉伊弥头いみず国造的氏社(日语:氏社),才命名为射水神社。另外,建于神社旧址,作为分社创建的二上射水神社在1954年7月19日独立后,称为越中总社射水神社,相对地在高冈城的射水神社则是越中总镇守射水神社。

根据1903年的《射水神社明细书》记载,神社的创建日期不明,其别当寺养老寺则是由行基在养老元年(717年)于当地创立。根据《日本众神 神社与圣地》的说法,大伴家持收录于《万叶集》的和歌(新编国歌大观编号4009)中的“すめかみ”是指二上神,神社在文献上最初也是以二上神的名义见于《续日本纪》的宝龟11年12月14日(781年1月13日)条,当时神社与高濑神社一同获叙(日语:叙位)从五位下的神阶(日语:神階)。延历14年8月18日(795年10月5日),根据《日本纪略》记载,神社升至从五位上,承和7年9月29日(840年10月27日)根据《续日本后纪》记载升至从四位上,仁寿4年3月7日(854年4月7日)根据《日本文德天皇实录》记载升至从三位,天安3年正月27日(859年3月5日)根据《日本三代实录》记载再升至正三位。当时神社的范围包含二上庄67村,整体面积达约220000坪(约727272.73平方米)。

根据《射水神社明细书》记载,神社在承平年间(931年至938年)毁于战火,其后在天历年间(947年至957年)由空也重建。文明7年9月14日(1475年10月13日),根据《射水神社文书》记载,二上庄的领家(日语:領家)土御门泰清获后土御门天皇下达纶旨(日语:綸旨),准许神社依从先例征收栋别钱(日语:棟別銭)来兴建社殿。根据《射水神社明细书》记载,神社在天正年间(1573年至1592年)再次毁于战火。进入江户时代后,神社成为加贺藩的祈祷所,并且由前田利长重建。庆长15年(1610年),神社获利长寄进御供田6石7斗9升2合(日语:合)。另外,神社也获准在越中各地征收每户1升2合的初穗(日语:初穂)米(知识米),由二上山的山伏像大黑天一样背着袋子前往各地征收,直至明治3年(1870年)才告终。

明治4年10月15日(1871年11月27日),神社在明治天皇大尝祭(日语:大嘗祭)举行时获奉币(日语:奉幣)。1875年9月16日,神社的权宫司关守一由于不满社僧(日语:別当寺)数百年来专横,不惜从二上山迁座至高冈公园本丸遗址。当天,二上村的氏子一边嚎哭一边抓紧神舆不让其离去。三天后,氏子以迁座后的神社路途遥远为由,要求建立分社,最终在翌年6月6日获石川县厅(日语:石川県庁)批准,6月25日举行神灵移祭式,即二上射水神社。1889年2月11日,《皇室典范(日语:皇室典範 (1889年))》和《大日本帝国宪法》开始实施,神社也获奉币。其后,神社在1904年2月17日大日本帝国对俄罗斯帝国宣战、1909年10月2日皇太子到访北陆、1915年11月14日大正天皇大尝祭和1928年11月14日昭和天皇大尝祭时也获奉币。1954年7月19日,二上射水神社以越中总社射水神社之名独立,相对地高冈的射水神社则称作越中总镇守射水神社,《日本历史地名大系》指独立的理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始实施的《宗教法人法》。1969年,神社在全国植树祭(日语:全国植樹祭)举行时获赐币帛料(日语:幣帛)和神馔(日语:神饌)。1975年4月23日,神社举行迁座(日语:遷宮)百年祭时,获昭和天皇下赐币帛料。

射水神社的社格是名神大社或式内小社、越中国一宫、国币中社和别表神社。根据《延喜式》出云本(云州本)内的《延喜式神名帐》记载,神社在射水郡内排第一,并且是名神大社,但是根据宫内厅书陵部藏本以及九条家本,气多神社才是名神大社,佐伯有义(日语:佐伯有義)在《富山县神社祭神御事历》中否定出云本的说法,依据宫内厅书陵部藏本以及九条家本,主张气多神社为名神大社,《新订增补国史大系》同样记载气多神社为名神大社。相对地,《越中国式内等旧社记》则指射水神社为名神大社。

对此,《日本众神 神社与圣地》虽然主张出云本的说法是源于笔误,但是《式内社调查报告》指出气多神社原本是气多大社的分社,在天平宝字元年(757年)左右才创建,因此相对于新建的气多神社,将自古以来已经存在的射水神社列为名神大社是理所当然。名神大社的地位是随着国府迁移至气多神社附近,加上国府的权力愈来愈大后才转移至气多神社,也就是说出云本描述的是以前,九条家本则是后来的情况。

至于一宫方面,除了射水神社外,气多神社、高濑神社和雄山神社均主张自身为越中国一宫。射水神社为一宫的说法最早见于白山比咩神社的《白山记》,其中指出射水神社原本是越中国的二宫,在能登国独立后变成一宫,不过后来新气多(气多神社)创建后,两者就一宫的地位爆发争执,最终射水神社被气多神社取代。

在近代社格制度实施后,射水神社在1871年5月14日获列为国币中社,为富山县内社格最高的神社。其后在1939年7月15日曾经向神社局试探能否昇格为国币大社。1948年9月30日,神社本厅制定“干部和职员去留相关规定”(役職員進退に関する規程,《规程第15号》),神社列于其中第五条提到的“记载于别表的神社”(別表に掲げる神社)之内,即别表神社。

神社的主祭神(日语:祭神)是琼琼杵尊或二上神,在神佛习合时期称为二上大权现,神佛分离后二上神作为琼琼杵尊而受到供奉。根据《式内社调查报告》记载,神社在1922年7月15日提出将祭神琼琼杵尊改为二上神,并且在同年10月20日获接纳。关于二上神的原型,《式内社调查报告》指出存在四种说法,分别为建内宿祢、建内宿祢之孙伊弥头国造之祖大河音足尼(日语:大河音足尼)、别名为天二上命的天牟罗云命(日语:天押雲根命)或大己贵命,然而四种说法均没有确切的根据,同书指二上神应该是以二上山为中心的射水郡的地主神和国魂神。此外,神社有三座摄社,为日吉社、恶王子社和院内社,均位于二上山,祭神分别是大山咋神、地主神和菊理媛神,末社则是诹访社和高冈市护国神社,祭神分别是建御名方神和战死者3,576人。

神社在江户时代的境内(日语:境内)面积达8町(约0.08平方千米),1874年9月时是1町6反7亩4步(约16575.21平方米),迁移至高冈后是3500坪(约11570.25平方米),东西长50间(约90.91米),南北长70间(约127.27米),《神社名鉴》记载为4900坪(约16198.35平方米),日吉社、恶王子社、院内社和诹访社则分别是200坪(约661.16平方米)、132坪(约436.36平方米)、393坪(约1299.17平方米)和83坪(约274.38平方米)。

1881年1月,大拜殿毁于大雪,翌年5月重建。1900年6月27日,神社毁于高冈大火,不过在翌年9月6日获内务省提供20,500日元用作重建,最终本殿、拜殿、神馔(日语:神饌)所和社务所在1902年8月30日落成,同年10月13日举行御迁宫(日语:遷宮)式。本殿正面宽2.5间(约4.55米),长2间(约3.64米),拜殿正面宽3.5间(约6.36米),长2.5间(约4.55米),均为神明造和铜板屋顶,币殿又称祝词舍或渡殿,为连接本殿和拜殿的社殿,正面宽3.5间(约6.36米),长4间(约7.27米),邻接的中门挂有有栖川宫炽仁亲王亲笔书写的“射水神社”匾额,拜殿(外拜殿)则挂有加贺藩第12代藩主前田齐泰(日语:前田斉泰)亲笔书写的“射水神社”匾额。本殿、拜殿和币殿均由伊东忠太设计,松井角平(日语:松井建設)负责施工。此外,神馔所及后改作为祭器库,社务所则于1968年由新建的社务所取代,正面宽9间(约16.36米),长6间(约10.91米)。

神社建筑尚有相扑场、社号标、大鸟居、手水舍、参集殿和第一鸟居等等。相扑场建于1923年,原本位于高冈古城公园的三之丸。1958年,昭和天皇、香淳皇后和雍仁亲王妃势津子(日语:雍仁親王妃勢津子)在出席富山国体相扑竞技大会(日语:第13回国民体育大会)时也视察了相扑场。1960年,相扑场旧址由于用作兴建高冈市民体育馆,因此转移至神社前的卯辰山,作为市营的相扑场沿用下来,另外卯辰山也以其惯称于藤子不二雄Ⓐ的漫画《漫画之路(日语:まんが道)》中登场。社号标由敬神讲(日语:講)在1911年9月寄进,由72名当地信众雕刻而成,刻有“国币中社射水神社”。大鸟居早在明治时期已经存在,其后获天皇下赐币帛(日语:幣帛)料,并且于1975年4月23日神社举行迁座百年祭时进行修建,为铜板神明鸟居。手水舍建于2015年6月,其屋顶铜板记有施工期间参与仪式众人的名称。参集殿原本是皇太子嘉仁亲王在1909年10月行启高冈时,建于樱马场的休息室,在1960年由高冈市以解体重建的方式转让予神社,建筑材料全数均是日本扁柏,殿内的仪式殿、飨膳殿和瑞祥殿建于1968年。第一鸟居是在2015年时转让自丰受大神宫而来,原本是其正宫深处的板垣北御门,以木曾(日语:木曽谷)的日本扁柏制成,为高约4.8米,宽约6.5米,正面宽约3.8米的神明鸟居。

相关

  • 三分之一效应三分之一效应,是人性心理学中的其中一个效应,属于决策及选择中产生的心理偏差。人类在决策及选择时,当有3个或以上选项时,便会因传统思维的局限而作出错误的判定。有个心理学家
  • 刘大武 (万历进士)刘大武(?-?),字定甫,山东东昌府博平县(今已并入茌平县)人,军籍,明朝政治人物。山东乡试第三十名,万历十一年(1583年)癸未科进士。授翰林,改兵部员外郎,出为河南按察副使,晋陕西陇右道兵备参政
  • 银河万丈银河万丈(1948年11月12日-),日本声优、旁白,隶属青二Production经纪公司,山梨县甲府市出身,山梨县立甲府南高等学校毕业。旧艺名及本名为田中崇,妻子是同为声优的高岛雅罗。代表作有
  • 新媒体阅听行为研究实验室新媒体阅听行为研究实验室(英语:)是由云端暨联网电视论坛与资讯工业策进会发起成立的使用者阅听行为研究平台。2013年3月4日,正式成立新媒体阅听行为研究实验室申请成为网站平台
  • 寿宁县寿宁县位于中国福建省东北部,是宁德市下辖的一个县。寿宁县距福州市284千米,与福建省福安、周宁、政和及浙江省庆元、景宁、泰顺县交界,有“两省瓯脱,五界门户”之称。通行闽东
  • 丁默邨丁默邨(1901年-1947年7月5日),又名丁默村,原名丁勒生,中国湖南常德人(今武陵区),曾任汪精卫政权社会部部长、浙江省主席,1947年7月5日于苏州狮子口监狱刑场被国民政府处决。1920年入读
  • 门仓聪门仓聪(1959年5月25日-)出生于神奈川县镰仓市。日本作曲家、编曲家、音乐制作人、键盘手。东京艺术大学 音乐学部作曲科毕业。
  • 周口市周口市,古称陈、淮阳、周家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市境南邻驻马店市,西毗漯河市、许昌市,北界开封市、商丘市,东接安徽省亳州市、阜阳市。地处
  • 452年
  • 族志群体族志群体(英语:ethnographic group),或称民族志群体、民系、人志学群体,是在较大的族群中,拥有共同文化轨迹的一个子群体。换言之,如果某人是一个族志群体的成员,他也会认为自己是一个更大族群的成员,享有对这些群体的集体潜意识(英语:collective consciousness)。尽管族志群体拥有文化价值观方面的差异、特征,诸如言语、宗教、服装等文化面向,但他们仍与所属族群有显著的同质性。族志群体这一用词于西方较为罕见,而在二十世纪广泛用于前苏联与东方集团,散见于保加利亚、乔治亚、匈牙利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