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洋义赈会

✍ dations ◷ 2025-09-15 05:51:22 #华洋义赈会

华洋义赈会(英语:China International Famine Relief Commission),又名中国华洋义赈教灾总会,中国廿世纪前期一个规模庞大的慈善组织,由洋人华人共同营运,存在至1949年。

1920年华北大旱引发饥荒,各省纷纷成立慈善机构,西方传教士及志愿人士、国际红十字会亦展开教济,调配钱粮,组织农村合作社,设立实验农场、互助社、植树造林、兴建水利,修筑道路。为了协调救济工作,吸收各地的慈善机构,1921年11月,华洋义赈会在上海成立。

华洋义赈会的执行委员会,由西方人和华人组成,当中西方人占多数,主要是美国人,华人则大多是接受西方教育的名人。其基金来自海关附加税(获得通商条约国家的同意),以及在国内外的募捐活动。1928年,美国华灾协济会(China Famine Relief U.S.A. Inc.)成立,基地在纽约,代表华洋义赈会在美国募捐。1923-1937年间,华洋义赈会每年都有年度报告,会内“工程股”(Engineering Department)每年另行编纂“华洋赈团工赈成绩”一册。华洋义赈会在各省有分会,后来分出上海华洋义赈会。

华洋义赈会希望“以工代赈”,认为改善基础建设是帮助灾民的最好方法,也可减轻将来险情,兴建了许多道路和水利工程。但局势混乱时,基金太多用于缓和燃眉之急。华洋义赈会的主要工程项目,有黄河的防洪工程,曾动员8千余人;1922年以50多万美元,在山西筑路并赈济大饥荒;“渭北工程”,在陕西省与省政府合作开凿泾惠渠,灌溉关中农地50万亩,被誉为现代化水利的“模范项目”;在绥远,则有萨拉齐灌溉工程。

历史学家认为,华洋义赈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科学化、专业化、非营利性的国际慈善团体”,往往得到各地百姓欢迎,甚至受地方自卫组织红枪会的保护。因会员许多是外国人,比华人更方便在各地来往工作,可免除被军阀的拦阻和威胁,无视政治的纷扰。

自1923年6月至1935年,塔德(Oliver J. Todd)是华洋义赈会的总工程师,主持多项黄河与长江的防洪工程。1930年,贝克(John Baker)是赈灾行动主任,他是美国在中国救灾最有经验的专家之一。

当时中国许多地方局势混乱,治安恶劣,会员(包括传教士)保管赈灾基金,有可能被盗贼和饥民攻击,成员工作时,也曾被地方士兵杀害,被匪徒绑架。

一般来说,“华洋义赈会”用于指代本条目所介绍的1921年成立的组织。但是在历史上还曾存在其他组织使用“华洋义赈(振)会”的名称。在1910年,上海地区的中国人、西方人为赈济江苏、安徽一带的水灾,在1910年12月成立一个赈灾委员会,取名为“华洋义赈会”。该组织中,中国与西方人的代表各八人,主要由上海、江苏、安徽等地的重要人士参加。

相关

  • 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时间轴直至2018年4月,联合国核准及部署了71个维和行动,并不包括如朝鲜战争、波斯湾战争等在联合国核准底下进行的军事介入行动。 在联合国宪章中赋予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权力和责任,要
  • 权威权威(英语:Authority),可以最简单地定义为“正当的权力”。权力是影响他人行为的能力,而权威则是发挥此影响的权利。人类社会中某种不容置疑的,强制性力量,要求人们无条件的遵从。
  • Kill This Love (歌曲) 除特别注明外,本文所有时间均以东九区时间(UTC+9)为准。《Kill This Love》是韩国女子音乐组合BLACKPINK的歌曲,收录于她们的第二张同名迷你专辑中,作为专辑的首发主打单曲由Ge
  • 卡尔罗瓦维斯卡尔罗瓦维斯(斯洛伐克语:Karlova Ves)是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发的一个地区。卡尔罗斯拉瓦位于布拉迪斯拉发的西部地区,在行政区划上属于布拉迪斯拉发5区。卡尔罗瓦维斯有人口
  • 橘梨纱橘梨纱(1993年5月18日-),出生于日本山梨县,前日本AV女优。
  • 陈一郎陈一郎(1953年2月20日-2001年2月4日),本名陈铭农,台湾屏东县东港镇人,生于屏东县新园乡五房村,是知名台语歌手,艺名陈一郎,有“酒国歌王”称号。知名曲有〈阿郎阿郎〉、〈行船人的纯
  • 守望者 (漫画)《守望者》(英语:Watchmen)是部十二集的限期系列(limited series)漫画书,创作者为编剧艾伦·摩尔(Alan Moore),画家大卫·吉布鲁斯(英语:Dave Gibbons),以及上色画家约翰·希金斯(John Hig
  • 三地门乡坐标:22°42′59″N 120°39′16″E / 22.716323°N 120.654330°E / 22.716323; 120.654330三地门乡(排湾语:Timur)位于台湾屏东县北端,北临高雄市茂林区、六龟区,东邻雾台乡,西邻
  • 1890年6月17日日食1890年6月17日日食为一次在协调世界时1890年6月17日出现的日环食。该次日食食分为0.9625,食甚维持4分9秒。这次日食的食分是0.9625,环食维持4分9秒。
  • 朱季埱楚康王朱季埱(1423年—1462年),明朝第四代楚王,庄王朱孟烷的庶第二子。他在正统二年(1437年)五月受封黔阳王,后于正统九年(1444年)晋封楚王。他在位十八年。天顺六年(1462年)朱季埱去世,只有一个八个月大的庶子,不久也夭折,三年后以弟东安恭定王朱季塛之子朱均�入继嗣位,即楚靖王。但朱均�从未称康王为王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