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谈

✍ dations ◷ 2025-09-08 07:50:12 #十日谈
《十日谈》(Decameron )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作家乔万尼·薄伽丘所著的一本写实主义短篇小说集。1348年繁华的佛罗伦萨发生一场残酷的瘟疫(黑死病),丧钟乱鸣,死了十多万人,在整个欧洲,因此病而死的人多达七千五百万到两亿。隔年薄伽丘以这次瘟疫为背景,执笔写下了《十日谈》,内容是讲述七位女性和三位男性到佛罗伦斯郊外山上的别墅躲避瘟疫,这十位男女就在赏心悦目的园林里住了下来,除了唱歌跳舞之外,大家决定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来渡过酷热的日子,最后合计讲了一百个故事,即《十日谈》的内容。《十日谈》故事来源广泛,取材于历史事件、意大利古罗马时期的《金驴记》、法国中世纪的寓言、东方民间故事(阿拉伯、印度和中国的民间故事,如《一千零一夜》、《马可波罗游记》、《七哲人书》),乃至于宫廷传闻、街谈巷议,兼容并蓄,熔铸古典文学和民间文学的特点于一炉。这些故事中除了对于现实生活的描写、爱情的称扬、商人的智慧和才干之外,同时对于当时的帝王、贵族、教会等等势力的黑暗面加以揭露讽刺;如《十日谈》的“第三日”更描述了一位猛男马赛多(Masetto)如何以肉体满足了修道院的修女们。也因此《十日谈》完成后薄伽丘备受教会势力的咒骂攻击,这些打击使他一度想烧毁他的著作,幸而好友兼诗人的佩脱拉克(Francesco Petrarch,Francesco Petrarca)加以阻止,也才使得《十日谈》这部杰作得以保存下来。《十日谈》的写实主义文学风格,对后来西方文学发展影响甚大。开启欧洲短篇小说的艺术形式之先河。意大利文艺理论家弗朗切斯科·德·桑克蒂斯(1817年—1883年)将《十日谈》和但丁的《神曲》相提并论,称之为《人曲》。后来英国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法国玛格丽特·德·那瓦尔的《七日谈》都是摹仿《十日谈》的作品。《十日谈》有多个汉语全译本,最早是上海莎士比亚研究者方平与王科一共同从英译本转译的全译本,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约请王永年翻译的全译本是第1个从意大利语原文直译的版本,再来还有南京钱鸿嘉、泰和庠、田青合作的全译本和北京大学意大利语教授肖天佑的全译本(吕同六主编)。王永年、钱鸿嘉、肖天佑的译本都从意大利原文译出。1958年,上海新文艺出版社出版《十日谈》的内部书版。方平、王科一译本和王永年译本在台湾有繁体中文版。

相关

  • 千克千克(英语:kilogram,单位符号kg),又称公斤,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在国际单位制的七个基本单位中,千克是唯一一个带有词头的基本单位。在2019年5月20日之前,千克仍是国际单位
  • 保健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健康是指生物的功能性和代谢效率的水
  • 第一共和国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法语:République française)是法国历史学家对1792年9月到1804年5月间多个共和政体习惯上的统称。在法国大革命期间,法国经历了短暂的君主立宪时期(1791年9月4
  • 福井谦一福井谦一(日语:福井 謙一/ふくい けんいち Fukui Ken'ichi ?,1918年10月4日-1998年1月9日)日本理论化学家,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欧洲艺术科学文学院院士。文化勋章、勋一等旭日大绶
  • C·戴维·阿利斯查尔斯·戴维·阿利斯(英语:Charles David Allis,1951年年3月22日-),美国分子生物学家,他目前是洛克菲勒大学的Joy and Jack Fishman教授以及染色质生物学和表观遗传学实验室的主任
  • 楔形文字“KI”(U+121A0
  • 内夫反应内夫反应(Nef反应)是一级或二级硝基化合物负离子在酸中水解,生成醛酮和一氧化二氮的反应。反应以约翰·内夫的名字命名。1894年,他用硝基乙烷的钠盐与硫酸反应,得到了85-89%产率
  • 粉芽粉芽(soredium,复数为soredia)是地衣常见的一种无性生殖构造,为外观呈粉状的繁殖体,由地衣中真菌的菌丝包裹共生的绿藻或蓝绿菌而形成。粉芽可能散布于地衣的表面,也可能集中于一
  • 广腰亚目广腰亚目(学名:Symphyta)是膜翅目昆虫之下的一个亚目,常被称为叶蜂科(锯蝇)。在此总科主要是食植性昆虫。总体是并系类群,但名称仍在共同使用,并视为目,尽管有可能在未来的分类会被淘
  • 达尔金人达尔金人(达尔金语:Дарганти,俄语:Даргинцы)是东北高加索地区的一个民族,主要分布在俄罗斯联邦达吉斯坦共和国境内,根据2002年的普查,人口约51万。本民族语言达尔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