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印度之行
✍ dations ◷ 2025-02-23 10:10:55 #印度之行
《印度之旅》(A Passage to India)是一部1984年大卫·利恩编剧并执导的英国剧情片,改编自1924年英国作家E. M. Forster所著的同名小说以及1960年印裔美国人Santha Rama Rau根据小说而创作的戏剧。本片是大卫·利恩执导的最后一部电影,获得奥斯卡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11项提名,Peggy Ashcroft赢得最佳女配角奖,她也以77岁的高龄成为奥斯卡史上最年长的女配角奖得主,音乐人Maurice Jarre赢得第三座最佳原创配乐奖。故事背景发生在1920年代的英属印度,当时印度独立运动势头正在增长中,上层的英国统治者与下层的印度大众彼此之间存在着对立情绪和矛盾冲突。阿黛拉小姐与年老的摩尔太太从英格兰来到印度来看望任职法官的希思罗并顺便旅游观光,希思罗是摩尔太太之子,并与阿黛拉是一对订婚的情侣。两位女士来之后想认识当地的印度人,并因此结识了印度人艾斯医生和哥伯力教授,尽管希思罗不愿与印度人亲近,不过艾斯医生却博得两位女士的好感,艾斯更因此与当地的大学校长菲丁(英国人)成为好友。好客的艾斯邀请阿黛拉、摩尔太太和菲丁去参观附近著名的旅游景点——一处神秘石洞。在前去旅游途中,菲丁由于受到哥伯力的拖累而没有及时赶得上艾斯与两位女士的火车,在探访石洞时,摩尔太太受石洞中的回声和众人的干扰导致其心脏病发作。于是她嘱咐艾斯陪伴阿黛拉继续看高处的石洞,自己留下休息。然而在艾斯陪伴阿黛拉与一名导游前进的途中,阿黛拉的心绪被石洞回声严重影响,促使使其慌忙下山并被植物刺伤。回去后精神不稳定的阿黛拉指控艾斯企图强奸她,艾斯因此被捕并等待审判,该地的英国人都认为艾斯是有罪的,只有菲丁坚信其是无辜的。此时摩尔太太被其子希思罗安排乘坐轮船回国,她不幸在船上心脏病发并逝世,只得被人葬入大海中。在庭审前和审判进行中,都有大量印度民众声援支持艾斯。健康恢复后的阿黛拉在法庭上说出实情,使得无辜的艾斯获得释放,此外她也公开表示不喜欢希思罗。听闻艾斯无罪的消息,外面的印度民众欢呼雀跃,将艾斯视为一个民族英雄般对待。事后艾斯委托律师要求公诉人赔偿其2万元。后来哥伯力去克什米尔担任教育部长,而艾斯则成立了一家医院。数年后,菲丁携带新婚妻子斯黛拉(摩尔太太之女)去看望艾斯,了解到艾斯已与阿黛拉互通过信件并原谅了对方的事实。获奖提名获奖提名获奖提名
相关
- 苯二酚苯二酚(benzenediol)即二羟基苯(dihydroxybenzene),苯分子中两个氢原子被两个羟基取代后的衍生物。化学式为C6H4(OH)2,有以下三个异构体:邻苯二酚间苯二酚对苯二酚这三种二元酚的性
- 尸尸部,为汉字索引里为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四十四个(三划的则为第十五个)。就繁体和简体中文中,尸部归于三划部首。尸部通常是从上、下、左、右方均可为部字,且无其他
- 黏多糖糖胺聚糖(英语:Glycosaminoglycan,简称为GAGs,旧称为黏多糖(英语:mucopolysaccharides))是蛋白聚糖大分子中聚糖部分的总称。由糖胺的二糖重复单位组成,二糖单位中通常有一个是含氨
- 雄甾烯雄激素(英语:androgen、英语:androgenic hormones或英语:testoids),也译为雄性激素、男性激素、男性荷尔蒙,是一种化学成合物的泛称。在于脊椎动物中,凡是能够与雄激素受体(androgen
- 重庆主城区坐标:29°33′N 106°33′E / 29.550°N 106.550°E / 29.550; 106.550重庆主城区,又称主城九区、重庆中心城区,是对中国重庆市行政区划内的建置较早、位于城市中心、经济较为
- 霍去病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人,卫子夫的姨甥,卫青的外甥,霍光之兄,西汉汉武帝时代对抗匈奴的名将。霍去病之父霍仲孺是平阳县的衙役,与平阳公主的奴婢卫少儿(为卫
- 六河六河国家森林(英语:Six Rivers National Forest)是座美国国家森林,位于加利福尼亚州西北角。森林于1947年6月3日由时任美国总统的哈里·S·杜鲁门设立,从克来麦斯国家森林、锡斯
- 阿桂阿桂像阿桂(满语:ᠠᡤᡡᡳ,转写:agūi;1717年9月7日-1797年10月10日),字广廷,章佳氏,初为清满洲正蓝旗人,以平回部驻伊犁治事有劳,改隶正白旗人。阿桂七世祖穆都巴颜早先居住在长白山俄
- 全琫准全琫准(전봉준,(1853年-1895年4月23日)(阴历3月29日)),初名全永准。本贯天安,字明淑,号海梦。朝鲜东学党起义领袖。因个子矮而得绰号“绿豆将军”。生于全罗道高敞郡德井面堂村一个乡
- 日本国大君日本国大君,简称大君,是日本江户时代征夷大将军在外交文书(国书)上使用的一个称号。最初在对朝鲜王朝的外交上使用,后来对琉球和欧洲列国的外交上亦使用日本国大君的称号。明治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