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里亚·伊万诺维奇·伊万诺夫

✍ dations ◷ 2025-10-21 19:12:21 #1870年出生,1932年逝世,俄罗斯生物学家,哈尔科夫大学校友

伊里亚·伊万诺维奇·伊万诺夫(俄语:Илья́ Ива́нович Ивано́в,Ilya Ivanovich Ivanov,1870年7月20日(O.S.)-1932年3月20日),是前沙俄及苏联的生殖生物学家,人工授精及动物杂交方面的专家,家畜人工授精技术的奠基人。他曾牵涉富争议的猩猩人实验,尝试产生人类与其他灵长类动物的杂交物种。

伊万诺夫在 俄罗斯库尔斯克总督区希格雷市出生。他于1896年从卡尔可夫大学毕业,1907年成为全职教授。他曾于赫尔松州的阿斯卡尼亚-诺瓦自然保护区担任研究员。十月革命后,他曾先后在国立兽医实验研究所(1917年–1921年、1924年–1930年)生殖生物学研究室、中央家畜繁殖研究试验站(1921年–1924年)、莫斯科高等动物技术学院(1928年–1930年)、全国畜牧研究所和哈萨克共和国畜牧兽医研究所领导家畜生殖生物学研究工作。

约在20世纪开始之时,伊万诺夫完善了动物人工授精的方法,并将之应用于马匹育种方面。他证实了这种技术能够令一头公马从令20到30头雌马自然受孕的比例,上升至令500头雌马受孕。这结果在当时很轰动,使伊万诺夫的实验站经常有来自世界各地马主的拜访。

伊万诺夫最具争议的研究在于他的人与其他灵长类动物的杂交试验研究。早在1910年,他曾在于奥匈帝国格拉茨举行的世界动物学家大会(World Congress of Zoologists)时的演说就曾透露过透过人工受精的方式去尝试人与其他灵长类动物杂交的可能性。

1920年代,伊万诺夫着手进行一系列的实验,希望成功孕育出人类与非人类人猿的杂交物种。当时他利用人类的精子尝试令雌性黑猩猩受精,但实验失败。1929年,他把实验方向倒过来进行,组织一系列涉及人类志愿者接受非人类人猿精液的受精实验,但由于他手头上最后一头雄性猩猩属人猿的死亡,他的实验被逼延迟进行。

在苏联这个事事以政治挂帅的国家,因为科学界的一轮政治震荡,伊万诺夫及其他几位同样涉及灵长类动物的研究与实验的科学家失去了他们的职位。1930年春天,伊万诺夫在他工作的兽医学院遭受政治指控。结果,在同年12月13日,因试验未完成预期使命而遭到批斗与逮捕。他被判处五年流放至哈萨克首府阿拉木图。在阿拉木图,伊万诺夫在哈萨克兽医动物学学院工作,最终于1932年2月提前获释并于同年3月20日死于动脉粥样硬化引发的缺血性中风。而为伊万诺夫撰写讣闻的,就是后来知名的生理学暨心理学权威伊凡·巴甫洛夫。

相关

  • 泊松比泊松式比(英语:Poisson's ratio),又译泊松比,是材料力学和弹性力学中的名词,定义为材料受拉伸或压缩力时,材料会发生变形,而其横向应变与纵向应变的比率,是一无量纲的物理量。当材料
  • 车笼埔断层车笼埔断层(英语:Chelungpu Fault)位于台湾西部,为一条南北走向的东倾逆冲断层。集集大地震尚未发生前,已经有地理学者前往当时之台中县太平市车笼埔地区进行实地勘察,位置约在光
  • 第3步兵师一次大战二次大战韩战第3步兵师成立于1917年11月12日。是美国陆军的主力部队之一。美国陆军第3机械化步兵师目前隶属于第18空降军,该师拥有快速机动能力、强大的火力与突击力
  • 方柱形胸像方柱形胸像(英语:Herma,或Herm,古希腊语:ἑρμῆς, pl. (古希腊文) ),是人物雕塑的一种,雕塑拥有头部,有时也会接有躯干,以及一个方形柱状的下半截,有的还会在相应高度刻上男性生殖器。
  • 韩国首都圈电铁韩国首都圈电铁(朝鲜语:수도권 전철/首都圈 電鐵  */?)是世界第四大载客量的铁路系统,截至2013年4月26日,路线长度世界第七。其服务范围为韩国首尔特别市和周边的首都圈,日均载客
  • 阿尔卑斯带阿尔卑斯带,也称为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是从爪哇岛、苏门答腊岛伸延至喜马拉雅山脉、地中海以及大西洋的地震带和造山运动带,是一个经常发生地震和火山爆发的地区,板块
  • 自强里 (台南市东区)自强里位在由台南市东区中华东路二段133巷、富农街一段、东成街与中华东路二段围成的区域之中,东邻复兴里与虎尾里,南临和平里,西邻富强里,北邻东圣里。此区原为虎尾里的一部分,
  • 丁寿昌 (进士)丁寿昌(1818年-1865年),字颐伯,号菊泉,江苏山阳(今淮安市淮安区)人。清朝官员,同进士出身。丁寿昌自幼聪颖,八岁作《咏雪诗》,十四岁作《怪石歌》。年少力学,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丁未科
  • 杨熊祥杨熊祥(1883年-1928年),谱名思恭、字子安,号伯鬻,湖北省武昌市江夏县人,清末民初政治人物。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登进士;同年闰五月,以主事分部学习。三十年(1904年),任山西大学堂监督。三
  • 的星号的星号(根据外文记载为Tek Sing)是一条中国清代厦门港的三桅远洋货轮。该货轮因搭载1600人及价值连城的中国瓷器沉没而闻名。其残骸大部在1999年在南海被发现并被盗捞。沉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