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马羚

✍ dations ◷ 2025-01-08 21:11:26 #蓝马羚

蓝马羚()是一种已灭绝的羚羊,且是非洲最早消失的大型哺乳动物。它们与马羚及黑马羚是近亲,但略为细小。它们生活在南非东南海岸的大草原,在冰河时期的分布更为广泛。它们可能是择食性的,较为喜欢吃优质的草。

于17世纪,欧洲殖民大量杀死稀少的蓝马羚,目的是要将它们的栖息地改变为农地。它们约于1800年灭绝,现时只有四个博物馆存有它们架起的标本,分别是在维也纳、斯德哥尔摩、巴黎及莱顿,并且在其他地方有一些它们的骨头及角。所架起的标本并没有呈蓝色,估计它们的蓝色是来自黑色及黄色毛皮的混合。

雄性蓝马羚较雌羚的大,长约2.5-3米,雌羚则长2.3-2.8米。它们肩高1-1.2米,重160公斤。鹿角约长50-61厘米。

18世纪的殖民对蓝马羚的描述互相矛盾,这是由于有些对它们作出了一些修饰,一些则只是基于传闻的资料。曾有描述指蓝马羚有像山羊般长须子及尾巴,角直立像剑羚属及短耳不过他们亦将蓝马羚的头颅骨及毛皮送回欧洲。于1967年,从现存的四个架起的标本中可知,它们肩高约1.02-1.16米。成年蓝马羚很少重于160公斤。四个标本都没有蓝色的毛皮,深色的皮肤加上毛皮的色泽可能令人有蓝色的感觉。就像其他的羚羊,蓝马羚上下颌每边各有六只牙齿,三只前臼齿紧接三只臼齿。透过它们臼齿及前臼齿的大小及比例,可以分辨它们与马羚遗骸的不同。

蓝马羚是一种大型及像马的羚羊,比马羚及黑马羚细小。它们的身体比例与南苇羚相似。它们的吻长,颈部较长及强壮,鬃毛较短,脚长而呈白色,正面有黑斑,尾巴长至踝关节上。它们的耳朵较长及像驴般端尖。

蓝马羚的鹿角在眼窝正上,长而且呈弯月状,从头颅骨成直角伸出,接着向后弯曲至肩膀,中间没有任何扭曲。整只角至角端上有20-35个环,比马羚的还要多。它们的角比马羚的及黑马羚的较为轻盈,且密度较低。

蓝马羚的毛皮短而有光泽,呈浅蓝色至灰色,若死亡后则会褪成蓝灰色。它们的腹部呈白色,与两侧的毛色没有明显分野。前额及吻部呈褐色,逐渐向两侧及口部变为淡色。眼睛前明显有白斑。

雄性蓝马羚在3岁前外观像雌羚,之后就会变得较为淡色,甚至差不多是白色,角则变得较大及弯曲。雌羚的角则没有多大变化,比雄羚的较窄及细小10-20%。2个月大的幼羚呈淡黄褐色,没有明显的斑纹。

当欧洲殖民于17世纪及18世纪在开普殖民地定居的时候,在西南部发现了蓝马羚。它们并非很普遍,可能只分布在凯尔顿、斯韦伦丹及布雷达斯多普之间少于4,000平方公里的草原内。在近自由邦的伯利恒就曾于1853年发现了一只身披蓝灰色毛皮的马羚,现估计这其实是蓝马羚的末代。

从考古学及古动物学的证据显示,蓝马羚的分布应更广,于1万年前的全新世早期就更为普遍。它们曾于一时分布在埃兰兹湾至尤宁代尔的平原上。在菲克斯堡及金门高地国家公园的石洞壁画上曾描绘了蓝马羚,而在近淑女镇亦有发现更新世的遗骸。

早期殖民指蓝马羚生活在有沼泽及开阔的草原,甚至在达海拔2400米的地方。水源是它们栖息的必要条件。

蓝马羚喜欢生活在中等以上长度的草原,并会避开短草及厚树冠的地方。它们的栖息地因被其他动物过度吃食而改变,最终危及它们的生存。

蓝马羚像马羚及黑马羚般,每天都要喝水。它们是择食性的,只喜欢吃中等长度的草,如黄背草、黄茅、黍属及画眉草属。它们特别喜欢吃新鲜草,而在干旱的季节则会沿河流吃食。

蓝马羚是白天活动的,尤其在清晨及午后特别活跃。

蓝马羚群居,由雄羚领导雌及幼羚,而其他的雄群则与领导的雄羚分开。一般群族中有5-20头雌及幼羚,数量亦可达至35-80头。它们分布得较疏,每只约占4平方公里。雌羚之间会分享它们的活动圈并住上达30年之久,而雄羚的领土亦会在这个活动圈之内。在环境较差的栖息地,雌羚会分布得更广,而同一只雄羚会伴着这些雌羚,以保护自己的妻妾。

由于雌羚也有长角,所以会较为带有攻击性。雄羚及雌羚也有维系优势等级。母群不会向外来者开放,而成员之间会互相抵角来将对方推出活动圈,以增加彼此之间的活动范围。

蓝马羚群族的组合会在每天及每季作出改变。蓝马羚群在雨季会分成小群,而在旱季则会聚成大群,以方便在近水的地方吃食。群众间是由不同年龄的幼羚所连系,它们往往都会落后于主群。

雄羚只可在产群中留至15-18个月大,这算是较长的时间。由于在此之前,它们与雌羚很相似,故领导雄羚并不会攻击它们。雄性亚成体会在群族中被抽出来,若它们未能逃脱,很可能会被杀死。它们往后会加入雄群至5-6岁大,直至它们能自己保护自己的领土。

成年雄羚独自留在远离群族及显眼的地方,以显自己的地位。当另一雄羚接近它时,它会弯下颈,抬高头,耳朵放在两侧。除非对方低下头来示弱,否则它们会竖直耳朵及摆动尾巴,并会互相抵角。

蓝马羚的妊娠期为268-281日,每次会诞下一胎,高峰期在夏末。幼羚出生时约重12-14公斤,其寿命约为18岁。

蓝马羚会受斑鬣狗、豹及非洲野犬所袭击。成年蓝马羚体型较为大,可以抵抗少群掠食者的袭击。有时它们会成为狮子的猎物。它们一般会逃走,若受伤后会躺下,以角保护自己。

在约1万年前冰河时期之后,蓝马羚在非洲的南端甚为昌盛。于3200-2000年前左右,它们的数量因气候及栖息地变化而下降。在约400年前,其数量严重下降,这时正值引入了其他牲口。在为食物竞争下,造成栖息地的破坏及疾病的传播。布希曼人视蓝马羚拥有超自然力量。

蓝马羚最早是于1719年被发现,但就已进入灭绝的道路。当欧洲殖民发现它们时,其分布地已很少。瑞典自然学家卡尔·佩特·屯贝里(Carl Peter Thunberg)于1774年已指蓝马羚数量很少。当时猎人及农民是为了它们的毛皮而猎杀它们.虽然其肉也很美味,但因不怎么肥美,一般都只是作为狗粮。德国动物学家利希腾施泰因指最后的蓝马羚是于1799年或1800年间在斯韦伦丹被杀。不过有证据指当时在较北的地区,仍有部分蓝马羚的遗族聚居,估计最终是在50多年后的自由邦灭绝。

在有历史纪录以来,蓝马羚是第一种大型的哺乳动物在非洲灭绝。

现存有四个架起的蓝马羚标本,分别收藏在维也纳、斯德哥尔摩、巴黎及莱顿。除了骨头外,两个头颅骨保存在阿姆斯特丹及格拉斯哥,而有三对角保存在乌普萨拉、伦敦及开普敦。不过这些标本都没有正式的考证。

蓝马羚的两个近亲是马羚及黑马羚。虽然一些自然学家将蓝马羚分类为马羚的亚种,但是现在都接受了它们是独立的物种。

相关

  • 泌尿生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urogenital system)或生殖泌尿系统(genitourinary system)是生殖器官和泌尿系统所在的生物系统。这两个系统并在一起的原因是因为它们彼此相邻,非常接近。此外,这两
  • 生物工程生物工程学(Biological Engineering或bioengineering),是一种即综合利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的知识,以及工程学本身的方法,以应对在生物学及医药学等领域等各种问题,满足人
  • 桃儿七桃儿七(学名:Podophyllum hexandrum)是喜玛拉雅山周边低地的多年生草药。它们低垂在地面,呈光泽绿色。在少有的枝上长出有裂的叶子,花朵呈淡粉红色,果实呈鲜红色。其外观适合配衬
  • 乾明寺塔乾明寺塔是位于河南省鄢陵县城西北隅龙形岗上的宋代楼阁式砖塔,高38米,平面呈六角形,2006年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隋仁寿四年(604年),宋代重建。现存十三层楼阁式砖塔
  • 理察·H·霍尔理察·H·霍尔(英语:Richard H. Hall,1930年12月25日-2009年7月17日)是美国飞碟学家、作家。霍尔出生于康乃狄克州哈特福。1958年,他进入全国空中现象调查委员会(英语:National Inve
  • 乔治·萨维尔乔治·萨维尔(英语:George Saville;1993年6月1日-)是一位英格兰足球运动员,在场上的位置是中场。现时效力于英冠球队米德尔斯堡。他是杰克·萨维尔的弟弟。
  • 沈宸荃沈宸荃(1615年-1652年),字友荪,号彤庵,南明首辅大臣,抗清志士,浙江宁波慈溪观海卫镇师桥昭十三房人。清高宗感其忠义,谥之为忠节。九岁,应童子试,成为廪生。崇祯十二年(1639年),中举人。崇
  • 罗伯特·史坦伯格罗伯特·杰弗雷·史坦伯格(英语:Robert Jeffrey Sternberg,1949年12月8日-,又译罗伯特·杰弗雷·史登伯格)美国心理学家,现时发展心理学的权威。他个人及与其他人合作撰写的心理学
  • 库埃乌拉库埃乌拉(Queula),是印度果阿邦North Goa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5452(2001年)。该地2001年总人口5452人,其中男性2821人,女性2631人;0—6岁人口486人,其中男248人,女238人;识字率79.75%,其
  • 萨穆埃尔·巴拉日萨穆埃尔·巴拉日(斯洛伐克语:Samuel Baláž,1998年8月25日-),斯洛伐克男子皮划艇运动员。他曾代表斯洛伐克参加2020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皮划艇比赛,获得男子四人皮艇500米铜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