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种,详见内文
白脸针尾鸭(学名:)又名巴哈马针尾鸭,是一种钻水鸭,最早由瑞典生物学家卡尔·林奈于1758年在其著作《自然系统第十版》中描述发表。
白脸针尾鸭体长为38-51公分,身体与头顶为棕色,与脸部与喉部的白色呈鲜明对比是其特征。喙的基部是红色,其他部分则为灰色。雌雄鸭外表差异不大。因其特征明显,不易与其分布范围内的其他种鸭混淆。
白脸针尾鸭共有三个亚种:
白脸针尾鸭一般被认为与赤嘴鸭(英语:Red-billed teal)关系密切,有人将两者从鸭属中另独立成一属。2009年一项分子系统发生学研究以线粒体DNA序列分析鸭科各物种的亲缘关系,发现在鸭属中,白脸针尾鸭是尖尾鸭、赤嘴鸭(英语:Red-billed teal)与黄嘴针尾鸭的姊妹群。
白脸针尾鸭分布于加勒比海岛屿、加拉巴哥群岛与南美洲,通常栖息于咸淡水湖(盐度介于海水与淡水间的水域)、河口湿地与红树林沼泽中,在近水草丛中筑巢。全年均可繁殖,一年可产5至12颗蛋,小鸭孵出所需天数尚未确定,但被认为与尖尾鸭相似,为22至24天。孵化后45至60天小鸭长出飞羽。只有雌鸭参与孵蛋与照护幼鸭的工作。白脸针尾鸭的天敌甚多,除了被人类猎捕外,老鼠、狗、笑鸥、黄顶夜鹭与蓝色陆地蟹(英语:Cardisoma Guanhumi)都会攻击其巢穴,其幼鸭甚至有被美洲牛蛙捕食的纪录。
白脸针尾鸭受养鸟人士欢迎,是一种常被饲养的水鸟。有些被饲养的个体逃脱后已在欧洲形成半野生的族群。养鸟界已培育出一种称为巴哈马银针尾鸭(Silver Bahama pintail)的白化变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