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迪罗(西班牙语:Caudillo,西班牙语发音:)在西班牙语中通常指军政领袖或专政元首,多出现在19世纪拉丁美洲脱离西班牙殖民统治、独立建国的时期。1980年版辞海中定义为“以暴力攫取并靠暴力维持地主资产阶级统治的独裁军人”,或“掌握军事力量的独裁政客和向追随者播扬个人崇拜观念的政党领袖”。
考迪罗起源于西班牙殖民中央统治权威崩溃后,拉丁美洲独立战争解放出来的新国家产生各种各样的民族英雄式革命家独裁者。常见形式为试图在一地域进行政经控制后,再率领私兵对脆弱的殖民地政府发起进攻,如墨西哥的安东尼奥·洛佩斯·德·桑塔·安纳及阿根廷的胡安·曼努埃尔·德·罗萨斯便是如此推翻西班牙殖民。考迪罗主义亦被称为军阀独裁统治。其实际为军事独裁的一种形式,包括发起独立战争的革命领袖(英语:Libertadores),由此在拉丁美洲的历史著作中产生了早期考迪罗、古典考迪罗、当代考迪罗、革命考迪罗、法西斯考迪罗等多种分支。另有意见认为,考迪罗为19世纪初至70年代在拉美中央到地方产生的强人和军人。
中国历史学者认为考迪罗是19世纪初期拉丁美洲特定历史环境的产物,是地主阶级透过政治舞台上的大小军阀们进行统治的工具。
在19世纪的阿根廷历史上,考迪罗是省份中军队的首脑,他们互相斗争,特别是和布宜诺斯艾利斯的集权派。所以考迪罗这个词是军事用途的一个术语。这些军阀使用常规军衔,尤其是将军或上校。他们拥有大众的支持,并通过个人魅力和对大众利益的认同,聚集了500到7000人的军队。以下列出的考迪洛几乎都是联邦党(西班牙语:Partido Federal (Argentina))中富有个人魅力的领导人,而他们的主要追随者是高乔人。
传统历史学对这个词与其联系的联邦党(西班牙语:Partido Federal (Argentina))进行了谩骂,但修正主义在历史的潮流成功夺得大众想象中的形象。
阿根廷的考迪罗主义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阶段:独立战争时期的考迪罗,那时与保皇派(西班牙语:Ejército realista en América)的对战,如阿蒂加斯和格梅斯(Güemes)。省份自治(西班牙语:Situación de las provincias argentinas desde 1820)时期,面对集权派的领导人物,如基罗加、洛佩斯、伊瓦拉、埃雷迪亚、阿尔道、布斯托斯和费雷等,并在乌尔基萨在卡塞罗斯战役战胜罗萨斯而告终。最后,在米特雷在帕文(Pavón)战胜乌尔基萨之后的第三阶段,这些考迪罗领导各省反对布宜诺斯艾利斯霸权的起义(佩尼亚洛萨、赫尔旦和瓦雷拉在此脱颖而出)。
在阿根廷历史上著名的考迪罗(1852年之前):
在1852年以后重要的阿根廷考迪罗有:
下列是智利历史上的主要人物:
在墨西哥独立战争期间:
在墨西哥革命期间和后续:
Principales caudillos entre 1824 (independencia de Perú) y 1841 (muerte de Gamarra):
Principales caudillos durante la anarquía posterior a la muerte de Gamarra:
Caudillos durante y después de la guerra del Pacífico:
在委内瑞拉独立战争(Guerra de Independencia de Venezuela,1810年-1823年)期间:
在委内瑞拉内战(guerras civiles venezolanas,1830年-1903年)期间:
西蒙·玻利瓦尔( 委内瑞拉)
安东尼奥·何塞·苏克雷( 委内瑞拉)
何塞·德·圣马丁( 阿根廷)
米格尔·伊达尔戈( 墨西哥)
阿古斯汀一世( 墨西哥)
何塞·赫瓦西奥·阿蒂加斯( 乌拉圭)
何塞·米格尔·科雷拉(英语:José Miguel Carrera)( 智利)
桑塔·安纳( 墨西哥)
胡安·曼努埃尔·德·罗萨斯( 阿根廷)
迭戈·波塔莱斯(英语:Diego Portales)( 智利)
何塞·加斯帕尔·罗德里格斯·德·弗朗西亚( 巴拉圭)
弗鲁克图奥索·里维拉( 乌拉圭)
波费里奥·迪亚斯( 墨西哥)
安德烈斯·德·桑塔·克鲁斯( 玻利维亚、
秘鲁)
曼努埃尔·伊西多罗·贝尔苏(英语:Manuel Isidoro Belzu)( 玻利维亚)
马里亚诺·梅尔加雷霍( 玻利维亚)
加布里埃尔·加西亚·莫雷诺( 厄瓜多尔)
拉蒙·卡斯蒂利亚( 秘鲁)
胡斯托·鲁菲诺·巴里奥斯( 危地马拉)
富尔亨西奥·巴蒂斯塔( 古巴)
曼努埃尔·埃斯特拉达·卡夫雷拉(英语:Manuel Estrada Cabrera)( 危地马拉)
拉斐尔·卡雷拉( 危地马拉)
豪尔赫·乌维科( 危地马拉)
蒂武西奥·卡里亚斯·安迪诺(英语:Tiburcio Carías Andino)( 洪都拉斯)
奥斯卡·贝纳维德斯( 秘鲁)
卡洛斯·伊瓦涅斯·德尔坎波( 智利)
潘乔·比利亚 (左)及埃米利亚诺·萨帕塔(右)( 墨西哥)
阿尔瓦罗·奥夫雷贡( 墨西哥)
古斯塔沃·罗哈斯·皮尼利亚( 哥伦比亚)
安纳斯塔西奥·索摩查·加西亚( 尼加拉瓜)
卡洛斯·安东尼奥·洛佩斯( 巴拉圭)
弗朗西斯科·索拉诺·洛佩斯( 巴拉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