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哈哈病
✍ dations ◷ 2025-05-16 22:23:57 #哈哈病
库鲁病(英语:Kuru),是一种不可治愈的退化性人类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ransmissibl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一般认为其病原体为普里昂蛋白(朊毒体),与克雅二氏病类似。症状主要有头痛、关节疼痛和四肢猛烈颤抖,后期症状则与脊髓小脑共济失调症相似,患者会精神分裂、失忆、大笑,且往往在哈哈大笑中不治死亡,常被误会为笑死,故俗称哈哈病 、笑病、笑死病。该病最著名的病例是1950年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法雷部落的流行,于其高峰时,该病在女性和儿童中的发病率是成年男性中的8至9倍。该病名称即是由该部落语言“kuria”(或“guria”,颤抖)而来。有不少人认为此病是通过该部落成员的族内食人行为而传播的,他们有生食亲属遗体的习惯,包括脑部在内。而在该部落举行食用逝去亲属尸体之习俗时,是由该族成年男子先选择所食部分,通常是肌肉。然后再由女性和儿童食用其他剩下的尸块,包括脑部在内;而脑部正是致病普里昂蛋白含量较高的部分。虽然病理解剖未能找到病原体,但是废除吃死尸的习俗后,潜伏期可长达10到13年的库鲁症终于逐渐消失。巴鲁克·塞缪尔·布隆伯格和丹尼尔·卡尔顿·盖杜谢克,因为对库鲁病的研究而获得1976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库鲁症是人吃死人的习俗造成普里昂蛋白感染而蔓延的,而狂牛病是因为牛吃死羊或死牛才开始蔓延的。所以学界推论,狂牛病、库鲁病、克雅氏病皆为各自的普里昂蛋白所致。
相关
- 信息学信息学,旧称情报学(日本人翻译),主要是指以信息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及其程序设计等技术为研究工具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问,是以扩展人类的信息功能为主要目标的一门综合性学
- 胸腔胸腔(英语:thoracic cavity 或 chest cavity)是指脊椎动物胸廓与膈围成的体腔。
- 听觉皮层初级听觉皮层是颞叶的一部分,在人类和其它脊椎动物中发挥处理听觉信息的功能。作为听觉系统的一部分,初级听觉皮层在听觉通路中执行基本的和更为高级的功能。它位于颞叶的两侧
- 神曲神曲(意大利语:Divina Commedia,英语:Divine Comedy),是意大利诗人但丁·阿利吉耶里创作的长诗。但丁并没有为这部史诗给出明确的标题。在作品中但丁也只在《地狱篇》中提到过两次
- 胞桥小体桥粒(英语:desmosome,亦称为胞桥小体、细胞膜吸著部或桥体)是一种相邻细胞之间连接的结构。根据桥粒连接形态,可分为点状桥粒、带状桥粒和半桥粒。桥粒是细胞连接的一种。桥粒有
- 普法尔茨普法尔茨(德语:Pfalz;英语:Palatinate)是德国历史上一种特殊领地的名字。这种领地的领主称为普法尔茨伯爵(德语:Pfalzgraf;英语:Count palatine),意思是“王权伯爵”(或译为“行宫伯爵”
- 胸口灼热胃灼热(英语:heartburn),亦称为"酸消化不良"(acid indigestion) 是指在中胸部或上中腹部(epigastrium)所产生的灼热感。疼痛往往源于胸部且可放射到颈部,喉部,或下颌角。胃灼热通
- 高雄市立图书馆总馆高雄市立图书馆总馆是位于台湾高雄市前镇区的市立图书馆馆舍。由高雄市政府自行筹资兴建,建筑楼高8层,及地下1层,并以捐款人为楼层命名。为高雄市最大的公共图书馆,由高雄市立图
- 脑硫脂脑硫脂(英语:sulfatide,硫酸脑苷脂、硫苷脂、硫脂类、半乳糖酰基鞘氨醇/3-O-sulfogalactosylceramide、SM4、硫酸化半乳糖/sulfated galactocerebroside)属于硫脂(英语:Sulfolipid
- 大清洗大清洗(俄语:Большая чистка),一译“大整肃”、“大清扫”,是指在1930年代,苏联在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执政下爆发的一场政治镇压和迫害运动。以谢尔盖·基洛夫被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