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史(history of ideas)是历史学的一个研究领域,研究人类观念随着时间的演变而表现、保持和变迁的历史,通常被认为是思想史(英语:intellectual history)的姐妹学科,或者是思想史中的特别方法。研究观念史,通常要涉及哲学史、科学史、文学史的跨学科研究。
广义上说,观念史与思想史可以互用概念,但细分而言,观念史和思想史的主要区别在于,观念史类似范畴史或概念史,其主角是观念,而思想史关注的不是观念本身,而是观念与观念持有者更为广阔的生活的外在关系。
历史学家Arthur O. Lovejoy(英语:Arthur Oncken Lovejoy)(1873–1962)很早就提出了观念史的概念,并在20世纪早期开始对其进行系统研究。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是Lovejoy观念史的“摇篮”,他在1910年至1939年间是该大学的历史学教授,并定期主持“观念史俱乐部”的会议。
除了Lovejoy的学生和他从事相关研究的同事(如René Wellek和Leo Spitzer)之外,以赛亚·伯林、米歇尔·福柯、克里斯托弗·希尔、J. G. A. Pocock(英语:J. G. A. Pocock)等学者也以和Lovejoy观念史研究相近的方法继续研究。Lovejoy的著作《存在巨链》(The Great Chain of Being)的第一章阐述了观念史的研究课题和范围。
Lovejoy的观念史研究的基本分析单位是单位观念(unit-idea),作为观念史的构造单元,尽管其自身相对稳定,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重组为新的图景,并获得新的表达形式。Lovejoy看来,观念史学家的任务在于,确定这些单位观念,并阐释其兴衰和演变。
观念史研究的一个重要发展来源于思想史领域。哈佛大学历史学家Peter Gordon(英语:Peter Gordon (historian))认为,思想史与Lovejoy所研究的观念史不同,是在更广阔的语境下研究观念。 Gordon进一步强调思想史学家和观念史学家或哲学史学家不同,“更愿意跨越哲学文本和非哲学语境的边界……将哲学和非哲学的区别当作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而非永恒固定不变”。因此,思想史,作为一种对哲学观点进行历史有效解释的方法,在研究观念和更广阔的哲学流派时,倾向于运用语境主义的方法。
米歇尔·福柯反对历史学家叙事性的传统写作方法。他认为大多历史学家宁愿叙述较长时期的事件,而不愿深入研究更具体的历史。 福柯主张,历史学家应当通过不同角度解释历史叙述。这也是他为其历史写作方法命名为“考古学”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