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氏姜片虫

✍ dations ◷ 2025-05-17 11:38:06 #布氏姜片虫
布氏姜片虫(学名:Fasciolopsis buski),简称姜片虫,是一种外观极像薄切姜片的中、大型寄生虫。为完成一代生活,这种虫必须在环境适当的淡水螺体内发育,再以常见的水生植物作第二轮的寄生,最后可感染人和猪只,并寄生在小肠、产下子代。成虫雌雄同体,尺寸介于长3至7公分、宽1至2公分,厚度仅约1-3毫米,体型宽扁似姜的斜切薄片,但颜色肉红,虫体一端具有口吸盘和大五倍的腹吸盘,其肠管在两个吸盘之间分叉后延虫体两侧伸至尾端,虫体后半几乎由高度分支的睾丸布满,卵巢约呈鸽蛋形并有向外少许的分支,由此至腹吸盘之间盘绕着子宫,产下之卵色泽淡黄,具有卵盖,尺寸约莫长135微米、宽85微米。由于虫卵相对于第一中间宿主而言很大,一般螺类无法摄食,因此虫卵必须先在温暖的水中,经过三周孵化成纤毛幼虫、破除卵盖才能钻入并感染扁卷螺,再依序发育成胞状幼虫、雷氏幼虫、尾动幼虫,耗时约一个半月,随后离开螺体,再游至菱角、荸荠、茭白笋等水生植物第二中间宿主附着,分泌出成囊物质并脱去尾巴发育成囊状幼虫,借由外囊的包裹,增加对环境的抵抗能力,有时这些囊状幼虫的形成可以不依附在任何物体,而直接漂浮在水面,随人、饲养猪和野猪摄取这些受感染的植物或饮用生水,囊蚴便可借助消化道分泌物分解外囊,并吸附在黏膜上,经历1至3个月便可发育成虫并产下后代,完成一个世代的循环,因此猪和人类都是姜片虫的最终宿主。姜片虫的幼虫所需环境要求较高,不仅温度必须温暖,且无法在干燥状态下存活很久,因此地理上的受到局限,多成点状分布,连发育时间也受到限制,大约在夏天开始以后幼虫才从螺体内钻出,因此感染症多发生在北半球下半年。主要分布在中国和东南亚各国,仅中国大陆地区及台湾已知的第一中间宿主便有四、五种,因此防治上不易根绝,而盛行地区居民多有生饮、生食的习惯,加上环境卫生政策不良,导致排泄物污染环境,增加感染的风险。由于布氏姜片虫主要寄生在小肠,数量多时可达上千只,甚至可能扩散至胃和大肠,一般而言,人体寄生中的姜片虫约仅有数十条吸附在肠黏膜上,以血液维生,因此患者会有腹痛、便秘、腹泻、贫血的情况交替发生,而大多数肠道吸虫症患者几乎不会出现显著的症状。为了和细菌性肠炎、阿米巴原虫感染作区分,必须借重粪便中的虫卵检验,或是排出、吐出的成虫来鉴定,对于同样是大型的片状牛羊肝吸虫,从睾丸的形状、两个吸盘的比例、头锥的形态都可以做区分。确诊后可使用药物吡喹酮治疗,一般效果良好,另外也有学者建议使用其他新型药物。

相关

  • 花斑癣花斑癣(tinea versicolor;俗称汗斑),是常见的皮肤感染,主要由球型马拉色菌(Malassezia globosa)及秕糠马拉癣菌(Malassezia furfur)这两种真菌所引致。医学导航 · 真菌病真菌 ·
  • 苏格兰– 欧洲(绿色及深灰色)– 英国(绿色)苏格兰(英语、低地苏格兰语:Scotland,/ˈskɒt.lənd/;苏格兰盖尔语:Alba)是英国下属的构成国之一,位于大不列颠岛北部,英格兰之北,被大西洋环绕包
  • 头后大直肌头后大直肌(rectus capitis posterior major muscle)以点状的腱起始于轴椎的棘突,然后在上升中逐渐变宽,最后附着至枕骨的下项线及略低此线的骨头的表面。因为两侧的肌肉向上和
  • 徐州医科大学徐州医科大学,坐落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江苏徐州市,是江苏省属本科高等医学院校。学校有4个校区,占地面积1200余亩。学校起始于1958年的南京医学院徐州分院,1959年江苏省新海连医
  • 伊斯特拉语伊斯特拉语(Istriot)是罗曼语族下属的一个语言,通行于克罗地亚的伊斯特拉半岛地区,特别是罗维尼和沃德年。现在伊斯特拉语的使用者只有约400人,被列为濒危语言。伊斯特拉语曾被视
  • 6s2 4f52, 8, 18, 23, 8, 2第一:540 kJ·mol−1 第二:1050 kJ·mol−1 第三:2150 kJ·mol主条目:钷的同位素钷是一种化学元素,符号为Pm,原子序61,属于镧系元素与稀土元素,它所有
  • 叶 (解剖学)解剖学上的叶(lobe)是指在不用显微镜的巨观尺度下,器官就呈现的明确部位划分,有分叶的器官像是脑、肺、肝脏或肾。叶和小叶(lobule)不同,后者只能在组织学中只能看出其划分。腺叶间
  • 日本阿尔卑斯山脉日本阿尔卑斯(日语:日本アルプス/にほんアルプス nihon arupusu */?),又称中部山岳(中部山岳/ちゅうぶさんがく chūbu sangaku ?),是位于日本中部的飞驒山脉(北阿尔卑斯)、木曾山
  • 竹林竹,又称竹子,是竹亚科(学名:Bambusoideae)植物的通称,属于禾本目禾本科,可分为3族、约123属,是禾本科中唯一具有乔木形态的类群,如热带型的簕竹族与温带型的青篱竹族,但也包括低矮的草
  • 隐变量理论隐变量理论(英语:hidden variable theory)又称隐变数理论,是由物理学家质疑量子力学完备性而提出的替代理论。历史上随着量子力学的发展,而提出了海森堡不确定原理等限制,一别于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