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因茨·伦敦

✍ dations ◷ 2025-11-26 09:18:16 #1907年出生,1970年逝世,德国物理学家,英国物理学家,英国皇家学会院士,归化英国公民的德国人,德国犹太人,英国犹太人,波恩大学校友,柏林工业大学校友,慕尼

海因茨·伦敦(Heinz London,1907年11月7日-1970年8月3日)是一位德国(后来取得英国籍)物理学家。他在数所德国大学从事研究后,由于纳粹的种族政策,不得不在1933年与他的哥哥弗里茨逃亡到英国。当海因茨·伦敦在牛津克拉伦登实验室(Clarendon Laboratory)进行研究时,他与弗里茨·伦敦(Fritz London)于1935年提出伦敦方程式,成功地解释了迈斯纳效应;该效应指的是,当超导体温度低于超导的门槛后,它会愈来愈快地排斥掉其内部所有的磁场。

海因茨·伦敦在1907年出生于一个富有的上流德国犹太家庭。他的父亲弗朗茨·伦敦是波恩大学数学系教授,他的母亲路易丝出生在汉堡,她来自一个纺织企业家族。海因茨·伦敦9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因为心脏病发而去世。他的哥哥弗里茨·伦敦比他大7岁,此后对海因茨·伦敦产生的强烈影响。他们两兄弟的生活并没有十分密切,后来弗里茨在美国生活,而海因茨·伦敦则住在英格兰。

海因茨·伦敦从1926年至1927年在波恩大学进行研究,之后他在哈瑙(Hanau)的化学公司完成了6个月的工业实习,然后在皇家柏林高等工业学院(又称柏林夏洛滕堡工学院,今天的柏林工业大学)进行研究,直到1929年进入慕尼黑大学为止,他在这里待至1931年。从1931年开始,他曾在布雷斯劳大学(Universität Breslau,目前为弗罗茨瓦夫大学)跟随弗朗茨·欧根·西蒙(Franz Eugen Simon)进行超导体的研究。在纳粹夺取德国政权后,因为在德国已不可能再进一步进行研究,他被迫移居英国。

海因茨·伦敦于1934年在英国牛津大学完成他的博士论文,他在那里与哥哥弗里茨·伦敦、欧根·西蒙与他的工作人员在克拉伦登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英国牛津大学成为低温物理学第一研究中心。从1936年开始,他在布里斯托尔H·H·威尔士研究室工作,而他的哥哥弗里茨最初在亨利·庞加莱在巴黎的研究所进行研究,后来则在德伦大学进行研究,并前往美国新泽西州。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海因茨·伦敦最初于1940年被认为是“ 敌国公民”,而遭到拘留,但是他随后参与英国核子武器计划。1942年,他获得英国公民的身份。

海因茨·伦敦于战后开始研究同位素分离技术。1951年,他使用液态氦开发出3He-4He稀释冷冻法。1961年,他成为英国皇家学会的会员(院士)。海因茨·伦敦于1970年死于癌症,可能是因为他是一个老烟枪。

相关

  • 细菌过滤率‎细菌过滤效率(Bacterial Filtration Efficiency)也称为细菌过滤率,简称BFE,是量测过滤器(例如外科口罩)阻隔细菌穿透的能力。其结果会以表示过滤率的百分比表示,和阻隔细菌穿透的纤
  • 单克隆抗体药物单克隆抗体治疗是一种使用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ies,mAb)的免疫治疗,这个抗体可以单一且特异地(英语:monospecific antibody)结合某些细胞或蛋白质。这类治疗的主要目的在
  • pH计pH计是一种用于测量液体的pH值的电子仪器(也有特殊的探针来测量半固体物质),可以确认物质的酸碱性。一个典型的pH计由一个特殊的测量探头〔玻璃电极(glass electrode)〕连接到电
  • 圣母百花圣殿圣母百花圣殿,又称花之圣母大教堂(意大利语:Cattedrale di Santa Maria del Fiore)或佛罗伦斯主教座堂。是位于意大利佛罗伦斯的一座教堂,属哥特式风格的主教座堂。始建于1296年,
  • 沃伦·坎达儿·路易斯沃伦·肯德尔·路易斯(英语:Warren Kendall Lewis;1882年8月21日-1975年3月9日)是麻省理工学院的一名教授,被誉为现代化学工程学之父。他合著了一本较早期的化工教科书,内容介绍了
  • 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科罗拉多州立大学(英语: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常用简称为CSU),成立于1870年,是美国科罗拉多州教育系统内的一所公立研究型大学、赠地大学。该校注重科学领域的研究开发,根据20
  • 戴维斯海峡戴维斯海峡(英语:Davis Strait),是巴芬岛和格陵兰岛之间的海峡,南接拉布拉多海,北连巴芬湾,南北全长约650公里,东西宽约325-450公里,平均水深2000米左右,是西北航道的一部分。该海峡得
  • 配给制配给制是指政府控制、掌管商品、资源以及服务的供应。政府通常会对上述的配给项目实行数量、大小等限制。配给制会出现在非常时期,如战乱、物资短缺。对象是全体国民,特权阶级
  • 天人 (佛教)天人(梵语:देव,Deva),又称天众、天部、天神,音译为提婆,指佛教中住于诸天界之有情。最早源自古印度神话中的提婆,与之不同的是佛教认为天人为轮回五道(或六道)之一。天界分为欲界天
  • 光明真言大光明咒,又名光明真言,佛教极为重要咒语之一,出自《不空羂索毘卢遮那佛大灌顶光真言》,由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 大兴善寺三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