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布罗

✍ dations ◷ 2025-04-26 12:04:45 #生年不详,1463年逝世,法国军事人物,法国贵族,百年战争人物,1390年出生

让·布罗 (约1390年-1463年),是英法百年战争后期的一位法军炮兵指挥官。他和他的哥哥加斯帕为法军建立起当时代世界上最具威胁性的火炮部队。布罗作为一名顶尖炮手服务于法王查理七世手下,他最辉煌的战绩集中在1449–1450年间的诺曼底战役。布罗的火炮支援协助法军占领卢昂、哈弗勒尔、翁弗勒尔,并且支援福尔米尼战役。1453年布罗领导的部队为法军在卡斯蒂隆战役打下决定性的战果,为法军带来百年战争的最终胜利。

让·布罗出生于法国香槟的桑奥安,为商人西蒙·布罗及其妻埃莱娜的次子。1420年,他因为律师的工作搬到巴黎。在英国贝德福德公爵控制巴黎的期间,他在夏特勒担任法律官员。

让·布罗被人形容为“有数理脑袋的完美主义者”,以及“懂得发挥原始武器最大潜能,充满想像力的工程师”。布罗很可能因为其商业潜能学到了火炮贸易。布罗兄弟正好受益于1420年代晚期的技术改革。火药可以发挥更大的威力,给予投射物更快的飞行速度,且不需要在战场上就地调制。同时间,铸造技术的改革可以打造出更坚固的炮筒,减少炸裂的风险。

1434年,布罗兄弟向查理七世提供服务,并宣称他们是火炮专家。让被任命为法军射手总管,加斯帕则被任命为诏令主管。1439年,让成为法军火炮部队的顶尖炮手。让在1436年也被任命为巴黎的接收者,1443年成为法国财务秘书,1448年成为拉罗歇尔市长。

布罗兄弟的火炮部队为法军带来立即性的影响,帮助法军攻下蒙特罗(1437)、莫城(1439)、圣日耳曼昂莱 (1440)、以及蓬图瓦兹 (1441),并且在1440年协助查理七世镇压布拉格里叛乱。

图尔条约作为法国和英国的停战协定,终止于1449年。查理七世对法国北部的诺曼底地区发动收复战役。布罗以火炮进行炮击支援,协助夺下卢昂(1449年10月),哈弗勒尔(1449年12月)、翁弗勒尔(1450年1月)与弗雷努瓦(1450年1月)。为了确保可以持续对英军控制的瑟堡进行炮击,布罗兄弟将火炮布置于海岸侧的高水位线之下,放任火炮在涨潮时被海水淹没,并在退潮后继续炮击。

1450年4月15日,波旁公爵率领的法军部队与英军前来解围的部队在福尔米尼发生冲突。法军最初尝试对英军阵地发动冲锋,但被英国长弓兵击退。布罗兄弟接着让两门火炮 (很可能是两门后膛装蛇炮)上前对英军阵地密集轰炸。由于火炮的射程比长弓更远,对英军造成严重的打击。但法军没能有效保护火炮,使英军能够发动冲锋并掳获火炮。法军的骑兵在当日稍晚抵达增援确保了法方的胜利。

1451年,布罗兄弟加入法军对法国西南部加斯科涅的入侵,并有效协助法军夺回多座城市,包含在该年六月投降的波尔多。让·布罗在同年八月被任命为波尔多市长,但当地居民起兵反抗他们的新统治者,并邀请英国回归统治。1452年10月,英国舒兹伯利伯爵约翰·塔尔博特率领3000英军重夺波尔多,并在数个月间重新控制加斯科涅大部分地区。

1453年春季,法国发动收复加斯科涅的战役。让·布罗领导7000人的部队围攻波尔多东边的卡斯蒂隆。他在城镇周边建立了配有300门火炮且加固防御的火炮阵地。他记取了福尔米尼战役中火炮遭到夺取的教训,他指派弓箭部队潜藏在阵地旁边的树林中保护火炮免于遭夺。塔尔博特带领解围部队在7月17日抵达,击溃布罗的弓箭部队。错认法军正在撤退,他对法军阵地发动攻击,却遭到布罗的火炮重挫。塔尔博特的马被炮弹击中,而他本人在不久被法军士兵杀害。

布罗继续向波尔多推进,配置250门火炮包围城市。经过10周的围城,波尔多派出代表向查理七世提出有条件投降。布罗对他的炮阵很有自信,告诉国王:“我以我的性命起誓,只要给我几日,我便能捣毁整座城市。”代表团听到布罗的宣言,只好接受查理七世的严苛条件。而波尔多的控制权在1453年10月19日交给法国。

战后,让·布罗受封为爵士,在1461年受封为骑士。查理七世的儿子暨继承人路易十一世解散了他父亲多数的宫廷成员,但布罗兄弟仍持续担任路易的顾问。让·布罗于1463年逝世。

相关

  • 伊朗板块伊朗板块(Iranian Plate)是位于欧亚大陆板块、印度板块和阿拉伯板块之间的三角形板块,有人认为它是欧亚大陆板块的一部分,位于伊朗和部分巴基斯坦、阿富汗和伊拉克地区,阿拉伯板
  • 1777年兹姆里·利姆授职仪式壁画,从前1775年到前1760年创作。现在巴黎卢浮宫博物馆。
  • 江陵第8师(朝鲜语:대한민국 8기계화보병사단)第2军江陵战役,是朝鲜战争开始后,朝鲜人民军越过38线全面南侵而发起的战役,结果是韩国江陵落入朝军手中。
  • 伊格纳兹·普莱耶尔伊格纳兹·约瑟夫·普莱耶尔(德语:Ignaz Josef Pleyel,法语:Ignace Joseph Pleyel,1757年6月18日-1831年11月14日),法籍奥地利作曲家,商人。普莱耶尔在38个兄弟姐妹中排行第24。1772
  • 莫里斯·鲁维埃莫里斯·鲁维埃(法语:Maurice Rouvier,1842年4月17日-1911年6月7日),法国政治家。鲁维埃生于普罗旺斯省的艾克斯市(Aix-en-Provence)。早年在马赛经商。他是甘必大的支持者,于1870年
  • 橘逸势橘逸势(日语:たちばな の はやなり,782年-842年),日本平安时代的贵族与书法家,与空海、嵯峨天皇共称三笔。橘逸势出身名门,其祖父为橘奈良麻吕,其父橘入居。橘逸势在家中排行第三。80
  • ITRANS印度语言转写(Indian languages TRANSliteration 简写为 ITRANS)是印度文字,特别但不限于天城文(用于印度语、马拉地语、梵语、尼泊尔语、信德语和其他语言)的 ASCII 码转写。它
  • 陈坤厚陈坤厚(1939年7月25日-),生于台湾台中,著名电影摄影师与导演,为台湾新电影时期重要的导演之一。1962年,考取中央电影公司,与舅父赖成英学习摄影。1971年升任摄影师,参与宋存寿导演的
  •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英语:)是英国作家D·H·劳伦斯于1928年发表的小说,也是他最后一部长篇小说。这部小说于1928年在佛罗伦斯独立印刷,直到1960年才在英国印刷发行。劳伦斯曾考
  • 福建省 (清)福建省(满语:ᡶᡠᡤᡳᠶᠠᠨ ᡤᠣᠯᠣ,穆麟德:),为清朝的内地十八省的一个省。1645年,设闽浙总督。1647年,设福建布政使司、福建巡抚。1885年,福建巡抚改为台湾巡抚,闽浙总督兼管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