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太平洋飓风季

✍ dations ◷ 2025-02-23 16:38:28 #2022年太平洋飓风季

2022年太平洋飓风季是每年一度全球热带气旋产生周期的一部分。东太平洋飓风季从2022年5月15日开始;而中太平洋飓风季从2022年6月开始。本条目的范围仅局限于赤道以北及国际换日线以东的太平洋,于赤道以北及国际换日线以西的太平洋水域产生的风暴则被称为台风,并被列入2022年太平洋台风季。在东、中太平洋产生的热带风暴分别是由美国国家飓风中心(英语:NHC)及中太平洋飓风中心(英语:CPHC)命名,国际编号分别为xxE或xxC。更多关于东、中太平洋的飓风,请参见太平洋飓风季。

2022年太平洋飓风季第一个气旋是生成于2022年5月28日的飓风阿加莎。以下各热带气旋资讯以热带气旋存在期间的最强形态为准。

5月26日,一个低压在特万特佩克湾以南形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1E。

5月28日上午10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给予热带气旋编号01E。下午3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阿加莎(Agatha)。

5月29日晚间7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一级飓风。

5月30日凌晨3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二级飓风。

5月31日上午8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一级飓风。下午3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晚间8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

6月11日,一个低压在特万特佩克湾西南方形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2E。

6月14日下午3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给予热带气旋编号02E。晚间9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布拉斯(Blas)。晚间11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一级飓风。

6月18日上午9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

6月21日下午3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

6月14日,一个低压在中南美洲海岸附近形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3E。

6月17日凌晨3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给予热带气旋编号03E。晚间9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西莉亚(Celia)。

6月18日凌晨3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

6月21日晚间9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再度升格为热带风暴。

6月28日晚间9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再度降格为热带低气压。

7月2日晚间8时,国家飓风中心判定原位于北大西洋的热带风暴邦妮(Bonnie)已经进入东太平洋,并重新编号为04E。

7月4日上午9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一级飓风。

7月5日凌晨3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二级飓风。晚间8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三级飓风。

7月6日上午9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二级飓风。

7月7日晚间9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一级飓风。

7月9日凌晨3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

7月8日,一个低压在墨西哥海岸以南形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5E。

7月10日凌晨4时,系统发展出云卷风眼,凌晨4时半,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给予热带气旋编号05E。半小时后,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达比(Darby)。

7月11日上午11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一级飓风。下午6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二级飓风。晚间9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三级飓风。

7月12日凌晨3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四级飓风。晚间9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三级飓风。

7月13日上午9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二级飓风。

7月14日上午9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再度升格为三级飓风。下午3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再度降格为二级飓风。晚间9时,国家飓风中心认为达比已进入中北太平洋,交由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对此飓风发报。

7月15日晚间9时,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

7月17日上午9时,中太平洋飓风中心表示达比减弱为残余低气压。

7月14日,一个低压在特万特佩克湾以南形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6E。

7月15日晚间11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给予热带气旋编号06E。

7月16日上午9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埃斯特尔(Estelle)。

7月17日上午9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一级飓风。

7月19日下午3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

7月21日晚间9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

7月22日凌晨3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残余低气压。

7月25日,一个低压在墨西哥东南部海岸以南形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7E。

7月26日下午3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给予热带气旋编号07E。晚间9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弗兰克(Frank)。

7月30日上午8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一级飓风。

8月1日下午3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

8月3日凌晨3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后热带气旋。

7月26日,一个低压在下加利福尼亚半岛南端以南形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8E。

7月27日晚间11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给予热带气旋编号08E。

7月28日凌晨3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乔杰特(Georgette)。

8月1日凌晨3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

8月4日凌晨3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后热带气旋。

8月5日,一个低压在墨西哥南部近海形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9E。

8月6日晚间午10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给予热带气旋编号09E。

8月8日凌晨3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霍华德(Howard)。

8月9日凌晨3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一级飓风。

8月10日上午9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

8月11日上午10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后热带气旋。

8月11日,一个低压在墨西哥西南部近海形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0E。

8月14日凌晨3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给予热带气旋编号10E。

8月16日凌晨3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伊维特(Ivette)。上午9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

8月17日上午9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后热带气旋。

8月31日,一个低压在墨西哥曼萨尼约东南方形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2E。

9月2日凌晨3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给予热带气旋编号11E。下午2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哈维尔(Javier)。

9月4日下午3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残余低气压。

该飓风起源于危地马拉附近,一度在下加利福尼亚半岛海岸登陆。飓风凯造成的损失总计360万美元,并造成3人死亡。

9月2日,一个低压在墨西哥南部海岸以南形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3E。

9月4日晚间9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给予热带气旋编号12E。

9月5日凌晨3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凯(Kay)。

9月6日凌晨3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一级飓风。

9月7日下午3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二级飓风。

9月8日上午9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一级飓风。

9月9日凌晨3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

9月10日上午9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后热带气旋。

9月15日,一个低气压在墨西哥南部海岸生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5E。

9月16日凌晨3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给予热带气旋编号13E。下午3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莱斯特(Lester)。

9月18日凌晨3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残余低气压。

9月12日,一个低气压在墨西哥曼萨尼约生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4E。

9月18日凌晨3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直接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玛德琳(Madeline)。

9月20日晚间9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

9月21日凌晨3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后热带气旋。

9月15日,一个低气压在墨西哥西南部海岸附近生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6E。

9月22日凌晨3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给予热带气旋编号15E。上午9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牛顿(Newton)。

9月25日凌晨3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

9月26日凌晨3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后热带气旋。

9月27日,一个低气压在墨西哥南部海岸以南生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7E。

9月29日上午9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给予热带气旋编号16E。下午2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奥琳(Orlene)。

10月1日晚间11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一级飓风。

10月2日上午8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二级飓风。下午2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三级飓风。下午5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四级飓风。晚间11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三级飓风。

10月3日上午11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二级飓风。晚间10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一级飓风。

10月4日凌晨3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上午11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残余低气压。

10月2日,一个低气压在下加利福尼亚半岛西南方生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8E。

10月4日凌晨3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直接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佩恩(Paine)。

10月5日晚间9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

10月6日凌晨3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后热带气旋

10月10日凌晨2时,国家飓风中心判定原位于北大西洋的热带风暴茱莉亚(Julia)已进入东北太平洋,因此将其重新编号为18E。晚间11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

10月11日凌晨3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残余低气压。

10月18日,一个低压在墨西哥南部近海形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0E。

10月20日上午9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给予热带气旋编号19E。晚间9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罗斯林(Roslyn)。

10月22日上午9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一级飓风。下午3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三级飓风。晚间11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四级飓风。

10月23日下午3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三级飓风。晚间10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一级飓风。

10月24日凌晨3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

下面的名字将被用于于2022年在东北太平洋形成而又被命名的风暴。如果有退役名称的话,将由世界气象组织在2023年春天宣布。在这个名单中未退役的名字将在2028年的风季中再次使用。黑色体字表示今年已经使用过,黑色粗体名称则表示该风暴活跃中,未使用之名字则以灰色字体表示。

下列名称将用于2022年在中太平洋形成的风暴。

以下图表显示了2022年太平洋飓风季的所有热带气旋以及它们的登陆资料(如有)。在括号内的死亡人数属于非直接,但仍与风暴有关的死亡。所有破坏及死亡数字都包括风暴在扰动及温带气旋阶段时的资料。


相关

  • 通用希腊语通用希腊语(希腊语:Κοινὴ Ἑλληνική;通用希腊语: ἡ κοινὴ διάλεκτος,“通用语”),又译民间希腊语、共通希腊语、科伊内希腊语,或作希利尼话(Hellenisti
  • 277<< 270271272273274275276277278279>> 277是276与278之间的自然数。
  • 凯莱·麦肯阿尼凯莱·麦肯阿尼(英语:Kayleigh McEnany,1988年4月18日-)是美国的政治人物,在佛罗里达州坦帕长大。她的父亲是凯莱·麦肯阿尼,母亲是凯莱·麦肯阿尼,丈夫是职业棒球投手尚恩·吉尔马
  • 米拉·韩德丽米拉·韩德莉(英语:Myra Hindley,1942年7月23日—2002年11月15日)因和爱人及同伙伊恩·布雷迪(Ian Brady)于1963年至1964年期间在沼泽凶杀中杀害4名小童而被定罪,2002年于狱中病逝
  • 无梗小檗无梗小檗(学名: var. )为小檗科小檗属下的一个变种。
  • 博尔赫斯 (消歧义)博尔赫斯(西班牙语:Borges),也译为波尔赫士或波赫士,西班牙姓氏,可以指:
  • 丁公著 (唐朝)丁公著(762年-826年),字平子,苏州吴县人。三岁丧母,十七岁时,丁父勉其就学。贞元五年(789年)己巳科明经科状元,授集贤殿校书郎。任期未满,辞官回乡养父,其父去世,亲自负土筑坟。升任集贤
  • 人扫令人扫令(假名:ひとばらいれい),系日本安土桃山时代的一项由时任关白的丰臣秀次于1592年(文禄元年)颁布的法令。该法令要求日本进行一次全国性的人口调查,并将调查结果总结为一份包含
  • 阿齐祖尔·哈克阿齐祖尔·哈克(孟加拉语:আজিজুল হক,Azizul Haque;1919年-2012年8月8日)是孟加拉国的一个穆斯林学者、伊玛目。1919年,阿齐祖尔·哈克出生于英属印度的蒙希甘杰县。完成初步学习后,他加入了婆罗门巴里亚的尤努西亚伊斯兰大学(英语:Jamia Islamia Yunusia, Brahmanbaria)并在此度过四年时光。1931年他进入其他学府修习文科,共用时12年。1943年,他前往印度,加入了苏拉特的塔利穆丁达贝尔伊斯兰大学(英语:Jamiah Islamiah Talim
  • 金甫美 (1998年)金甫美(Kim Bo-mi,1998年10月11日-)生于韩国,是一名韩国女子射击运动员,主攻手枪项目,她曾获得2018年世界射击锦标赛女子10米空气手枪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