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太平洋飓风季

✍ dations ◷ 2025-09-13 01:14:24 #2022年太平洋飓风季

2022年太平洋飓风季是每年一度全球热带气旋产生周期的一部分。东太平洋飓风季从2022年5月15日开始;而中太平洋飓风季从2022年6月开始。本条目的范围仅局限于赤道以北及国际换日线以东的太平洋,于赤道以北及国际换日线以西的太平洋水域产生的风暴则被称为台风,并被列入2022年太平洋台风季。在东、中太平洋产生的热带风暴分别是由美国国家飓风中心(英语:NHC)及中太平洋飓风中心(英语:CPHC)命名,国际编号分别为xxE或xxC。更多关于东、中太平洋的飓风,请参见太平洋飓风季。

2022年太平洋飓风季第一个气旋是生成于2022年5月28日的飓风阿加莎。以下各热带气旋资讯以热带气旋存在期间的最强形态为准。

5月26日,一个低压在特万特佩克湾以南形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1E。

5月28日上午10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给予热带气旋编号01E。下午3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阿加莎(Agatha)。

5月29日晚间7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一级飓风。

5月30日凌晨3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二级飓风。

5月31日上午8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一级飓风。下午3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晚间8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

6月11日,一个低压在特万特佩克湾西南方形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2E。

6月14日下午3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给予热带气旋编号02E。晚间9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布拉斯(Blas)。晚间11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一级飓风。

6月18日上午9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

6月21日下午3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

6月14日,一个低压在中南美洲海岸附近形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3E。

6月17日凌晨3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给予热带气旋编号03E。晚间9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西莉亚(Celia)。

6月18日凌晨3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

6月21日晚间9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再度升格为热带风暴。

6月28日晚间9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再度降格为热带低气压。

7月2日晚间8时,国家飓风中心判定原位于北大西洋的热带风暴邦妮(Bonnie)已经进入东太平洋,并重新编号为04E。

7月4日上午9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一级飓风。

7月5日凌晨3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二级飓风。晚间8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三级飓风。

7月6日上午9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二级飓风。

7月7日晚间9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一级飓风。

7月9日凌晨3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

7月8日,一个低压在墨西哥海岸以南形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5E。

7月10日凌晨4时,系统发展出云卷风眼,凌晨4时半,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给予热带气旋编号05E。半小时后,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达比(Darby)。

7月11日上午11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一级飓风。下午6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二级飓风。晚间9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三级飓风。

7月12日凌晨3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四级飓风。晚间9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三级飓风。

7月13日上午9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二级飓风。

7月14日上午9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再度升格为三级飓风。下午3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再度降格为二级飓风。晚间9时,国家飓风中心认为达比已进入中北太平洋,交由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对此飓风发报。

7月15日晚间9时,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

7月17日上午9时,中太平洋飓风中心表示达比减弱为残余低气压。

7月14日,一个低压在特万特佩克湾以南形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6E。

7月15日晚间11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给予热带气旋编号06E。

7月16日上午9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埃斯特尔(Estelle)。

7月17日上午9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一级飓风。

7月19日下午3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

7月21日晚间9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

7月22日凌晨3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残余低气压。

7月25日,一个低压在墨西哥东南部海岸以南形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7E。

7月26日下午3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给予热带气旋编号07E。晚间9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弗兰克(Frank)。

7月30日上午8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一级飓风。

8月1日下午3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

8月3日凌晨3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后热带气旋。

7月26日,一个低压在下加利福尼亚半岛南端以南形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8E。

7月27日晚间11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给予热带气旋编号08E。

7月28日凌晨3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乔杰特(Georgette)。

8月1日凌晨3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

8月4日凌晨3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后热带气旋。

8月5日,一个低压在墨西哥南部近海形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9E。

8月6日晚间午10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给予热带气旋编号09E。

8月8日凌晨3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霍华德(Howard)。

8月9日凌晨3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一级飓风。

8月10日上午9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

8月11日上午10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后热带气旋。

8月11日,一个低压在墨西哥西南部近海形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0E。

8月14日凌晨3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给予热带气旋编号10E。

8月16日凌晨3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伊维特(Ivette)。上午9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

8月17日上午9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后热带气旋。

8月31日,一个低压在墨西哥曼萨尼约东南方形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2E。

9月2日凌晨3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给予热带气旋编号11E。下午2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哈维尔(Javier)。

9月4日下午3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残余低气压。

该飓风起源于危地马拉附近,一度在下加利福尼亚半岛海岸登陆。飓风凯造成的损失总计360万美元,并造成3人死亡。

9月2日,一个低压在墨西哥南部海岸以南形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3E。

9月4日晚间9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给予热带气旋编号12E。

9月5日凌晨3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凯(Kay)。

9月6日凌晨3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一级飓风。

9月7日下午3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二级飓风。

9月8日上午9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一级飓风。

9月9日凌晨3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

9月10日上午9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后热带气旋。

9月15日,一个低气压在墨西哥南部海岸生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5E。

9月16日凌晨3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给予热带气旋编号13E。下午3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莱斯特(Lester)。

9月18日凌晨3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残余低气压。

9月12日,一个低气压在墨西哥曼萨尼约生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4E。

9月18日凌晨3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直接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玛德琳(Madeline)。

9月20日晚间9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

9月21日凌晨3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后热带气旋。

9月15日,一个低气压在墨西哥西南部海岸附近生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6E。

9月22日凌晨3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给予热带气旋编号15E。上午9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牛顿(Newton)。

9月25日凌晨3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

9月26日凌晨3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后热带气旋。

9月27日,一个低气压在墨西哥南部海岸以南生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7E。

9月29日上午9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给予热带气旋编号16E。下午2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奥琳(Orlene)。

10月1日晚间11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一级飓风。

10月2日上午8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二级飓风。下午2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三级飓风。下午5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四级飓风。晚间11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三级飓风。

10月3日上午11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二级飓风。晚间10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一级飓风。

10月4日凌晨3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上午11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残余低气压。

10月2日,一个低气压在下加利福尼亚半岛西南方生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8E。

10月4日凌晨3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直接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佩恩(Paine)。

10月5日晚间9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

10月6日凌晨3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后热带气旋

10月10日凌晨2时,国家飓风中心判定原位于北大西洋的热带风暴茱莉亚(Julia)已进入东北太平洋,因此将其重新编号为18E。晚间11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

10月11日凌晨3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残余低气压。

10月18日,一个低压在墨西哥南部近海形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0E。

10月20日上午9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给予热带气旋编号19E。晚间9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罗斯林(Roslyn)。

10月22日上午9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一级飓风。下午3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三级飓风。晚间11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四级飓风。

10月23日下午3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三级飓风。晚间10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一级飓风。

10月24日凌晨3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

下面的名字将被用于于2022年在东北太平洋形成而又被命名的风暴。如果有退役名称的话,将由世界气象组织在2023年春天宣布。在这个名单中未退役的名字将在2028年的风季中再次使用。黑色体字表示今年已经使用过,黑色粗体名称则表示该风暴活跃中,未使用之名字则以灰色字体表示。

下列名称将用于2022年在中太平洋形成的风暴。

以下图表显示了2022年太平洋飓风季的所有热带气旋以及它们的登陆资料(如有)。在括号内的死亡人数属于非直接,但仍与风暴有关的死亡。所有破坏及死亡数字都包括风暴在扰动及温带气旋阶段时的资料。


相关

  • 卡迪西亚战役Rostam Farrokhzād †Bahman Jaduya †HormuzanJalinus †Shahrīyār bin Kanāra †50,000-100,000(modern estimates) 200,000卡迪西亚战役(阿拉伯语:معركة الق
  • 维基数据维基数据(英语:Wikidata)是一个可协同编辑的知识库,是继2006年的维基学院之后,第一个新的维基媒体基金会项目。这一项目与维基共享资源的工作方式类似,将为其他维基计划及各语种维
  • 暗空保育区暗空保育区(英语:dark-sky preserve,DSP)常见于公园或观测台附近,是一个免于人造光污染影响的区域。设立暗空保育区的目的通常是为了观星。国际暗天协会设有国际认证制度,以鼓励世
  • 大西洋东南热带雨林保护区大西洋东南热带雨林保护区位于巴西巴拉那州和圣保罗州,总面积470 000ha,有高山也有岛屿。199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登录共25处保护区。大西洋东南热带雨林保护区
  • 埃瓦尔德-海因里希·冯·克莱斯特-舒曼森埃瓦尔德-海因里希·冯·克莱斯特-舒曼森(德语:Ewald-Heinrich von Kleist-Schmenzin;1922年7月10日-2013年3月8日)是一名出版商,在二战期间曾经是德意志国防军陆军中尉军官,在1940
  • 末吉裕一郎末吉裕一郎(1962年3月11日-),日本男性动画师、人物设计师。出身于冈山县。A型血。作画工作室OH!Production(日语:オープロダクション)出身。为人熟悉的参加作品是以作画监督、原画提
  • 晚上晚上也称作想晚或夜晚,是指太阳低于地平线的期间,此段时间内人的肉眼无法观测到太阳,由于处于阳光直射面的后半部分,阳光无法照射到,所以光线较暗。在不同高度、时区、季节及纬度
  • 藏假拟沿沟草藏假拟沿沟草(学名:)为禾本科假拟沿沟草属下的一个种。
  • 莲花寺 (德里)印度新德里的灵曦堂,俗称莲花寺(英语:),是一座巴哈伊信仰的灵曦堂,也是该市主要名胜之一。它完成于1986年,作为印度次大陆的总堂。自1986年12月开放到2002年,德里灵曦庙已经吸引了超
  • C19H26O3化学式C19H26O3,摩尔质量 302.4 g/mol,可能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