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公爵
✍ dations ◷ 2025-08-10 18:31:25 #大公爵
大公爵是欧洲爵位的一种,来源可追溯至古罗马时期,对为罗马帝国效力,而非罗马血统的外族如日耳曼族军队的首领的称谓。在后来被引申为非王族血统,却拥有实权,对王国举足轻重的人。“大公”头衔主要在西欧特别是在日耳曼国家的省级主权领地使用,因在德意志统一前,这一地区并未有一个强势的王室血统,各诸侯国王室在坚持自身的血统独立的同时,同意组成联盟,以选举决定由谁主掌执政;该类各联盟的领地通常被译为“大公国”(英文:Grand duchy),各王室首领则被称为选帝侯。视其实力,地位与执政王室的辅助成员相比并不确定。首先大公向国王称臣,必然低于国王(Kaiser,King等);有时高于有王室血统的王子或亲王(Prince);一般高于公爵(Herzog,Fürst等)以下的所有爵位。“大公爵”在汉语中经常省为“大公”,此译法已约定成俗。产生了Prince一词时而被译作“大公”,时而被译作“亲王”、“王子”的现象。同时在法语区,Prince又是领土主权等级最低的君主头衔,其等级要远远低于大公,只基本相当于伯爵;同样由于对Prince一词的翻译已经约定成俗,所以该类国家也往往同时被翻译为“大公国”或“亲王国”不等,见摩纳哥和列支敦士登。此类因英文转译而来的“大公”和正式的“大公”在层级上是完全不同的,需要根据其原文才能了解该词的真正意义。在不同欧洲语言中,“大公”这一单词分别为:如获封者是女性则称为“女大公”(英语:Grand Duchess)。大公的领地被称作大公国。另外奥地利公国的君主从14世纪中后期开始自称Archduke(拉丁语:archidux),中文也称为大公。该头衔在1453年得到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三世的确认,并从此成为哈布斯堡皇室子弟的专有头衔。而在实际上,由Archduke转译而来的“大公”,其贵族等级要高于由Grand Duke转译来的“大公”。
相关
- 血癌白血病(拉丁语:leukemia,/luːˈkiːmiːə/)是一群癌症种类的统称,英文名称来自于古希腊语,λευκός(leukos,白色)与αἷμα(haima,血液)的组合。 它通常发病于骨髓,造成不正常白血
- 丹麦语丹麦 格陵兰 法罗群岛 欧盟北欧理事会丹麦语(dansk, dansk 帮助·信息,宽式IPA:/d̥ænsɡ̊/),中文也称丹麦文,属于印欧语系-日尔曼语族-北日尔曼语支,通行于丹麦王国以及其属地
- 病媒在流行病学中,载体又称为病媒,是指疾病携带者和传播者,但其本身不受影响。如疟蚊是疟疾的载体,它在吸血的过程中可以将导致疟疾的疟原虫传入人体内,但疟原虫对于疟蚊本身却不带来
- 变肾上腺素变肾上腺素 (Metanephrine, metadrenaline) 是肾上腺素经由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COMT)作用后产生的代谢产物。 2002年《美国医学会杂志》的一篇文章指出测量血液中的变肾上
- 詹姆斯·萨姆纳詹姆斯·巴彻勒·萨姆纳(James Batcheller Sumner,1887年11月19日 - 1955年8月12日),美国化学家,1946年获诺贝尔化学奖。1901年:范托夫 | 1902年:费歇尔 | 1903年:阿伦尼乌斯 | 1904
- 电解质失衡电解质在生物体的自平衡维持上相当的重要。电解质可调节心臓及神经机能、输送氧气、维持体液平衡(英语:fluid balance)及酸碱平衡等。电解质的不平衡可能因为以下原因而产生:过
- 狄仁杰狄仁杰(630年-700年11月11日),字怀英,号德英,唐代并州阳曲县(今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人。为唐朝、武周时的著名宰相,刚正廉明,执法不阿,以身护法。任大理寺丞,一年中判决了大量的积压案件
- 欧文·理查森欧文·瑞查森爵士,FRS(英语:Sir Owen Willans Richardson,1879年4月26日-1959年2月15日),英国物理学家,他在热离子学发射领域做出重大贡献,特别是发现了瑞查森定律 (英语:Richardson's
- 逆行性遗忘逆行性失憶症(英语:Retrograde amnesia)是失忆症的一种,患者会遗忘了造成失忆的事件之前所发生的事情,而造成失忆的事件之后所发生的事情则不会受到影响。脑部创伤(例如颞叶受损)是
- 布什尔布什尔省(波斯语:بوشهر)是伊朗三十一个省份之一。面积23,168公里,在所有省份中排行第19。人口约816,100(2005年数据);首府位于布什尔。布什尔省位于伊朗南部;北面与胡齐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