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公爵
✍ dations ◷ 2025-09-04 03:49:33 #大公爵
大公爵是欧洲爵位的一种,来源可追溯至古罗马时期,对为罗马帝国效力,而非罗马血统的外族如日耳曼族军队的首领的称谓。在后来被引申为非王族血统,却拥有实权,对王国举足轻重的人。“大公”头衔主要在西欧特别是在日耳曼国家的省级主权领地使用,因在德意志统一前,这一地区并未有一个强势的王室血统,各诸侯国王室在坚持自身的血统独立的同时,同意组成联盟,以选举决定由谁主掌执政;该类各联盟的领地通常被译为“大公国”(英文:Grand duchy),各王室首领则被称为选帝侯。视其实力,地位与执政王室的辅助成员相比并不确定。首先大公向国王称臣,必然低于国王(Kaiser,King等);有时高于有王室血统的王子或亲王(Prince);一般高于公爵(Herzog,Fürst等)以下的所有爵位。“大公爵”在汉语中经常省为“大公”,此译法已约定成俗。产生了Prince一词时而被译作“大公”,时而被译作“亲王”、“王子”的现象。同时在法语区,Prince又是领土主权等级最低的君主头衔,其等级要远远低于大公,只基本相当于伯爵;同样由于对Prince一词的翻译已经约定成俗,所以该类国家也往往同时被翻译为“大公国”或“亲王国”不等,见摩纳哥和列支敦士登。此类因英文转译而来的“大公”和正式的“大公”在层级上是完全不同的,需要根据其原文才能了解该词的真正意义。在不同欧洲语言中,“大公”这一单词分别为:如获封者是女性则称为“女大公”(英语:Grand Duchess)。大公的领地被称作大公国。另外奥地利公国的君主从14世纪中后期开始自称Archduke(拉丁语:archidux),中文也称为大公。该头衔在1453年得到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三世的确认,并从此成为哈布斯堡皇室子弟的专有头衔。而在实际上,由Archduke转译而来的“大公”,其贵族等级要高于由Grand Duke转译来的“大公”。
相关
- 血色沉着病血色沉着病(Hemochromatosis),又名血色素沉着症、血铁沉积症或血色病是指:
- 厂厂部,就汉字索引来说,是为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二十七个(两划的则为第二十一个)。简体字将廠字(俗作厰)简化为厂,两字同形。厂部归于两划部首。厂部通常是从左上方为部
- 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尚佩恩分校(英语: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简称U of I,亦简称作UIUC)位于美国伊利诺伊州厄巴纳-尚佩恩市,是一所享有世界声望的一流公立研究
- 陈桥兵变陈桥兵变,又称陈桥驿兵变,是中国历史上一宗发生在后周显德七年(960年)的军事政变。后周禁军效仿后汉乾和八年(950年)军士拥立郭威登基称帝的澶州兵变,于陈桥驿(今河南封丘东南陈桥镇
- 长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是中国长江入海之前的冲积平原。北起通扬运河,西至南京,南抵钱塘江,东到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的杭嘉湖平原,面积约5万平方千米,是一片坦荡的大平原,只有少数小山丘
- 叶夫根尼·马克西莫维奇·普里马科夫叶夫根尼·马克西莫维奇·普里马科夫(俄语:Евгений Максимович Примаков,1929年10月29日-2015年6月26日),俄罗斯政治家,日本法政大学名誉博士、名誉教授
- 阳明山阳明山国家公园是中华民国设置的第三个国家公园,由内政部营建署管辖,前身为台湾日治时期成立之大屯国立公园(1937-1945)。位于台北都会区近郊,行政区域 包括台北市北投区、士林区
- 蓖麻蓖麻(学名:Ricinus communis;英语:castor oil plant)是一种大戟科植物,是蓖麻属(Ricinus)下的唯一物种。蓖麻是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很光滑,上被蜡粉,通常呈绿色、青灰色或紫红
- 京察京察,明朝以后朝廷京官的考察,又称内计,有别于外官考察称为外察,即外计或大计。明太祖建国时,立有官员考察制度,最初为三年一考,后改十年一考。明孝宗弘治十四年(1501年),改为六年一考
- 乙未改革乙未改革又称乙未更张,是朝鲜王朝1895年到1896年进行的一次急进的近代化改革。这是甲午改革的延续,一般认为乙未改革是甲午改革的一部分。甲午改革和乙未改革总体被称为甲午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