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癌

✍ dations ◷ 2025-08-03 15:59:11 #血癌
白血病(拉丁语:leukemia,/luːˈkiːmiːə/)是一群癌症种类的统称,英文名称来自于古希腊语,λευκός(leukos,白色)与αἷμα(haima,血液)的组合。 它通常发病于骨髓,造成不正常白血球的大量增生。这些异常增加的白血球都尚未发育完成,称之为芽细胞或白血病细胞。症状可能包含:出血与瘀斑、疲倦以及感染风险增加。这些症状会因缺乏正常血球而发生。白血病发生的真正原因尚未知晓,目前相信环境与遗传因素都扮演了重要角色。风险因子包括:吸烟、游离辐射、部分化学物质如苯、曾接受化疗、唐氏综合症、家族史有白血病。白血病可被分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急性骨髓性白血病、B细胞慢性淋巴性白血病与慢性骨髓性白血病这四大类型,以及其他较不常见的种类。白血病与淋巴瘤同属影响血液、骨髓与淋巴系统的肿瘤当中的一种,此大类疾病被称为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英语:Tumors of the hematopoietic and lymphoid tissues)。白血病的诊断方法主要靠血液检查与骨髓检查。白血病的治疗方式包括化学疗法、放射线疗法、标靶治疗与骨髓移植。某些类型的白血病会采用所谓“观察等待(英语:Watchful waiting)”的策略。预后方面,发达国家比以前有明显进步,以美国为例,其五年存活率在2011年的统计数据为57%。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是西方国家最常见的成人白血病类型,在亚洲人中罕见。儿童的五年存活率一般比成人高,依据白血病的类型不同,大约在60到90%之间。急性白血病病患若接受治疗痊愈且5年内没有复发的话,之后终身复发的几率相当低。另外,白血病的治疗有可能需要配合输血或输血小板(英语:Plateletpheresis)。有些病患选择安宁缓和治疗。2012年,共有35.2万位新的白血病病患,并造成26.5万人死亡。白血病是最常见的儿童癌症,其中80%的病例是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然而,占比90%的成人病患当中,B细胞慢性淋巴性白血病与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是最常见被确诊的种类。白血病最常在发达国家出现。在美国,白血病一年的医疗支出为54亿美元。1847年德国病理学家鲁道夫·菲尔绍首次识别了白血病。白血病人的血液样本在显微镜下可发现大量不成熟的白血球,和正常人血液有明显区别,因而得名。白血病的病源是由于细胞内DNA的变异形成的骨髓中造血组织的不正常工作。骨髓中的干细胞每天可以制造约540万个/1立方毫米的红血球和7400个/1立方毫米白血球。白血病病人过分生产不成熟的白血球,妨害骨髓的其他工作,这使得骨髓生产其它血细胞的功能降低。白血病可以扩散到淋巴结、脾、肝、中枢神经系统和其它器官。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clonal disorder),在儿科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中居第一位。对白血病病因的精确原因还在研究中。一般骨髓干细胞内的DNA变异导致它们的恶化。其原因可以是暴露在放射线中、接触致癌物质和其它细胞内遗传物质的变异。人类嗜T淋巴球病毒一型也可能导致白血病。白血病有多种类型,白血病的类型主要由血液内不成熟的白血细胞的类型来区分,学术上,有多种分类方法,常用的分类法有FAB分类法,以及由世界卫生组织推动新的 WHO 分类法 。这些分类法可以提供病人预后以及处置的指导。临床上,一般分急性和慢性白血病。成年人中最常见的是AML和CML,儿童中比较常见的是ALL。急性白血病的特征是不成熟白血球剧增,这些不成熟的白血球一般在骨髓中约占5%以下。这种不成熟白血球剧增的现象使得骨髓无法制造健康的血细胞,而由不成熟的白血球取代。急性白血病在青少年和儿童中比较普遍。由于恶性细胞的剧增和扩散急性白血病必须立即治疗。在不治疗的情况下病人在数月甚至数周内死亡。慢性白血病的特点是过多地制造成熟的但依然不正常的血细胞,这些细胞(白血球占多数)因此过多地存在在血液中。慢性白血病一般出现在成年人,少见于儿童。医生首先确立慢性白血病的诊断与分类,再依照诊断与分类决定治疗的方针。白血病的症状,主要跟骨髓内造血功能的破坏有关。由于,白血球有穿渗进入组织的作用,部分症状也跟此种特性有关。(白血病的症状繁多,仍有本文未能涵盖者。由于大部分白血病的症状,没有特殊性,拥有这里列举症状的人,不一定是得到白血病。得到白血病的病人,也不一定会拥有这描述的所有症状)诊断通常建立在多次的全血细胞计数检查并视症状安排骨髓检查。某些情况下某些种类的白血病需要淋巴结切片(英语:Lymph node biopsy)。有时候血液检查不能发现病患已经患有白血病,尤其是在疾病早期或是缓解(英语:Remission)期。治疗按不同类型有药物治疗、放射治疗、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部分高危病人,需要进行骨髓移植。最近几年造血干细胞一直大量推广。患者的预后取决于白血病的类型和患者的年龄,以美国为例:急性骨髓性白血病:20岁及以上的患者5年生存率约为24%,20岁以下的患者5年生存率为67%。这是亚洲国家最常见的白血病类型。急性淋巴性白血病:20岁及以上的患者5年生存率约为35%,20岁以下的患者5年生存率为89%。这是儿童中最常见的白血病类型。慢性骨髓性白血病:五年生存率为69%。这是亚洲国家最常见的慢性白血病类型。对持续服用伊马替尼药物的患者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有90%的患者至少活了5年。慢性淋巴性白血病:五年生存率为85%。这是西方国家最常见的白血病类型,在亚洲人中很罕见。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属于惰性淋巴瘤的范畴,其预后通常比白血病要好一些。幼淋巴细胞(幼T淋巴细胞白血病)

相关

  • BB细胞(B淋巴球)有时称之为“朝囊定位细胞”(bursa oriented cells),这是因为它们首次在鸡的腔上囊(Bursa of Fabricius)被提及的关系。在肠道的派亚氏腺体(Peyer's glands)中的淋巴组
  • 巴特氏症候群2巴特氏症候群(Bartter syndrome)是一群肾小管病变的总称,它们的共同症状为低血钾、低血氯、代谢性碱中毒以及血中肾素浓度过高,但血压同时为正常。此症候群为肾小管上的数个离子
  •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件重定向至:
  • 小村寿太郎小村寿太郎(1855年10月26日-1911年11月26日)是日本明治时代的外交官。曾任外务大臣。安政2年(1855年)9月16日,日向国饫肥藩(宫崎县日南市)出生。明治3年(1870年),大学南校(东京大学前身)
  • 超声超声波(英语:Ultrasound),是指任何声波或振动,其频率超过人类耳朵可以听到的最高阈值20kHz(千赫)。超声波由于其高频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工业、情报等众多领域。某些动物,如犬
  • 临床症状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症状(英语:symptom)又称病状,医学术语,在疾
  • 乳癌乳腺癌是由乳房组织发展成的癌症。乳腺癌的征象包括乳房肿块、乳房形状改变、皮肤凹陷、乳头分泌物或是皮肤出现红色鳞屑状斑块。而出现远端转移的病患,可能会有骨痛(英语:Bone
  • 贾干弟鞭毛虫Lamblia intestinalisGiardia duodenalis蓝氏贾第鞭毛虫(学名:Giardia lamblia)又称蓝布尔吉亚尔氏鞭毛虫、梨形鞭毛虫,简称贾第虫。属于鞭毛虫纲,主要寄生在人体肠道内,引起腹痛
  • 南美洲经济南美洲经济指居住在南美洲12个国家的超过4.10亿人口所组成的经济体。截至2007年初,委内瑞拉、哥伦比亚、阿根廷、乌拉圭、智利和秘鲁每年的经济增长都超过了8%,南美洲正在经历
  • 集落刺激因子集落刺激因子(CSF)是一类分泌型的糖蛋白,其与造血干细胞表面上的受体蛋白结合,从而激活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其可导致细胞增殖并分化成特定类型的血细胞(通常是白细胞,对于红细胞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