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桔
✍ dations ◷ 2025-10-22 15:39:01 #桔
橘子(学名:Citrus reticulata),或写作桔子,芸香科柑橘属的一种水果,原产自中国。闽南语称橘为柑仔,西南官话区的各方言中呼为“柑子”或“柑儿”,也有一些方言称之为“橘柑”。橘子中的维生素A还能够增强人体在黑暗环境中的视力和治疗夜盲症。橘子不宜食用过量,吃太多会患有胡萝卜素血症,皮肤呈深黄色,如同黄疸一般。若因吃太多橘子造成手掌变黄,只要停吃一段时间,就能让肤色渐渐恢复正常。明代张岱季叔张烨芳对橘子情有独钟,据载其“性好啖橘,橘熟,堆砌床案间,无非橘者,自刊不给,辄命数僮环立剥之”,吃到手脚都呈现黄色。“柑橘”与“橘柑”不同:“柑橘”可以指柑橘属所有水果,包括柚、柑、橘、橙等;而“橘柑”在有些方言中和橘子同义。柑和橘都属于芸香科柑橘属的宽皮柑橘类,果实外皮肥厚且充满柠烯香味,内藏瓤瓣,由汁泡和种子构成。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果部》中记载:“橘实小,其瓣味微醋(即酸),其皮薄而红,味辛而苦;柑大于橘,其瓣味酢,其皮稍厚而黄,叶辛而甘。”一般说来,柑的果形正圆,黄赤色,皮紧纹细不易剥,多汁甘香;橘的果形扁圆,红或黄色,皮薄而光滑易剥,味微甘酸。柑和橘虽有区别,但在日常语言中常混用,如广柑也说广橘,蜜橘也说蜜柑。橘和枳(Citrus trifoliata)也不相同。《晏子春秋·内篇杂下》记载了“橘化为枳”的寓言,晏婴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比喻由于环境的影响,人的习性也会由好变坏。然而,虽然橘和枳都属于柑橘属,但都各自为独立物种,两者并非一类,橘即使生于淮北,也不会变成枳。屈原有《橘颂》,朱熹《楚辞集注》云:“旧说‘屈原自比志节如橘,不可移徙’,是也。篇内意皆放此。”又云:“言橘之高洁,可比伯夷,宜立以为像而效法之,亦因以自托也。”。王夫之《楚词通释》评《橘颂》:“橘者,南方之嘉木也。……因比物类志为之颂,以自旌焉”;“受命不迁,……难于徙而更易之,其志壹矣。桔不逾淮,喻忠臣生死依于宗国”;“横而不流兮,……喻君子杂处于浊世,而不随横逆以俱流”。宋朝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在《赠刘景文》中写道:“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此外,由于橘的俗字“桔”含着一个“吉祥”的“吉”,不少人于新春时会购买橘盆栽摆放,所以也称为年桔。
相关
- 生物有机化学生物有机化学是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的交叉领域,是将有机化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向生命科学渗透的学科,负责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过程的化学本质,主要分析生物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的
- 和歌山县立医科大学和歌山县立医科大学(日语:わかやまけんりついかだいがく)是日本的公立大学。1945年创校。1948年设立大学部。大学略称为和医大。
- 核孔蛋白结构 / ECOD核孔蛋白(英语:nucleoporins)是一类蛋白质家族,作为构成核孔复合物的砖块。核孔复合物是长度纵穿整个核被膜的巨大结构物,形成了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调控高分子流动的
- 细胞信号细胞信息传递(英语:cell signaling)是一个主管细胞基本活动并协调细胞行为的复杂沟通系统。细胞对周遭微环境进行感知与正确回应的能力是其发展、修复组织、免疫以及体内正常动
- abbr class=abbr title=S61: 防止排向环境,参考特别指示或安全技术说明书操作S61/abbr安全建议标准词(英语:Safety phrases,简写:S-phrases)是于《欧盟指导标准67/548/EEC 附录Ⅳ: 有关危险物品与其储备的安全建议》里定义。该列表被集中并再出版于指导标准2001/59/
- 季风 §南亚季风区季风(又称季候风)是周期性的风,随着季节变化,并且盛行风向(40%以上风频)季节切变达120度以上(按照传统定义,非全球性季风定义)。主要发生在季风亚洲(东亚、东南亚、南亚地区)、西非几内
- 光电二极管光电二极管(英语:photodiode )是一种能够将光根据使用方式,转换成电流或者电压信号的光探测器。 常见的传统太阳能电池就是通过大面积的光电二极管来产生电能。光电二极管与常规
- 焦糖焦糖,把糖煮到摄氏170℃时焦糖化产生的物质。焦糖加入沸水煮化,即是液态焦糖,可以用来泡咖啡或做布丁。焦糖常被用在制作甜点上,它可以为糕点和甜点提供一种填补糖果或巧克力的
- 裸体摄影裸体摄影是指展示裸体人体的艺术摄影(英语:Fine-art photography)。裸体摄影与包含性暗示的色情摄影有所不同,同时与凸显模特性感的魅力摄影也不相同,并且将对待模特作为主要议题
- 睫毛倒刺睫毛倒刺(英语:Trichiasis)是医学上表明睫毛生长方向异常的术语,其症状表现为眼睫毛向眼球生长并接触到角膜或结膜。倒睫可能是由感染、炎症、免疫系统疾病、先天性缺陷(如眼睑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