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

✍ dations ◷ 2025-02-23 16:47:03 #青花
青花瓷(英语:blue-and-white porcelain)是源于中国、遍行世界的一种白地蓝花的高温釉下彩瓷器,常简称青花(blue-and-white),也用来指代该装饰工艺。该品种清新明快,质朴大方,不仅是工业化之前影响最广的瓷器,还被视为中华民族审美理念的代表。广义的青花包括一切白底蓝花的陶器、石胎瓷和瓷器。由中国青花起源,影响到其他地区,如代尔夫特蓝陶。狭义的青花以明清景德镇窑产品为标准器,要满足如下特征:狭义的青花最主要的产地是中国、朝鲜和日本,三地的用料几乎相同,衹是微量金属元素不同,所以发色有别。为生产青花,首先就要能够生产高质量的蓝色和白色陶瓷。这一点是通过中国与西亚的技术与原料交流,在文化的交互影响下得以完善的。由钴料生成的蓝彩在古埃及和两河流域均有悠久的历史。新巴比伦王国已经可以施用在玻璃、土陶等多种基质上。该工艺在波斯及伊斯兰时期又有传承发展,在西亚一直保持很高水准。钴料的宝石蓝发色在中国也备受珍视:战国已有外罩蓝彩的陶胎珠子;唐代工匠则将钴料添加助熔剂,造出了釉上蓝彩,至8世纪初,高档蓝釉唐三彩已经较多出现。白瓷是由中国独立发明的:东汉墓葬曾出土釉色灰白的器物,北齐时烧制已俱备一定水准。隋代白瓷进一步发展,直至唐代真正成熟、遍布北方。同时阿拔斯王朝受中国输入陶瓷的影响,恢复了源自古埃及的锡白釉陶(英语:Tin-glazed pottery)。扬州及洛阳等地的考古证据表明,至少于唐代已经形成白地蓝花器物。最重要的实例来自1998年在印度尼西亚勿里洞岛所属海域打捞出来的一艘830年阿拉伯沉船黑石号,外在特征已经很近似标准青花。唐代蓝花白瓷有如下特点:根据化学测定,钴料低锰高铁,含硫无砷,与波斯钴料特征不符,可能来自南非,中亚或者甘肃;胎体成分与巩义窑白瓷一致,可能就是后者出产。但是也不能排除长沙窑。推测烧成温度在1200℃至1230℃之间。然而唐青花是否属于釉下彩难以确定。烧成温度不稳定,有青花凸出釉面,胎色黄白,说明温度比较低。呈现釉上彩的特征。也有胎色灰白,说明温度较高。从残片断面可知,钴料虽然深入釉面,但是并没有触及化妆土,而且下层边缘模糊。9世纪至10世纪,阿拔斯王朝在锡白釉陶上加绘蓝色或者蓝绿交替纹样,出现以阿拉伯文字和几何图形装饰的白地蓝花土陶,并且逐步提高烧制温度,向石胎瓷转化。其外在样式与青花几乎没有区别,可以视为后者在美学上的滥觞。宋代生产透明釉下青花。工艺方法,钴料来源和纹饰特征,与北方唐青花并无直接继承关系。1957年3月浙江省博物馆在龙泉金沙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塔基夯土中发现四块青花瓷片;1970年在绍兴南宋咸淳元年(1265年)翠环塔基时也发现瓷器残片。足以证明至少在北宋初年浙江已经有青花生产。唐有青花而宋未能盛行,不是技术限制,而是与宋人崇尚素洁的审美不符。工艺上,青花诞生要满足4个条件:①稳定的钴蓝料配制技术,②成熟的釉下彩工艺,③高超的瓷器绘画技术,④白瓷烧制工艺 在早期,能够满足以上所有条件的祇有景德镇,其他地区只能生产仿青花风格的陶器或石胎瓷。标准青花无疑诞生于元代,然而此说在中国产生较为晚近。《格古要论》曾提及青花。因其成书于洪武年间,去元未远,可以推测元代当有烧制。吴仁敬指出江西南丰窑‘器多青花,有如土定等色’,首倡该观点,但是影响有限。直至1952年,大维德花瓶被确定为至正十一年(1351年)之真品,国人才普遍接受元代出产青花。此后不断发现存留至今的实物,又在景德镇湖田窑遗址出土可以相对应的瓷器残片。元代青花已经十分精美,纹饰绘画技法娴熟,青料发色纯正,烧造技术成熟,已经完全符合现代青花的标准。元代中期青花业已成熟,有大量精品输出海外。元末,江西很早就脱离蒙古政府实际控制,景德镇也为朱元璋麾下所控制,并成为其重要的军费来源。自此直至明朝建政初年,期间瓷器生产保持一贯工艺,极难断代。故而西方学术界倾向于将元代至明初的青花统一划归入“14世纪的青花”。至今早期实物的断代和研究依然是难题。元代青花具有如下优点:划花技法减少,印花增多,新增镂花,而描绘成为主流。所绘图样布局层次多,画面满,但是由于处理得当,主次分明,浑然一体。在瓶、罐的腹部和盘、碗的中心安排主要纹饰,其他部分填充辅助纹饰。通常出现的植物纹饰有:松竹梅、牡丹、莲花、西番莲、菊花、牵牛花、芭蕉、灵芝、山茶、海棠、瓜果、葡萄;动物及瑞兽有:龙、凤凰、鹤、鹿、鸳鸯、鹭鸶、麒麟、狮子、海马、鱼、螳螂、蟋蟀;其他纹饰,如珠竹石、杂宝、十字杆。辅助纹饰有:卷草、锦地、回纹、钱纹、浪涛、蕉叶、莲瓣、云肩、变形莲瓣、缠枝花卉等。明代被部分学者视为中国瓷业的最高峰,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青花。宋元罕有青花记载;明初人鄙薄其流俗,加之因憎恨外族入主而不提元人艺事,致使青花来源不明,其始制年代存疑,令后人误以为明代首创青花。在现代考古学兴起以前,该观点占据主流,于古董行业尤为盛行。文献记载的最早带有款识的青花器物就是永乐青花压手杯,且有实物存世,现藏北京故宫。明代青花仍有相当存量,很早就被后人珍赏研究。明代共有17朝,除去建文、洪熙、泰昌之外其余朝代均有传世或出土瓷器。传统瓷学祇把明代分为“永宣”“成弘”“嘉万”3个时期,其余则存而不论。洪武官窑以釉里红居多,传世青花则极为罕见。器物坯体粗重厚实,尚未脱离元代粗犷的风格。所用青料依然来自海外,但是普遍发色不佳,蓝中现黑。开始简化图案布局,趋向于多留白。扁菊花纹使用较多,葫芦叶也不如元代规矩。在明末至清代的好古赏古风潮中,世间可见最古之带款青花出于永乐宣德时期。其中宣德器常见,永乐则极为罕见。因其形制相近,不易区分,故合称“永乐宣德,青花之王”,被视为中国青花的黄金时期。又因为郑和从西洋带回“苏勃泥”青料,史有明文。清末至民国古董行业一般认定青花发端于永乐。也有识者依据的,以洪武为开端。但是无论如何不出明代的范围。胎体细腻洁白,釉层晶莹肥厚,永乐釉层尤为肥润。骨料发色浓艳,高铁低锰,因而减少了蓝色中的紫红色调,在适当的火候下,可以烧成宝石蓝一样的鲜艳色泽。高铁的部分往往会在蓝色区域出现黑色结晶斑点,称为“锡斑”,会局部下陷,成为此时瓷器的标志。器物外型趋于清新流丽,但是仍然有较大的盘碗。广泛吸收外来造型因素,完全转化为中华气派。现存器物以宣德大盘为最多。图案装饰更为秀丽典雅,植物纹最为常见,瑞兽纹则以龙凤为主。正统至天顺的30年间,青花制造并未停滞,衹是不再书写年款而难以区分。成化青花除去早期产品外,开始改用平等青,发色淡雅,不再出现黑斑。器物造型减少,擅长玲珑精巧的小型器物。弘治基本延续成化风格,官窑创制莲池龙。正德青花胎体厚重,发色发灰,釉色闪青,常常以伊斯兰地区文字装饰。嘉靖所用青料,低铁低锰,发色蓝中带紫,较为浓艳,但是没有黑斑。此时人工调配青料以取得理想效果的技术已经颇为成熟。道教题材增多。隆庆与嘉靖类似。万历青花发色微微泛灰。清代260余年,康熙、雍正、乾隆三代青花在工艺技术和产量上都达到了历史的高峰。不仅景德镇官窑继续代表了中国瓷器的品质,民窑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准。顺治已经复烧官窑。传世顺治青花,以民窑器居多:国内保留的多为庙宇贡奉器物以及少量笔筒、碗、盘,发色比较灰暗;流出海外的则多为日用外销瓷,沿用明代设计,制造精细,发色青翠。顺治十四年以前,写款往往用隶书。康熙初年官窑复苏,青花并非其主要产品,但是在质量上达到了清代高峰。青料是浙江料,改进了提炼方法,发色十分鲜艳,被称为“宝石蓝”、“翠毛蓝”。蓝色可以细分为8至9个层次,可以完美地再现中国画的水墨渲染效果。分水技法广泛应用,在蓝色渲染部分常常可以看见工匠的指纹痕迹。大件器物罕见,一般不写本朝款。民窑青花发展极大,其中精品质量甚至在官窑之上。器物形制多样,大件器物尤为丰富,保存在海外的棒槌瓶、大方瓶、凤尾尊、观音瓶不仅数量较多,而且质量极高。装饰多样,除去纹饰外,也有整幅画片出现。雍正青花已经成为常见用器,官窑与民窑均大量生产,工艺精湛,比较淡雅。官窑器物造型追求摹仿宣德青花,并且全面摹仿明代著名青花产品,惟妙惟肖。另有部分全新设计的造型,康熙时期大件式样少见。装饰更加图案化,战争画片消失。青花釉里红达到历来最高水准。青花瓷与其他釉下彩瓷器生产流程并无本质区别,可以分为备料、制胎、彩绘、上釉、烧制等5个阶段。青花所用原料可以分为3种:坯胎原料,釉用原料,钴料(彩料),分别需要不同的工艺配制。景德镇传统坯体可以祇用瓷石,烧成软质瓷;也可以用瓷石和高岭土的混合物,最终得到硬质瓷。瓷石需要经过水碓粉碎。高岭土无须粉碎,但是仍然需要淘炼精制。从明代到清代,淘洗工艺不断提高,因而胎体愈发细腻。景德镇传统釉料需要添加釉灰。古代手工制备的钴料需要根据产地而调整配方与工艺,很多已经随着矿产枯竭而消亡。景德镇使用时间较久,而且一直沿用至今的是“珠明料”及“浙料”。珠明料在不同时间及产地成分相差很大,通常精选后天然矿石的氧化钴含量在5%左右,绘制后颜色较淡,不宜直接使用,需要再加工。先用水搓洗数次,再入窑炉煅烧。将煅烧后的钴料再次拣选分级,再次粉碎,在瓷质研钵中研磨。最初几次研磨之后要漂洗,去除杂质及可溶盐类。逐次研磨,越细越好。钴料在完全制成之后,应带水贮存在容器内。具体制作方式为在素色瓷胎上用蓝色颜料描绘后,在表面涂无色或浅色的釉,然后入窑烧制。成品底色为纯白或粉白,花纹颜色为青黑、深蓝;后期使用含氧化钴(Co3O4 )颜料的则呈亮蓝色。有些青花瓷器在白、蓝两色之外,又加以粉彩或描金装饰。

相关

  • 亚目亚目(suborder)是生物分类法中的一级,一般是界于目和科之间,但有时亚目和科之间会再分下目(又译作次目)。亚目的拉丁文名称较无固定的字尾。下目(infra-order),又译作次目是生物分类
  • 沙泉市桑迪斯普林斯(英语:Sandy Springs),美国佐治亚州富尔顿县的一个城市,是亚特兰大的一个郊区。桑迪斯普林斯成立于2005年12月。2006年,该市估计有85,771人口,名列佐治亚州第8大城市。
  • 羧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英文:Carboxymethyl Cellulose,简称CMC)是一种常用的食品添加剂,其钠盐(羧甲基纤维素钠)常用作黏稠剂、糊料。羧甲基纤维素被称为工业味精,大量使用在工业生产中,为各种
  • 王室国王陛下王后陛下​王太后陛下现存泰国王室(泰语:ราชวงศ์จักรี)为拉玛一世于1782年建立并延续至今的扎克里王朝,两个多世纪以来,王位已经传承十世。王室继位顺序和相
  • 北极狐北极狐(学名:Vulpes lagopus)别名雪狐或白狐,在寒冷的北极冻原地区是常见的小型犬科动物,由于其毛皮是市场上的高档货,因此成了人们竞相猎捕的目标。北极狐额面狭,吻部很尖,耳短而圆
  • D臂D臂(英语:D arm)是转运RNA(tRNA)的一个三级结构,包括有两个D茎和一个D环,得名于D环上所含有的特殊碱基二氢尿嘧啶(Dihydrouracil)。 D环的主要功能是用于识别,现在普遍认为D环是氨酰tR
  • 费托合成费托合成(Fischer–Tropsch process),又称F-T合成,是以合成气(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合气体)为原料在催化剂和适当条件下合成以液态的烃或碳氢化合物(hydrocarbon)的工艺过程。在1925年
  • 高强度聚焦超声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简称HIFU)就是利用特殊的聚焦方式将超声波汇聚起来,得到符合要求的焦点,其原理与放大器聚焦太阳光一样。HIFU疗程在韩国是大
  • 交通拥挤税伦敦交通拥挤税(英语:London congestion charge,正式名称是伦敦交通拥挤附加费)是英国伦敦都会区政府针对汽车进入市内的额外收费,于2003年2月17日起在星期一至五、以及连续假期(
  • 德莱兹测试德莱兹测试是一个由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毒理学家 H·德莱兹(H. Draize)和雅各·M·史派斯(Jacob M. Spines)于1944年设计的急性毒性试验。这个实验最初用于测试化妆品,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