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局
✍ dations ◷ 2025-04-04 07:32:38 #文化局
文化局(葡萄牙语:Instituto Cultural , IC ),为澳门政府社会文化司辖下的行政自治部门,其目的在于藉展开中葡文化间的交流活动、推广葡萄牙语言文化及协助制定和执行澳门的文化及学术研究和政策。前身为文化司署,该司司长最后一任为王增扬。澳门文化局成立于1982年,当时的中文名称为澳门文化学会(葡萄牙语:Instituto Cultural de Macau),乃透过九月四日第43/82/M号法令设立,并获赋予具行政、财政及财产自治权的公务法人资格。1989年,澳门文化学会根据九月二十五日第63/89/M号法令进行架构重组,并于不足一年后透过五月十四日第20/90/M号法令作出调整,部门的中文名称亦于此时改为澳门文化司署(葡文名称不变)。当时,澳门文化司署除管辖澳门历史档案馆和澳门中央图书馆(原澳门国立图书馆)外,又增设两个从属机构:澳门演艺学院和视觉艺术学校(后者随后根据八月三十日第45/93/M号法令并入澳门理工学院)。1994年,澳门文化司署之架构透过十二月十九日第63/94/M号法令再次重组,赋予其更大的运作能力,达到现代化行政和公务员本地化的目标,以符合澳门回归前之过渡期的需要;是次架构重组取消了澳门文化司署的法人资格及财政、财产自治权,仅余行政自治权——尽管如此,澳葡政府于同年先行颁布五月十六日第26/94/M号法令,设立享有行政及财政自治权之文化基金(葡萄牙语:Fundo de Cultura),宗旨为资助澳门文化司署在遵从其职责之范围内及行使其权限时所开展之文化活动。1998年,透过七月二十日第31/98/M号法令,澳门博物馆也纳入澳门文化司署的架构内。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以后,澳门文化司署改称文化局(葡文名称仍维持不变),继续在澳门进行文化推广和文艺培训等工作。2010年3月29日,透过第4/2008号行政法规,设立文化创意产业促进厅,以辅助及推动澳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2014年3月1日,第11/2013号法律《文化遗产保护法》及其补充法规第4/2014号行政法规《文化遗产委员会》组织法生效,文化局须承担文化遗产委员会及其秘书处的预算及辅助其运作。澳门文化学会澳门文化司署文化局2013年11月,澳门行政长官崔世安在2014财政年度施政报告中透露,借着即将重组文化局及体育发展局的架构,民政总署辖下的文化康体部将整合至两部门。
相关
- 穿透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英语: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缩写:TEM、CTEM),简称透射电镜,是把经加速和聚集的电子束投射到非常薄的样品上,电子与样品中的原子碰撞而改变方向,从而产生
- 埃博拉病毒属埃博拉病毒属(学名:Ebolavirus)是丝状病毒科的其中一种病毒,可导致埃博拉出血热,罹患此病可致人于死,包含数种不同程度的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肤色改变、全身酸痛、体内出血
- 亲潮亲潮((日语:親潮/おやしお oyashio,英语:Oyashio current)),或又称为千岛群岛洋流(日语:千島海流/ちしまかいりゅう chishima kairyū,英语:Kuril Current),是一股北太平洋亚寒带(英语:Subar
- 诘问法苏格拉底反诘法(英语:Socratic method、method of elenchus、elenctic method 或 Socratic debate)或作苏格拉底法,实质上是一种质问的辩证法,广泛地用在验证主要道德观念上。柏
- 波尔-埃里克·赫耶尔·拉尔森波尔-埃里克·赫耶尔·拉尔森(丹麦语:Poul-Erik Høyer Larsen,1965年9月20日-),丹麦退役羽毛球运动员。1988年、1990年、1993年-1995年和1999年获得六次丹麦羽毛球公开赛男子单打
- 海上风力发电离岸风力发电(Offshore wind power),又称离岸风力能源,系于海上建设风力发电厂,通常设置地点位于大陆架,利用风能进行发电。一般而言,海上风力资源较陆上丰富,且风向较为稳定,使得离
- 1693年重要事件及趋势重要人物
- 缨尾目缨尾目(学名:Thysanura),现在已被赞成不使用此目,野生种类的石蛃科 Machilidae 和 Meinerellidae 过去被划为缨尾目,现在它们有了自己的目—石蛃目(英语:Archaeognatha)(学名:Archaeogn
- 欧洲原产地命名保护原产地名称保护标识是一个欧盟提供的证明商标,用于“标明生产、加工和制备全都在指定的地理区域内进行的、使用地区本地的生产者认可的技术和相关地区的配料的产品”。此标识
- 满州满州,隋唐时中国的州。隋朝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治所在高阳县(今河北省高阳县东旧城)。辖境相当今河北省高阳县一带。大业初年,废。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复置。贞观元年(627年)又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