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克蒂

✍ dations ◷ 2025-10-23 04:29:19 #印度教哲学概念

奉爱(梵语:भक्ति,转写:Bhakti),又译为信爱、奉献、虔信、信、虔敬、忠诚,音译为巴克蒂、巴克提、薄帝、薄克帝;在印度教中指对最高神祇三相神的虔诚信仰、尊敬供养的传统;印度文化圈内的伊斯兰教、基督教、上座部佛教、耆那教、锡克教也吸收了这个词语,如东南亚上座部佛教将佛弟子对佛陀、阿罗汉圣者的虔信称为“薄帝”(巴利语:bhatti)。

भक्ति(Bhakti)的词根bhak-来自bhaj-(<*bhag-),义为分享、参与。它还包含了依恋、皈依、虔信、奉献、忠诚、崇敬等含义。

12世纪穆斯林统治者入主印度后,印度教受到伊斯兰教的影响,产生了奉爱运动(英语:Bhakti Movement),最早兴起于印度南部,代表人物为罗摩奴阇(英语:Ramanuja)。他强调奎师那(黑天,毗湿奴的化身)的至高地位以及对祂的崇信,提出奉爱不被业报或分别智污染。13世纪后,奉爱运动遍布全印,代表人物罗摩难陀(英语:Ramananda)、迦比罗和遮昙若大胜主。罗摩难陀(英语:Ramananda)强调任何信仰奎师那者都能获得解脱;迦比罗出生于穆斯林家庭,他的参与则旨在消除印度教与伊斯兰教的对立;遮昙若甚至被视为奎师那的真身,他的理论摄取和统合了多方的观点。奉爱运动(英语:Bhakti Movement)的主导者和信奉者被称为“奉爱派”(巴克提派)。

奉爱和奉爱运动的影响至今仍在,遮昙若在奉爱运动中提出的种种观点以使徒传系(英语:Sampradaya)(Śri-sampradāya)的方式传承至今,以国际奎师那知觉协会主要传承者。

瑜伽当中有一种“巴克提瑜伽”,意译为奉爱瑜伽、信爱瑜伽、信瑜伽等,即强调以奉爱的修行接近梵与神祇。

相关

  • 诺斯第二代吉尔福德伯爵腓特烈·诺斯,KG,PC(英语:Frederick North, 2nd Earl of Guilford,1732年4月13日-1792年8月5日),诺斯勋爵(Lord North)是更为人所知的头衔,于1770年至1782年出任大不
  • 阿普里斯阿普里斯(英语:Apries)古埃及第二十六王朝的第四位法老,(公元前589年—公元前570年在位),他没有保护犹太抵抗尼布加尼撒二世进攻。却在耶路撒冷失陷后,庇护大量犹太难民,因攻打利比亚
  • 印度哲学家印度哲学已具有近三千年的历史。印度哲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基本时期:在第一个时期,哲学思想逐渐从记录在人类最古老的文献—吠陀里的神话观念中分化出来。这一过程最集中地表现
  • 杭州府杭州府是中国明清时期浙江的一府。元朝时为杭州路。龙凤十二年(1366年),朱元璋攻陷杭州,十一月,始设杭州府。明、清两代隶属于浙江布政使司,“下三府”之一,辖区相当于今日的杭州市
  • 胡椒博士集团胡椒博士集团(Dr Pepper)为美国软性饮料、碳酸饮料的品牌之一,属于Dr Pepper Snapple Group旗下品牌。其独特口味迥异于可乐,中文译名常见的有:乐倍、澎泉、胡椒博士、荜茇博士等
  • 通用动力通用动力公司(General Dynamics,NYSE:GD)是一家美国的国防企业集团。2008年时通用动力是世界第五大国防工业承包商。由于近年来不断的扩充和并购其他公司,通用动力现今的组成与面
  • 奈良盆地奈良盆地,位于日本奈良县的西北部,属于断层盆地。又称为大和盆地,大和平原。东西约15公里,南北约30公里,呈菱形面积。奈良盆地的西侧通过生驹山地,与大阪府交流,自古以来就是日本文
  • 乔丹·齐默尔曼乔丹·齐默尔曼(英语:Jordan Zimmermann,1986年5月23日-)出生于威斯康辛州的奥本戴尔(Auburndale),现为美国职棒大联盟底特律老虎的先发投手。在2009年,齐默尔曼被美国棒球杂志评为国
  • 爱亚爱亚(1945年-)本名李丌,身份证名周李丌。1945年出生于四川璧山,台湾女作家,曾任皇冠出版社主编,曾获得中山文艺奖,作品以散文为主,也有小说(含极短篇)、剧本、儿童文学等,作品有《三弦》
  • 欧阳必进欧阳必进(1491年-1567年),字任夫,号约庵,江西安福平都镇仙坛村人,明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正德八年(1513年)中庚酉科举人,正德十二年(1517年)登丁丑科进士,授礼部主事。历官浙江布政使、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