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克蒂

✍ dations ◷ 2025-09-11 10:33:45 #印度教哲学概念

奉爱(梵语:भक्ति,转写:Bhakti),又译为信爱、奉献、虔信、信、虔敬、忠诚,音译为巴克蒂、巴克提、薄帝、薄克帝;在印度教中指对最高神祇三相神的虔诚信仰、尊敬供养的传统;印度文化圈内的伊斯兰教、基督教、上座部佛教、耆那教、锡克教也吸收了这个词语,如东南亚上座部佛教将佛弟子对佛陀、阿罗汉圣者的虔信称为“薄帝”(巴利语:bhatti)。

भक्ति(Bhakti)的词根bhak-来自bhaj-(<*bhag-),义为分享、参与。它还包含了依恋、皈依、虔信、奉献、忠诚、崇敬等含义。

12世纪穆斯林统治者入主印度后,印度教受到伊斯兰教的影响,产生了奉爱运动(英语:Bhakti Movement),最早兴起于印度南部,代表人物为罗摩奴阇(英语:Ramanuja)。他强调奎师那(黑天,毗湿奴的化身)的至高地位以及对祂的崇信,提出奉爱不被业报或分别智污染。13世纪后,奉爱运动遍布全印,代表人物罗摩难陀(英语:Ramananda)、迦比罗和遮昙若大胜主。罗摩难陀(英语:Ramananda)强调任何信仰奎师那者都能获得解脱;迦比罗出生于穆斯林家庭,他的参与则旨在消除印度教与伊斯兰教的对立;遮昙若甚至被视为奎师那的真身,他的理论摄取和统合了多方的观点。奉爱运动(英语:Bhakti Movement)的主导者和信奉者被称为“奉爱派”(巴克提派)。

奉爱和奉爱运动的影响至今仍在,遮昙若在奉爱运动中提出的种种观点以使徒传系(英语:Sampradaya)(Śri-sampradāya)的方式传承至今,以国际奎师那知觉协会主要传承者。

瑜伽当中有一种“巴克提瑜伽”,意译为奉爱瑜伽、信爱瑜伽、信瑜伽等,即强调以奉爱的修行接近梵与神祇。

相关

  • 郕叔武郕叔武(?-?),即成叔武,为周朝诸侯国郕国开国君主,他为周文王的第七子,周武王的弟弟,同母兄弟十人:伯邑考、周武王、管叔鲜、周公旦、蔡叔度、曹叔振铎、郕叔武、霍叔处、卫康叔、冉季载
  • 潘帕兽科潘帕兽科(学名:Pampatheriidae)是一科已灭绝的大型跖行异关节总目物种,为现存犰狳的近亲,但是与犰狳分支于始新世中期(约 45-48 百万年前)。它们生活于南美洲及北美洲平原,约于12,00
  • 帕夫洛·斯科罗帕德斯基帕夫洛·斯科罗帕德斯基(乌克兰语:Павло Петрович Скоропадський;俄语:Павел Петрович Скоропадский,转写:Pavel Petrovič
  • 熊文凤《重修枣阳县城碑记》熊文凤(1791年5月17日-?年),字一麟,号梧菴,原名如山,行一,四川邻水县人,年二十四岁以顺庆府学生中式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丙子科四川乡试第五十九名举人,大挑一等,浙
  • 黄昏使者《幽巡者》(俄语:Сумеречный Дозор;中国大陆称作《黄昏使者》),哈萨克裔俄罗斯籍作家谢尔盖·卢基扬年科于2003年出版的奇幻小说,是巡者系列的第三部。作者以1990
  • 徐显秀徐显秀(502年-571年),名颖,字显秀,以字行,蔚州忠义郡(现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人。徐显秀是北魏怀荒镇将徐安之孙,追赠司徒徐珍之子。徐显秀骁勇善战,先后追随尔朱荣和高欢。封武安王。
  • 喜盈门喜盈门是一部1981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的中国剧情片,由赵焕章导演、辛显令编剧。影片荣获第五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影片、第二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荣誉奖和最佳音乐奖。
  • 血滴子血滴子,一种传说中的兵器,据说是清国雍正帝所制,虽尚未能证明其真实性,但却散见于各类稗官野史与民间传奇中,近世也常作为电影与戏剧的题材而登上萤光幕。血滴子的确切形貌众说纷
  • 科尔多凡科尔多凡(阿拉伯语:كردفان‎ Kurdufān)也拼作Kordofan,是历史上苏丹中部的一个省。1994年拆分为三个新的联邦州:北科尔多凡州、南科尔多凡州和西科尔多凡州。2005年8月,西
  • 阿苏尔峰 (智利)阿苏尔峰是智利的火山,位于该国中部马乌莱大区,属于安第斯山脉的一部分,山体在第四纪形成,海拔高度3,788米,最近一次火山喷发在1967年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