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克蒂

✍ dations ◷ 2025-08-17 20:46:23 #印度教哲学概念

奉爱(梵语:भक्ति,转写:Bhakti),又译为信爱、奉献、虔信、信、虔敬、忠诚,音译为巴克蒂、巴克提、薄帝、薄克帝;在印度教中指对最高神祇三相神的虔诚信仰、尊敬供养的传统;印度文化圈内的伊斯兰教、基督教、上座部佛教、耆那教、锡克教也吸收了这个词语,如东南亚上座部佛教将佛弟子对佛陀、阿罗汉圣者的虔信称为“薄帝”(巴利语:bhatti)。

भक्ति(Bhakti)的词根bhak-来自bhaj-(<*bhag-),义为分享、参与。它还包含了依恋、皈依、虔信、奉献、忠诚、崇敬等含义。

12世纪穆斯林统治者入主印度后,印度教受到伊斯兰教的影响,产生了奉爱运动(英语:Bhakti Movement),最早兴起于印度南部,代表人物为罗摩奴阇(英语:Ramanuja)。他强调奎师那(黑天,毗湿奴的化身)的至高地位以及对祂的崇信,提出奉爱不被业报或分别智污染。13世纪后,奉爱运动遍布全印,代表人物罗摩难陀(英语:Ramananda)、迦比罗和遮昙若大胜主。罗摩难陀(英语:Ramananda)强调任何信仰奎师那者都能获得解脱;迦比罗出生于穆斯林家庭,他的参与则旨在消除印度教与伊斯兰教的对立;遮昙若甚至被视为奎师那的真身,他的理论摄取和统合了多方的观点。奉爱运动(英语:Bhakti Movement)的主导者和信奉者被称为“奉爱派”(巴克提派)。

奉爱和奉爱运动的影响至今仍在,遮昙若在奉爱运动中提出的种种观点以使徒传系(英语:Sampradaya)(Śri-sampradāya)的方式传承至今,以国际奎师那知觉协会主要传承者。

瑜伽当中有一种“巴克提瑜伽”,意译为奉爱瑜伽、信爱瑜伽、信瑜伽等,即强调以奉爱的修行接近梵与神祇。

相关

  • 性特征第二性征是指动物在性趋于成熟时身体上出现的变化。男性的睾丸酮直接导致阴茎的成长。睾丸酮亦使肌肉的大小和质量增加,喉结变大,声音变得沙哑低沉。骨架变得宽大,身体脂肪量减
  • 罗安达省罗安达省位于安哥拉西北,与本哥省相邻,西临大西洋。面包车为主,公交车为辅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多自驾车出行。
  • 噻丁环Trimethylene sulfide噻丁环(Thietane)是一种含硫的四元杂环化合物,化学式C3H6S。噻丁环可由碳酸丙二酯与硫氰化钾反应制得,该法产量不高:一个改进的方法是1,3-二溴丙烷与硫化钠
  • 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三世路德维希三世(Ludwig III,1845年1月7日-1921年10月18日),全名路德维希·利奥波德·约瑟夫·玛利亚·阿洛易斯·阿尔弗莱德(Ludwig Leopold Joseph Maria Aloys Alfred),巴伐利亚王国
  • 田纳西河田纳西河(Tennessee River)位于美国东南部,是俄亥俄河的最大支流。源出田纳西州的阿巴拉契亚山脉西坡,向西南流经亚拉巴马州北部,并与密西西比州形成一小段边界,再回到田纳西州转
  • 意外的旅客《意外的旅客》(英语:The Accidental Tourist)是1988年的美国电影,由Lawrence Kasdan执导,William Hurt、Kathleen Turner、Geena Davis主演。
  • 稳定小波转换稳定小波转换(Stationary Wavelet Transform, SWT)是小波分析(Wavelet Analysis)的一种转换,为离散小波变换(Discrete Wavelet Transform, DWT)的变形。稳定小波转换可以弥补
  • 伊娃·洛蒂伊娃·洛蒂(英语:Eva Notty,1982年7月7日-)是一名美国色情演员,隶属于The Score Group(英语:The Score Group)。伊娃·洛蒂出生于亚利桑那州土桑,在成为色情演员前,她曾担任家庭经营的
  • 我们的幸福时光《我们的幸福时光》(韩语:우리들의 행복한 시간,英语:Maundy Thursday / Our Happy Time)是根据韩国作家孔枝泳在2005年所写的同名小说改编成电影。描述了杀人犯允秀和女教授维贞
  • 马孝骏马孝骏(1911年7月11日-1991年10月28日),出生于浙江宁波,华人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演奏家、音乐教育家。马孝骏早年丧父,由母亲抚养成人。1931年~1935年,就读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