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鳌螯虾

✍ dations ◷ 2025-09-12 16:23:11 #自然服务保护状况安全物种,1936年描述的动物,拟螯虾科,入侵甲壳动物种,澳大利亚甲壳动物

红鳌螯虾(,意思为“红色的爪”),俗称澳洲淡水龙虾,又名蓝色多刺螯虾、四脊滑螯虾,原产于大洋洲,在霍华德、雷诺兹河和阿德莱德河与多数大洋洲北部的河川都有发现,比同样有名的克氏原螯虾(美国螯虾)体型更大、适应力更强。

红鳌螯虾一般成年体型可以达到15公分以上,最大的纪录为30公分,不过有些岛上的种类体型更大(如:40公分),目前塔斯马尼亚岛的巨大型红鳌螯虾(体重重达3.6公斤和6公斤的超巨型个体就在这里发现的),已因为滥捕,而列入濒危物种(其他地区的红鳌螯虾依然是十分强势的)。

红鳌螯虾要到性成熟期,只需6~8个月。红鳌螯虾卵的产量十分惊人,最高可达1000颗,与克氏原螯虾一样,会在母虾的怀中,直到发育成虾苗。

红鳌螯虾的食物从小鱼到其他淡水虾类都有,甚至有时会捡拾大型动物的腐尸,它什么都吃(包括水草),是十分标准的机会主义者。

红鳌螯虾建议不要与凶猛的克原氏螯虾养在一起,以免发生打斗(打斗结果通常是克氏原螯虾较惨)。而红鳌螯虾,最适合生存的水温为24~30℃,如果差距太大,通常螯虾长不大,胚胎适合在22~32℃地水温下长大,若维持28~30℃的水温,则可缩短孵化时间。

红鳌螯虾没有一定的体色,大多数是随着环境而改变,通常为红色或蓝色,不过,在澳洲可以见到的体色纯黑的红鳌螯虾。此种的大螯上有钩子,可勾住猎物,在淡水龙虾家族中是独一无二的,此外,红鳌螯虾的甲壳上也有许多尖刺。

红鳌螯虾因为适应力极好,所以栖地范围十分广泛,从小河、池塘到肮脏的死水塘和水沟都有它的踪迹;红鳌螯虾最适合在浅水的植被与木头结构中居住,此外,红鳌螯虾也可以在长期无水、干旱期生存,并且可在含氧量极低的水池生存。

红螯螯虾可以往前走,遇敌时,也可以往后走,如此一来,也成了红螯螯虾生存的一大优势。

红鳌螯虾与其他的淡水龙虾一样,喜欢挖洞筑巢(特别是在水道干涸时),因此会破坏堤坝,是当地政府的一大困扰。

红鳌螯虾多年来被引进多个国家做为观赏用,但某些饲养者不当的放生,再加上红鳌螯虾产卵量惊人,与适应能力极好,使得红鳌螯虾成为强势物种,并不断压缩原生种的栖地空间,对生态的破坏十分严重。

红鳌螯虾与克氏原螯虾相同会破坏水草与水稻,并且食用,常造成种植水草的业者与农民的困扰,尤其,是在非原产地国家更为严重。

红鳌螯虾目前在许多亚洲国家都有分布,不过都被列为外来种名单,尤其在中国造成十分严重的生态破坏。

烹调方式与克氏原螯虾(美国螯虾)相同,但肉质上胜过克氏原螯虾,且肉量较多。

一般市面贩售之红鳌螯虾以60-75克居多,若有重量超过200克以上之个体,其滋味几可媲美美洲螯龙虾(波士顿龙虾)等海水虾类。然因其为淡水虾类的缘故,在肉质弹性与甜度上仍略逊于海水食用虾。

相关

  • 细胞毒性细胞毒性(英语:Cytotoxicity)是指细胞受到释放出的有毒物质而引起的细胞毒性反应。化疗药物具有细胞毒性,一旦进入体内,能区分哪些是癌细胞和正常细胞,达到了杀癌细胞,保护正常细胞
  • 灰胞藻门灰藻(Glaucophyta,Glaucophytes,Glaucocystophytes或Glaucocystids),也叫灰胞藻,是原始色素体生物的一支,是一类稀见的小型淡水藻类,具有独特的灰质体。灰藻的近缘类群有红藻、皮胆
  •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英语: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简称DIC),又称消耗性凝血病,是指在某些致病因子的作用下,大量促凝物质入血,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活化,使凝血酶增多,微
  • 丁糖丁糖(Tetrose),又称为四碳糖,是含有四个碳的单糖,分为丁醛糖和丁酮糖两类。D-赤藓酮糖是唯一存在于自然界的丁酮糖。果聚糖:菊粉 · 果聚糖β2→6甘露聚糖:低聚木糖:半乳聚糖:
  • 天文学古希腊天文学是指古典时期用希腊语记录的天文学,涵盖古典希腊时期、希腊化时期、希腊罗马时期、古典时代晚期等时期的天文学。它不局限于地理上的希腊或种族上的希腊人,因为在
  • HBrOsub3/sub溴酸的化学式为HBrO3,是溴的含氧酸之一,其中溴的氧化态为+5。它形成的盐类称为溴酸盐,衍生出的酸根离子称为“溴酸根”离子。固态溴酸及溴酸盐与氯酸/氯酸盐类似,都具有强氧化性
  • 菲奇堡菲奇堡(英语:Fitchburg)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北部,是伍斯特县的县治所在,面积72.7平方公里。根据2000年美国人口普查,共有39,102人,其中白人占81.86%、亚裔美国人占4.27%、非裔美国人
  • 陈 彪陈彪(1923年11月23日-?),福建螺洲人,出生于北京,中国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彪出生于螺洲陈氏家族,其父为公路专家陈体诚。他于1941年考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土木工程系。次年转入
  • 内之浦宇宙空间观测所内之浦宇宙空间観测所(Uchinoura Space Center ,略称USC)是日本宇宙科学研究所(现为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所有的火箭发射中心,位于鹿儿岛县内之浦町,本火箭发射中心也是世界罕见的
  • 法兰克·奈特法兰克·海克曼·奈特(英语:Frank Hyneman Knight,1885年11月7日-1972年4月15日),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麦克莱恩县,经济学家,曾提出奈特氏不确定性。芝加哥大学教授,为芝加哥学派的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