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言是由一群志愿翻译者于2006年成立的翻译社区网站,原主要是将国际新闻如卫报及ReadWriteWeb的来源内容翻译成中文为主,并以社群内部的荣誉制度来鼓励参与。
主要依靠网友的介绍、翻译来把外国媒体的精华文章介绍给读者。站方也会组织社区译者协同翻译一些已取得版权的作品。
译言成立于2006年,从2007年开始商业化运作。它早期定位于用翻译的方式消除互联网资料中的语言障碍,将优质的外文网络资料介绍给中文读者,现在则定义为“打通知识间的语言障碍、推动外语学习者的热情及自身价值的实现”。
2009年11月30日,译言网遭突然关停;2010年1月8日,更换域名后的译言重新开放。
于2006年11月上线,创始人为三名曾在美国工作的中国工程师:张雷、赵恺、赵嘉敏。旨在创建一个开放型社区翻译平台,依靠网民的集体合作力量,逐渐弥补中文内容与外语内容在质量和数量上的巨大差距。该网站的口号是“发现、翻译、阅读中文之外的互联网精华”。
据媒体报道,译言网页面浏览量日15万,独立访问量日3万,内容日更新量50至100篇。截至2009年6月,译言网已有9万多用户注册,包括约5000名自发译者,他们在这个网站上发表了近3万篇译文,使中国网民读到很多中国境外出版物的内容,包括自愿译者协作翻译的英国《卫报》、《每日电讯报》的报道和评论在内。
《解放日报》的官方网站解放网曾与译言网合作开辟一个名为“草根厨子荐洋荤”的栏目批量转载该网译文,因未事先与译者进行沟通而引发一场关于翻译作品版权归属的讨论,最后以译言网将授权转载所得利益按一定方式返还译者为终结,并在所有译文后加注“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字样。
在美美大同的建议下译言网在其BBS建立了文学板块“译言亦妍”,并邀请网络作家和静平担任版主,之后该板块改名为“译言中国文学论坛”,该板块得到了诸多网络作家与文学爱好者的参与。
2016年6月,译言网在政府部门的要求下调整版面和用户系统。调整后,站点的主要内容改置于“译文学习区”之下;用户需要绑定微博或微信方可发表译文。
译言网目前的运作模式为开放的UGC翻译社区与站方引导的翻译威客平台的结合。其主要表现形式为:用户自发提交原文、翻译文章或阅读;站方编辑则把握其中的优秀原文源、译者及阅读热点,组织社区译者集中翻译已取得版权的原文,并将翻译内容出售,通过收益分成“实现版权方、译者、站方的共赢”。
2009年11月30日下午2时许,译言网服务器访问出现故障,创始人赵嘉敏(离职)对外宣称译言被封站,而译言网在随后的申明中并未给予正面回应——译言网就其被关闭原因在仅能打开首页的网页上发布解释称“网站遇到一些技术问题导致站点不能访问,技术团队正在加紧处理”;12月3日则发布《致译言用户的公开信》,改称“我们对网站上的部分文章把关出现偏差,违反了国家相关管理规定;因此译言网需要暂时关闭服务器,并对相关内容进行调整”;12月7日又称“目前我们仍然在调整当中,抱歉还无法确认恢复的日期”。
译言网和合作者之一的英国《卫报》在该网站被封后向中国政府表达了对此事的高度关注,《卫报》新闻传媒总编辑艾伦·拉斯布里杰说:“这一事态令人非常不安。我们希望此举并不代表着试图查禁思想独立的新闻业,并希望中国官方能向我们保证‘译言’网和《卫报》中文版将被允许恢复发表译文。”
译言网是《卫报》在中国唯一授权其网络新闻汉化的渠道。2009年底,译言网分别获得《英国每日电讯》、《读者文摘》以及《经济学人》的授权,但不久由于译言“违规”,中文化步伐暂时告一段落。
服务器关停期间,新站筹建和开放都在准备当中。
2010年1月8日,经历1个多月调试和准备后,译言网更改域名,恢复对外开放。原来的蓝色风格也变成了红色主题。一篇《2010译言感恩》的文章这样写道:"译言的存在,是因为有太多的人像我们一样,想要开阔视野,想要了解差距,想要获得前沿新知。只要这样的努力依然存在,译言就会存在……"。比起译言老站,新版译言除过在页面设置和风格上做了改变外,内容上加强了对时政性内容的控制,强化了社区项目组功能,用户界面和网站也在不断改进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