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日语

✍ dations ◷ 2025-07-04 11:19:27 #中古日语

中古日语是日语的一个阶段,继承自上古日语,先行于中世日语。盛行于9世纪后半叶至12世纪的平安时代中晩期(断代有争议)。而一般日本中等教育体系所称的文语( ぶんご )就是以中古日语为标准。

上古日语借用并改写中国文字来书写日语(万叶假名)。但是在838年以后,由于遣唐使的实质废止和日本国风文化的独自发展,在日语表记上也出现了两种新的表音符号:平假名和片假名。平假名有“女手”的异称,因其多为内廷女性所用(男性官僚于外朝仍旧使用真名即汉字)。这种发展简化了书写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假名文学(即宫廷女性文学)的新时代。

一般认为《土佐日记》(935年前后出现)是男性官僚对于使用女手创作的尝试,《竹取物语》的出现(10世纪上半叶)标帜著假名小说的成熟(《源氏物语》絵合)。中古日语的经典作品于和歌文学有《古今集》以下八代敕撰集和《伊势物语》之类歌物语,于长篇世情小说有《源氏物语》《宇津保物语》等,于随笔有《枕草子》,于假名日记有《蜻蛉日记》《和泉式部日记》《更级日记》等。此外更由于汉字假名混写,日语产生了新的书写文体,完臻于中世军记物语及中世说话集。

中古日语的一大特征,是它在这时期因为各种原因的影响而引起的重大语音变化。

在这些变化当中最为重要的,莫过于上代特殊假名遣的消失。上代特殊假名遣是上古日语的特征,对于-i/-e/-o三类字母以两套不同的汉字来标记。虽然在上古日语的末期已开始出现这种消失,但具体来讲,要到中古日语的早期,这种分辨才完全消失。学者指出,最后合并的音素是/ko1/跟/ko2/。

10世纪中期以前,日语有e和ye的区别。忠实地传抄了纪贯之的《土佐日记》的写本中,有e和ye的区别。到了公元10世纪,/e/跟/ye/亦慢慢融合成为/e/,而学者从1075年成书的《悉昙要集记》的内容推断/o/跟/wo/也于11世纪融合成为/wo/。(由于中世纪吉利支丹(基督教资料)中o、wo都被葡萄牙人记成vo可知wo变成o是江户时代的事了)但是i和wi、e和we的区别保留的更久。

由于来自唐朝的汉语借词的大量借入,中古汉语对中古日语的语音发展产生了下列的变化:

小舌鼻音及长辅音大约在平安时期出现,并把闭音节(CVC结构)带进来。

这个时候サ行・ザ行的辅音s, z可能是 ʃ, ʒ (“しゃししゅしぇしょ”那样的音,类似汉语拼音的x)或者是 tʃ, dʒ 此外也可能是 ts, dz 这样的破擦音。

这个时代的ハ行发音的辅音f可能是两唇摩擦音。(ɸ。类似于今日罗马字的fafifufefo。)但是在词首以外的位置的ハ行发音,在十一世纪时期以前已变为ワ行。日语称作“ハ行转呼”。

/r/:

中古日语于平安时代当下,并没有系统的词尾变化分类,是直到东条义门(日语:東条義門)的‘和语说略図’(1833年)后,才逐渐出现日语用言(动词、形容词与形容动词)有六大基本形的说法。

中古日本语在上代日本语8活用的基础上,新增了“下一段活用”,但中古的下一段动词只有“る”。

下表以“-”表示省略的语干,没有语干的动词则直接以完整活用变化表示。

事实上,下表的シク活用只是在ク活用的变化语尾前多加一个“し”(除了终止形语尾外)。

古典形容词甚至会因接续场合而有不同的活用,其中,“カリ活用”事实上是“本活用”连用形 +“あり”音便而来的。

“カリ活用”除了命令形可直接使用以外,如上所示,仅能接续助动词。

现代日语将シク活用变化语尾的“し”直接并入词干(也就是说,シク活用被并入ク活用),且现代日语形容词的连用形、终止形与连体形变化语尾,都是从原来的ク活用变化语尾音便而来。

事实上形容动词的活用与中古断定助动词“なり”与“たり”是完全一致的(连用形稍作添加的ラ行変格),故可推测形容动词有可能是名词和形容词语干与这两个断定助动词结合而成的。而根据上古日语的纪录可更进一步推测,这两个助动词分别来自于“にあり”与“とあり”,也就是ラ行変格动词“あり”与助词“に”、“と”组合后再音便的结果。

一般来说,タリ活用的形容动词大都源于汉字,比较常出现在汉文训读体。

现代日语的形容动词活用是基于自中世日语(推测是室町时代的关东地区)发展而来的现代断定助动词“だ”(来自于“にてあり”)。而事实上,“だ”的活用也混入了中古助动词“なり”的活用。

古典日语文法相对于现代文法的最大差异,除了助动词的接续有特殊的规则之外,有一类助词会直接影响句尾用言与助动词的活用形,被称为系助词。而这种形态上的要求被称为系结法则。

传闻、咏叹助动词“けり”的连体形

传闻、咏叹助动词“けり”的连体形

形容词“し”和“おそし”的连体形

传闻、咏叹助动词“けり”的连体形

推量助动词“む”的已然形

注意到上表的“と”是代表引言的中古格助词,相当于现代日语的“って”,故引言本身要当做一段完整的句子来套用系结法则。

但“や”、“か”类似现代日语,亦有位于句末的用法,这时候可视为终助词。

另外,因“も”和“は”也有强调的意味,也有人将它们归类为系助词(现代日语的分法),但两者是以普通的终止形或体言结尾。

体言(名词)“ あけぼの

推量助动词“べし”的终止形

另外,句尾用言(或是助动词)后有接续助词时,系结法则会消灭。

更有甚者,被系结的句尾动词有时候会省略。

ところきことおほくなむ。 (‘源氏物语’):省略句尾的ある,即为ラ行変格动词“あり”的连体形。

中古日语的文字体系有三种。先是有了汉字,然后又有了从汉字衍生出来的表音文字:平假名和片假名。将汉字用于表音,则称之为万叶假名。平假名来自于万叶假名的草书体——草假名,而片假名来自省略了一部分的汉字。

书写形式最初有将汉文加以日本化的变体汉文。在古代记录中经常使用,因而别称之为记录体。变体汉文中往往有夹杂着或多或少的万叶假名。此外,有在平假名中掺杂了或多或少的汉字的“平仮名汉字交じり文”(平假名汉字混写文),和歌和物语大多是用这种书写形式写就的。片假名用作汉文训读的记号,或者在私人文书或涂鸦中用来书写,这就是“片仮名文”(片假名文)。9世纪的《东大寺讽诵文稿》是“汉字片仮名交じり文”(汉字片假名混写文)比较早的例子,但是这种书写形式广泛为文学作品所用是在12世纪的院政期以后的事情了。

虽然日语词源有分和语和汉语,但是和语本身随着不同文体也有不同的惯用语;如和文使用“く”(形容词“疾し”的连用形)的地方,汉文训读使用“すみやかに”(形容动词“速やかなり”的连用形);而记录体(へんたいかんぶん)则使用“はやく”(形容词“早し”的连用形),像这样三种文体偏好的三个不同类义词。

相关

  • 彼得·佩莱格里尼彼得·佩莱格里尼(斯洛伐克语:,斯洛伐克语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
  • 澳门巴士101X路线澳门巴士101X路线是一条由澳门公共汽车有限公司经营,往返港珠澳大桥边检大楼和亚马喇前地的循环巴士路线。澳门巴士101X特班路线是一条由澳门公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经营,从港珠
  • 哑鸣哑鸣(本名林明亚,1986年10月4日-)是台湾的男性轻小说作家,辅仁大学进修部历史系毕业。以《搞笑漫画日和》中的角色熊吉为形象代表。身障者,原本是打算透过漫画来描述故事,后来发现
  • 夜郎天书夜郎天书是中国考古学家对一份在贵州省赫章县的彝族地区发现的古籍的称呼。由于当地的位置是过去夜郎国的国境,所以该古籍被称为“夜郎天书”。夜郎天书共有4480个字,以毛笔烟
  • 陈昊宇陈昊宇(1992年4月7日-),中国大陆女歌手、演员。籍贯福建福州。2014年1月26日获得台湾中视节目《华人星光大道3》的冠军而进入演艺圈,2014年11月参加中国中央电视台举办《中国正在
  • 玛戈特·阿德勒玛戈特·阿德勒(Margot Adler,1946年4月16日-2014年7月28日),是一名美国作家、新闻家、演讲家、现代巫术的女祭司。她曾经供职于美国公共广播电台。2014年,她因子宫内膜癌死于纽约
  • 波澜万丈《波澜万丈》(朝鲜语:파란만장/波瀾萬丈,英语:)是韩国导演朴赞郁在2011年拍摄的一部片长33分钟的短片,1月27日在韩国上映 。这部电影仅用了10天创作,预算为133000美元,80名演职人员参
  • 科索沃波尔耶车站科索沃波尔耶车站(阿尔巴尼亚语:Stacioni hekurudhor në Fushë Kosovë)是科索沃普里什蒂纳州科索沃波尔耶的一座铁路车站。科索沃波尔耶车站是科索沃最大的火车站,也是科索沃铁路公司的总部及科索沃铁路博物馆(英语:Kosovo Railways Museum)所在地。科索沃波尔耶位于科索沃首都普里什蒂纳西南8公里处,科索沃波尔耶车站也是服务普里什蒂纳的主要车站之一。
  • 丹平快速路丹平快速路为深圳市一条南北走向的道路,粤高速编号为S203,公路技术等级为高速公路,由位于深圳市罗湖区的 布心路,爱国路和 沙湾路交汇的布心路口(现正改造成东湖立交)开始,经沙湾,丹竹头,李朗,至龙岗区的平湖鹅公岭立交与平湖大街和 东深公路相接,并有沿东深公路延至东莞凤岗雁田的规划。设计时速为80千米/小时,双向6车道。本路分两期建成,一期(布心路口—白泥坑立交)长9.7千米,于大运会之前的2011年6月2日建成通车。二期(包括一期北延段)由白泥坑经鹅公岭立交至东莞雁田,其中白泥坑至鹅公岭段已于2014年
  • 德怀特·莱曼·穆迪德怀特·莱曼·穆迪(Dwight Lyman Moody,1837年2月5日-1899年12月22日),或译慕迪,美国著名布道家。在芝加哥有间闻名的慕迪圣经学院,就是用来纪念慕迪的。慕迪生于1837年,美国东部麻州北田的乡下地方,九个兄弟姊妹中,排行老六。家境贫穷,四岁时父亲因饮用过量威士忌而逝世,享年四十一岁,当时母亲也只有三十六岁,便要独自抚养九个孩子。她因需要赚取生活费,便把小孩送去学校寄宿,唯独留下年幼的慕迪在身边。因此,小时候的慕迪,不爱看书,只喜欢跟朋友在一起说说笑笑,打打闹闹。在同村落的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