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标:23°27′37″N 121°03′23″E / 23.460264°N 121.056299°E / 23.460264; 121.056299
大水窟(布农语:Oniyap),又名大水窟池,是台湾一座高山湖泊,位于大水窟山东南方约6千米处,地处花莲县卓溪乡与南投县信义乡之交界,为八通关越岭古道必经之地,也是玉山国家公园一处自然景点。
清领时期,总兵吴光亮奉清廷开山抚番政策,率飞虎军开辟中路通过于此,地名分别有二种版本:《台湾通志稿》记载“水崛”,《台湾舆图》记载“架扎”,因此在玉山国家公园调查报告中判定这二处地名应是指现今大水窟。
日治时期也开辟一条八通关越道路通过于此,日人将此地视为全线东段与西段的分界点,大水窟则成为清、日二条古道的交会点。因大水窟地处台中州与花莲港厅之交界点,台湾总督府为治理山地原住民,在大水窟池畔兴建一座外观六角状的凉亭,其功能类似于检查哨,每年三月至十一月会派员驻守,一旁还有立碑写着“州厅界”三字。此外,台湾总督府也在海拔3,150米处兴建大水窟驻在所,座落于南大水窟山东侧的平坦肩棱上,是八通关越岭道沿线所有驻在所之中海拔位置最高。
1980年代,玉山国家公园管理处委托杨南郡进行勘察,发现大水窟营盘址有遗留陶瓷残片,经考究被证实是出自于清咸丰同治年间的福建德化窑产物。
大水窟的海拔高度约3,280米,位于大水窟山与南大水窟山之间鞍部上。水源仰赖降雨以及融雪而来,因地形之故而无缺口外流,为封闭型天然湖泊。就登山路线的位置而言,大水窟是中央山脉纵走与八通关越岭古道之二条路线交叉上,为南北通往大水窟山、达芬尖山以及东西通往瓦拉米、玉山的重要枢纽,因此在距离大水窟200米设有一座大水窟山屋,由太阳能供应其照明电力,入内可容纳24位登山者休憩及住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