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亚伯拉罕诸教
✍ dations ◷ 2025-10-18 10:09:26 #亚伯拉罕诸教
亚伯拉罕诸教,又称亚伯拉罕宗教、亚伯拉罕一神诸教、天启宗教、天启诸教、沙漠一神诸教、闪族一神诸教、闪米特一神诸教、闪米特诸教等,指世界主要的三个有共同源头的一神教──基督宗教(包括天主教、基督新教与东正教)、伊斯兰教与犹太教。如此所称,皆因这三个宗教均给予圣经旧约中的亚伯拉罕(阿拉伯语译作易卜拉欣)崇高的地位,且均发源于西亚沙漠地区,来源于闪米特人的原始宗教。广义的沙漠宗教或闪米特宗教还包括当地或其族群中曾经存在的其他多神宗教,尽管现在通常直接用来指这三种一神教。三大宗教均有信奉唯一真神的教义,也都将亚伯拉罕视为信仰上的始祖。三大宗教的教义整理、解说与推广工作,都是根据神所派遣的大量使者与跟随者(即经文中所说先知、使徒等)所带来与整理的信息来建立,他们也进而推广传述其正统一神信仰的理念。可以说,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均源自同古老的一神教——崇拜宇宙唯一的造物主,信奉者对衪有多个尊名,基督宗教与犹太教在中文名曰上帝、耶和华或雅威,伊斯兰的穆斯林在中文则名曰真主、安拉。根据三大宗教经书《圣经》与《古兰经》,亚伯拉罕(阿拉伯语音译易卜拉欣)有两个儿子:犹太人与阿拉伯人都认为亚伯拉罕(易卜拉欣)是他们的祖先。他本人在基督徒、穆斯林中亦有很高地位。在基督教信仰中,亚伯拉罕是信心之父,《古兰经》中则称易卜拉辛为“众人的师表”(2:124)。尽管阿拉伯人也是闪米特人中的一支,然而,闪米特人的范围很大,一般意义的阿拉伯民族真正形成的时间是在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建立阿拉伯帝国前后。政治上,游牧民族的形成与兴起往往依靠君主、帝国的兴起,如成吉思汗之于蒙古族。阿拉伯民族也是如此,阿拉伯人的帝国并没有保留至今,但有其信仰——伊斯兰教历久不衰。犹太教、基督教认为穆罕默德建立(穆斯林认为是复兴)的伊斯兰教吸收了(穆斯林认为是更正)他们的部分神学内容。仅犹太教圣经记载犹太民族祖先的故事、历史居多,而非普世神学,有别于基督教、伊斯兰教。耶路撒冷(穆斯林称为古都斯)是三大闪米特一神教的共同圣地。历史上于两河流域一带人们从事游牧生活,有部分人四处宣传教义,并主要以口头传颂其所见所闻留世。但后期人类发展出了城市文明后,这些共同累积的传记、神谕等陆续被相关学者以文字记录,汇编整合为经文一体,即圣经中的旧约部分。各大教会并开始吸收各部族信徒、与其他含多神教等争夺谁最正确无矛盾。其中以犹太教派发展最为成功,在巴勒斯坦地区中为最早称王。这些以色列人所创立的犹太教依靠民族信仰优势,势力逐渐增大而陷入腐败,直到经过多年后出现耶稣。他将犹太教视为阶段性、任务已结束的封闭宗教,传递新约。基督教成为古犹太教的新兴教派,编辑而成新约圣经补充了神所教导耶稣的最新教义,并将一神信仰推广至外族人,在罗马帝国的帮助下欧洲成为了基督教世界。不过也因为基督教的修正倾向,继续分裂成多个宗教教派至今。而传统上犹太教认为基督教改变了神的意思,至今不承认基督教与伊斯兰,另外伊斯兰教与基督教一样,伊斯兰教被认为是在吸收了犹太教之后,又与基督教的经典与教义思想的基础上创立的,同样的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不被前两者承认,但伊斯兰教徒即穆斯林也认为前二者误会或更改了古老的一神教内容,前两者传递神谕的任务失败了,他们便以神圣的最后宗教自居。这些从教义上变化经过历史的洗礼,同时带来了政治上与文化上的对立,也造成了宗教战争等冲突。犹太教认为亚伯拉罕与摩西是先知,直接受命于唯一真神(名曰雅威)。耶和华通过摩西,与以色列人订立约定《十诫》,要天选之人希伯来人遵守约定,仅崇拜唯一真神耶和华,耶和华将保佑希伯来人。信仰上,犹太教仅承认《塔纳赫》,即希伯来圣经或称希伯来手稿。犹太教不接受圣子论,他们并不认为耶稣或者穆罕默德是他们的先知,更不是弥赛亚(救世主),并继续等待弥赛亚的来临。基督宗教部分教义源流自犹太教,因而被认为是亚伯拉罕诸教之一,脱胎于公元以一世纪前后,是一个新兴的犹太教派。该教派认为犹太人违背了耶和华与以色列人定的约(即旧约),所以耶和华派祂的儿子耶稣作为弥赛亚(救世主),耶稣更无私地以自己的生命为全人类赎罪,故上帝不仅与以色列人订约,而与全体人类订立“新约”,而耶和华、耶稣、圣灵为同一本体的三种显现,是称三位一体。基督宗教现在可分成几大教派,即天主教、东正教、基督新教。伊斯兰教(在中国早期又称回教)不接受圣子论,穆斯林理解的三位一体不同于基督教的三位一体。按照穆罕默德理解的三位一体(圣母代替圣灵)认为基督宗教内的三位一体(圣父、圣子、圣灵)是错误的,他们仅承认独一真主(名曰安拉)。他们认为安拉每隔一段时间选出一位先知,但仅有使者才被赐予一部经卷,亚丹(阿当)、易卜拉欣(亚伯拉罕)等仅是先知,而穆萨(摩西)、尔萨(耶稣)既是先知又是使者,穆罕默德是安拉选出的最后一位先知,所谓“封印先知”。信仰上,穆斯林相信安拉给人类的启示为口头传授,在抄写的过程中内容现在(指的是约公元600年的世界)已经大部分失传,只有承认其名没有其内容,而较广为人知的有四部:第一部叫做《讨拉特》,有指是旧约中的律法书;第二部叫做《宰蒲尔》,即旧约中的诗篇;第三部叫做《引支勒》,即新约中的福音;第四部叫做《古兰经》。伊斯兰教认为“旧约”与“新约”《圣经》都是安拉赐予的经卷,后赐的经卷对以前的经卷基本是同一核心内容,就是叫人信仰独一真主,可是如要说是进行修正与补充的后卷的存在,那显然是因为前面的经卷已被更改,伊斯兰教认为《古兰经》是安拉发出的最后一部最完善的经卷,是众经中最受保护的。大体来说,后者承认前者,但前者不承认后者。如基督宗教承认摩西、不承认穆罕默德;伊斯兰教承认摩西及耶稣(虽然对耶稣的看法与基督宗教有异);犹太教不承认耶稣及穆罕默德。此外,基督宗教内(特别是新教)也因有不同教派,而对以下每一观点也有不同观点。与其他宗教相比,亚伯拉罕诸教十分重视聚会与组织,因此均具有较强的传播性,特别是基督宗教与伊斯兰教福音的习俗,教徒把传教作为一种使命、大使命,搭配慈善或是利诱手段拉拢信教,因而不少地区的原有宗教因此消失,并且在其传播过程中不乏暴力与歧视性政策。也因此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很多亚伯拉罕诸教之间以及与非亚伯拉罕诸教信仰者的冲突。
相关
- 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拉丁语:nephropatia diabetica;英语:diabetic nephropathy 或 diabetic kidney disease)也被称为金摩尔史迪尔-威尔逊综合征(Kimmelstiel–Wilson syndrome)、结节性糖
- 身高身高,又称身长,是指一个人从头顶到脚底的身体长度。成年人的身高有一个标准范围,并且在同民族同性别内部遵循正态分布。身高的标准范围可以用正态分布中的标准差(σ)定义的z-scor
- rDNA核糖体DNA(Ribosomal DNA,rDNA)是一种DNA序列,该序列用于rRNA编码。核糖体是蛋白质和rRNA分子的组合,翻译mRNA分子以产生蛋白质的组件。如该图所示,真核生物的rDNA包括一个单元段,
- 夏威夷独立运动夏威夷独立运动(英语:Hawaiian Independence Movement )是夏威夷部分原住民发起的争取夏威夷从美国分离,重建独立的夏威夷国家的运动。自1898年美国吞并夏威夷王国以来,部分土著
- 骨盆髋(拉丁语:pelvis),又称腰带、骨盆、盘骨,是一个骨骼构造,位于脊椎末端,连接脊柱和股骨,与四足动物的后肢、双足动物的下肢相连。股骨与腰带在臀部连接处形成髋关节,它是球窝关节。健
- 乙醚乙醚又称依打(Ether音译)、二乙醚或乙氧基乙烷,是一种醚类,分子式为 (C2H5)2O (或简写为 Et2O)。乙醚是一种无色、易燃、极易挥发的液体,其气味带有刺激性,以前被当作吸入性全身麻
- 悬浮固体悬浮固体(英语:Suspended solids、SS;日语:浮游物质)指的是悬浮在水中的固态粒子,可能是以胶体方式存在,也可以是因为水流速度而悬浮在水中。悬浮固体是用来判断水液品质(英语:water
- 类血友病类血友病,温韦伯氏疾病(Von Willebrand disease,简称vWD)、血管性血友病,是人类最常见的遗传性凝血异常疾病,但是也可会在某些情况下得病。致病的原因是缺乏一种血小板凝聚所需要
- 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图雷特氏综合征(英语:Tourette Syndrome、TS),又称抽动症、托雷氏症、杜雷氏症,是一种抽动综合症(Tics)。这是一种遗传性的神经内科疾病,通常发生于学龄前至青春期前。有一部分的患
- 词组短语(英语:phrase),又称词组、片语,是指一个或多个词组成的,具有中心词的语法性质,内部成分在语义和句法上都能搭配,但可能未形成完整命题,也没有语调的一种语法单位。通常一个短语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