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阁学士

✍ dations ◷ 2025-08-29 12:27:53 #内阁学士
内阁学士,中国在清朝创设的中央政府官职。清中期定制后职缺十人,满缺六人、汉缺四人,从二品,例兼礼部侍郎衔,掌敷奏、用玺。清朝入关前的清太宗崇德元年(1636年)五月,定内三院官制,设置内三院学士五人,内国史院及内弘文院各二人、内秘书院一人,作为内三院大学士的辅官。顺治六年(1649年)增设学士于内三院各一人。顺治十五年(1658年)七月,参照明制将内三院改设内阁,仍设内阁学士为内阁大学士之辅官。雍正八年(1730年),定内阁学士品秩为从二品,例兼礼部侍郎衔,员额为满缺六人、汉缺四人,共十人。满内阁学士职掌为敷奏本章、请用御宝。御门听政时进呈“折本”,朝审、秋审时进呈“勾到本”,均由满内阁学士捧至皇帝御前宣奏。请用御宝时与汉内阁学士共同轮值,赴乾清宫请宝。汉内阁学士掌管“批本”、请用御宝。内阁票拟之题奏本章经皇帝御览后发下,由内阁批本处依照钦定票签以红笔批写满文票旨于本面,汉内阁学士再依钦定汉文票签批写汉文票旨于本面。请用御宝时与满内阁学士共同轮值,赴乾清宫请宝。内阁开馆修书时,常以内阁学士兼充副总裁、总纂官等职位。满缺内阁学士遇有缺额,由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奉天府府尹、光禄寺卿、太仆寺卿、通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鸿胪寺卿、太仆寺少卿升任。汉缺内阁学士遇有缺额,由詹事府詹事、少詹事、翰林院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升任,例限以翰林出身的官员补授。内阁学士亦为六部右侍郎及理藩院右侍郎、盛京五部侍郎升转的重要历阶。

相关

  • 殡葬学殡葬学,是建立于生死学基础的学科。殡葬是人类社会相当重要的文化现象与生命礼仪,有营利及非营利事业之特性。殡葬学是学术界对殡葬事业经营管理的研究。内容包括:公墓、火化场
  • 巴布亚皮钦语巴布亚皮钦语(Tok pisin),又叫皮钦语、新美拉尼西亚语、托克皮辛语等,是一种基于英语的克里奥尔语,是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官方语言之一。巴布亚皮钦语的语序基本为主谓宾结构,且巴布
  • 偶氮化合物偶氮化合物是一类含氮有机化合物,通式为R-N=N-R',R/R'为有机基团,可以是芳基或烷基。N=N称为偶氮基。若R/R'都为氢,则成为二亚胺(HN=NH)。以芳香族偶氮化合物最为稳定,也最为常用,π
  • 文化例外文化例外(台湾称作文化免议)是一种为了保护本国的文化不被其他文化侵袭而制定的一种政策。法国最早提出文化例外,许多国家采用文化例外原则虽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效果,但是总体上
  • 细胞凋亡诱导因子凋亡诱导因子(英语:Apoptosis-inducing factor,简称为AIF)是一类进化保守的黄素蛋白。凋亡诱导因子涉及到非胱天蛋白酶依赖型细胞凋亡途径的引发,可以使得细胞的染色体凝聚及DNA
  • 分子间作用力br /分子间作用力(Intermolecular force),亦称分子间引力,指存在于分子与分子之间或高分子化合物分子内官能基之间的作用力,简称分子间力。它主要包括:此外科学家也不断研究新的分子间
  • 双管问题双管问题(英语:double-barreled question)或一题多问,有时也称复合问题,是指在一个问题以合取(且)或析取(或)等方式组合多个子问题,却只允许简单的答案。当回答者只对双管问题回答“是
  • Esub2/sub (地诺前列酮)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 (PGE2)),亦称地诺前列酮(dinoprostone),是前列腺素的一种,发现于1976年。主要用于分娩时软化子宫颈、引发子宫收缩、引产。此外也可以用作堕胎药、刺
  • ʎ̥清硬颚边近音( voiceless palatal lateral approximant)是辅音的一种,用于一些语言口语中。 国际音标中的符号是⟨ʎ̥⟩(清化的⟨ʎ⟩),X-SAMPA符号则为〈 L_0〉。在中国四川省
  • 飞现象飞现象(英语:Phi phenomenon)是一个由马科斯·韦特墨在1912年的一篇期刊文章《Experimental Studies on the Seeing of Motion》所提出的知觉错觉现象(错视)。其中描述一连串静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