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爱沙尼亚号渡轮沉没事件阴谋论

✍ dations ◷ 2025-10-22 18:28:55 #1994年爱沙尼亚号渡轮沉没事件阴谋论
除特别注明外,本文所有时间均以东二区时间(UTC+2)为准。爱沙尼亚号(MS Estonia)是一艘爱沙尼亚籍客轮。1994年9月28日,爱沙尼亚号在芬兰西南部波罗的海海域沉没,造成852人死亡,这是欧洲自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海难事故。爱沙尼亚号于1980年完工,是当时较为现代化的客滚船舶。船长155.4米,宽24.2米,吃水5.6米,满载排水量15,600吨,航速20节,主机功率22,000匹。爱沙尼亚号客轮于1994年9月27日下午7时离开爱沙尼亚的塔林港,沿芬兰湾的航道向瑞典斯德哥尔摩航行,船上共有989人,其中乘客803人、船务人员186人。乘客大多数是瑞典人,包括50多位诺雪平市结伴出游的退休老人、斯德哥尔摩警察局的70多位雇员,还有不少旅游团。船务人员则多为爱沙尼亚籍。据当晚的天气预报,芬兰湾附近海面有暴风雨,风速每秒可能会超过20米,但按照爱沙尼亚号的设计,当日风浪并不会对船只造成威胁。9月28日00:00左右,爱沙尼亚号驶至芬兰湾口于特岛(Utö)附近海面,当时的风速高达了每秒27米,此时轮船突然剧烈晃动,随后船舱便开始进水。28日00:24,爱沙尼亚号发出了第一次、同时是最后一次的紧急呼救信号,00:48,爱沙尼亚号从雷达屏幕上消失,当时位置离塔林港与斯德哥尔摩各约200公里 。由爱沙尼亚、芬兰和瑞典联合专责小组1997年发表的官方调查报告,表示海难原因是船只在恶劣天气中航行速度太快,而船头舱门的锁出问题,经不起巨浪冲击而破开,导致海水从下层停泊车辆的船舱涌入,加上出事后船员反应太慢,酿成巨祸。

相关

  • University of Minnesota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英语:University of Minnesota, Twin Cities),是位于美国明尼苏达州双城区(即明尼阿波利斯及圣保罗)的一所公立大学,为明尼苏达大学系统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
  • 绪斯同骑枪绪斯同(希腊语 ξυστόν),是古代希腊骑兵所用来戳击的骑枪。长约3.5~4.25米,可能因为过长的原因需要两手持用,从庞贝城所发掘出来的亚历山大马赛克镶嵌画显示,绪斯同骑枪也可
  • 水杨苷4,5-triol水杨苷(英语:Salicin,又译杨素或柳醇)是一种从柳树树皮提炼出来的植物生化素,可做为抗发炎的药物。与阿斯匹林结构相似,在体中会被代谢成水杨酸。柳醇在被食用时会释放如
  • 55S核糖体线粒体核糖体是存在于真核细胞线粒体内的一种核糖体,负责完成线粒体这种细胞器中进行的翻译过程。线粒体核糖体的沉降系数介干55S-56S之间,是已发现的沉降系数最小的核糖体。
  • 谭其骧谭其骧(1911年2月25日-1992年8月28日),字季龙,笔名禾子,浙江嘉兴人,是中国著名历史学家、中国历史地理学主要奠基人。谭其骧1923至1926年就读于嘉兴秀州中学,16岁在上海就读于上海大
  • 明度明度(英语:Brightness)指颜色的亮度,不同的颜色具有不同的明度,例如黄色就比蓝色的明度高,在一个画面中如何安排不同明度的色块也可以帮助表达画作的感情,如果天空比地面明度低,就会
  • 慈善慈善是一种善良意愿的社会活动,可能包含布施、救济贫苦、动物保护甚至环境保护等。慈善事业的实践意味着自愿向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作为一种人道主义行为。慈善关系“施予者”
  • 阿尔达希尔一世阿尔达希尔一世(Ardashir I,?—约240年),或名阿尔塔薛西斯(Artaxerxes)伊朗萨珊王朝的创建者,第一位“众王之王”(约226年—约240年在位)。阿尔达希尔一世生于伊朗南部法尔斯省的显赫
  • 艾米莉艾米莉·简·勃朗特(英语:Emily Jane Brontë,1818年7月30日-1848年12月19日),19世纪英国作家与诗人,著名的勃朗特三姐妹之二姐,世界文学名著《呼啸山庄》的作者,而且这其实也是她一
  • 黄埔军校黄埔军校旧址位于中国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内,原为清朝陆军小学堂和海军学校校舍。1924年(民国13年)6月16日,孙中山在苏联顾问帮助下,创办了培养军事干部的学校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