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船政学堂

✍ dations ◷ 2025-10-21 00:37:59 #福州船政学堂
船政学堂,源自1866年(清同治五年)清朝船政大臣沈葆祯于福建福州马尾港所设的海军学院,又称“福建船政学堂”、“福州船政学堂”或“马尾水师学堂”。船政学堂最初称“求是堂艺局”,是专门为福建船政培训人材而设。学堂成立之初即聘用外国教习教授造船、航海等专业知识,毕业生中优异者更会被派往西欧各国深造。船政学堂被称为中国海军摇篮,除了是近代中国首家海军及航海学院外,它亦是首家现代军事学院,和首家现代专业院校。船政学堂的毕业生不少成为北洋海军的高级将领外,部分亦成为中国近代的著名知识分子。船政学堂壹支为前学堂习造船、后学堂习航海;另壹支为绘事院、艺圃。前学堂、后学堂演变为海军制造学校、海军学校、海军飞潜学校,1949年迁台,现为中华民国海军军官学校;艺圃后改称海军艺术学校,以后又改名“福建省立高级航空机械商船职业学校”,延续至1949年后,1952年8月,因院系调整高航停办,原有航海专业学生转至“国立福建航海专科学校”(现大连海事大学);造船专业学生转至“上海船舶工业学校”(现江苏科技大学)。自1842年(清道光二十二年)鸦片战争起,中国在科技上落后于西方的现实逐渐明显。必须学习西方技术以达“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想法亦渐为朝野所认同。以学习西方技术的洋务运动于同治初年(1860年代初期)开始兴起。1866年,时任闽浙总督的左宗棠,奏准于福建福州成立船政局,制造船舰及相关火炮等军械。同年左宗棠调往陕甘总督,船政大臣由沈葆祯继任。福建船政选择在马尾为基地,兴建船坞及相关海军设施,从欧洲聘请工匠及教习教授造船。在建造造船基地的同时,沈葆祯亦非常着重培养船政及海军人材。故此在1866年同时成立“求是堂艺局”,招募年青人教育成造船或航海人材。首次考试由沈葆祯亲自在1866年主持,考生多为清贫子弟,获首名取录之考生为严复。首届60多名学生于1867年(清同治六年)2月于福州城内定光寺开始上课。1867年夏“求是堂艺局”搬至马尾,1872年左宗棠的奏折仍称为“求是堂艺局”,分成法国与英国两个学堂,向法国学习制造,向英国学习航海技术,形成“一局两学堂”。后来因为“制造学堂”位于船政衙门之前,“驾驶学堂”位于衙门之后,所以又称“前学堂”及“后学堂”。前学堂教授造船、轮机及设计,后学堂教授航海及驾驶。学堂由外国聘用之导师教授,使用外语授课及用原文书本。造船方面学习法国,故此前学堂由法国导师教授,科目包括法文、几何、数学、微积分、物理、机械等。航海则学习英国,故学堂由英国导师教授,科目包括英文、数学、几何、天文、地理、航海理论等。而射击、兵操、中文经史则为必修。由于学堂主办者以及管理人员并不懂得海军运作,也不知道怎样培养海军素质,聘请外教能力有限,该校并无足够的海军课程。学堂学制为期5年,毕业后,前学堂学生派往船厂实习监工,后学堂学生则要上训练舰实习驾驶。成绩最优异者之后再被送往欧洲学习,造船学生派往法德各大船厂,驾驶学生派往英国皇家海校深造后再入英国海军任见习官(英语:midshipman)。中法战争后南洋舰队损伤大半,正好北洋舰队需要人才,李鸿章便把南洋舰队的人力北调。而南洋舰队的人员又都是从“马尾”毕业的,在这种情况下,北洋舰队清一色都是从“马尾”训练出来的人物。若说甲午战争是李鸿章“以一人敌一国”,则黄海海战便是“马尾”“以一校、一级敌一国”了。船政学堂自1866年一路开办至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福建船政停办为止,毕业生共628名。辛亥革命后,船政前学堂于1913年改为海军制造学校,后学堂改为海军学校,隶属于海军部。1926年,海军制造学校与海军飞潜学校(1920年设立)同时并入马尾海校。船政学堂初年要求严格,教授内容学、术并重,在当时的中国是最为现代化、最为西化的学校。其后各地先后成立的海军院校,俱以船政学堂为模式。清政府在1888年创设北洋海军,所用之人材几乎全部来自船政学堂。除了提督丁汝昌并非海军出身,北洋海军各舰管带、帮带,自总兵以下都是来自船政学堂。当中尤以船政学堂第一届尤为人材辈出,以至史学家唐德刚称中日黄海海战为“以一校一级战一国”。就算到了民国成立后的中国海军,仍然存在的福建派别,亦是出于船政。英国海军军官寿尔评论此校学生: .mw-parser-output .templatequote{margin-top:0;overflow:hidden}.mw-parser-output .templatequote .templatequotecite{line-height:1em;text-align:left;padding-left:2em;margin-top:0}.mw-parser-output .templatequote .templatequotecite cite{font-size:small}“他们是虚弱孱小的角色,一点精神或雄心也没有,在某种程度上有些巾帼气味。……下完课,他们只是各处走走发呆,或是做他们的功课,从来不运动,而且不懂得娱乐。大体来说,在佛龛里被供着,要比在海上警戒,更适合他们。”他发现学生们“不喜欢体力劳动,因为怕弄脏手指”,连常规海军军校需要的爬桅杆训练也不愿意做。马尾船政前后两学堂历届毕业生,共毕业学生659名。

相关

  • 杀菌药杀菌药(英语:bactericide agent/drug)是指具有能将细菌杀灭药效的抗菌药物。抑菌药是与杀菌药相对的一个概念。抑菌药与杀菌药的不同之处在于抑菌药通过抑制细菌增殖发挥药效,而
  • 权力屈服实验米尔格拉姆实验(英语:Milgram experiment),又称权力服从研究(Obedience to Authority Study)是一个针对社会心理学非常知名的科学实验。实验的概念最先开始于1963年由耶鲁大学心理
  • 酮体酮体(Ketone bodies)是在身体饥饿、禁食或某些病理状态(如糖尿病)下产生的一类化合物,它包括丙酮、乙酰乙酸和β-羟丁酸三种化合物,不过严格意义上来讲,β-羟丁酸是一种羟基酸,而非
  • 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SOM)是指土壤内所含的有机物质,这些物质是由处于不同分解阶段的植物和动物体残渣、土壤生物的细胞和组织、以及由土壤生物合成的物质所组成的。土壤有机质对土壤物
  • 1982年1982年国际足联世界杯于1982年6月13日至7月11日于西班牙举行,本届比赛的规程与上届有所改变:首次由24队参加决赛阶段,共分成6组。各组前2名(共12队)进入第2轮,然后再分成4组。各组
  • 拉希德·辛亚耶夫拉希德·阿利耶维奇·苏尼亚耶夫(俄语:Рашид Алиевич Сюняев,1943年3月1日-),俄国天体物理学家,鞑靼人,吸积盘理论的开拓者,并在1972年和雅可夫·泽尔多维奇一起提
  • 吉奥克威廉·弗朗西斯·吉奥克(William Francis Giauque,1895年5月12日-1982年3月28日),美国化学家,1949年因对物质在接近绝对零度时表现出的性质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他在加州大
  • 安定药抗精神病药(英语:antipsychotic),是抗精神失常药的一种。可在不影响意识清醒的条件下,控制兴奋、躁动、幻觉及妄想等症状。因常主要用于精神分裂症,故也称精神分裂症药。抗精神病
  • 浊舌唇塞音是一种罕见的辅音,用于一些口语中。几内亚比绍的Bijago语(英语:Bijago language)中有此音。该音亦见于一些发音障碍。在国际音标中,该辅音以符号或来表示。浊舌唇塞音
  • 仓鼠仓鼠,又名地鼠,是仓鼠亚科(学名:Cricetinae)动物的通称。共七属十八种,主要分布于亚洲,少数分布于欧洲,其中中国有三属八种。目前,仓鼠多被当作家庭的宠物饲养,另外也因为易于人工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