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字母

✍ dations ◷ 2025-08-03 23:01:52 #拉丁字母
汉字拉丁化是指将汉语改用拉丁字母书写。汉字本身是语素文字,拉丁化将把汉字废除,改造为拉丁字母书写的全音素文字。支持者希望以此在短期内大幅增加中国人民的识字率,亦有利于中西方交流。 但是事实上,由于拉丁字母与汉字是南辕北辙的两种系统,拉丁化不仅会丧失汉字阅读速度高的优点,也自断文化的根源,加上大部分语言学者的反对,拉丁化过程并不顺利,汉字没有办法被取代,而取折衷的“简化字”方案,现在拉丁字母主要是替汉字进行标音或转写以做为辅助。中西方的交流很早就有了,而不同的文化交流需要语言的沟通,汉字拉丁化可以实现西方人对中国的了解。近代以前,汉字的拉丁化基本由西方人进行。近代中国遭受了一系列的变故,彻底打破了中国固有的文化自豪感。中国近代的一些思想家认为中国古代的一些历史遗留阻碍了中国的发展,包括孔子思想、礼教等,其中也包括汉字。汉字由于字数众多,学习前期比较费劲,而且早期文字没有规范,由于师承不同,字的具体写法也稍有不同,但这并不影响交流。近代科学大量引入中国,有人认为,汉字在这些概念面前变得不够使用。但是事实上,汉字虽然在早期学习阶段要花更多精力,但学到后面,学习各门学科反而更加轻松。这是因为常用汉字只有三千多个,各行各业的术语、科技词汇等等绝大多数都是采用这三千多个字组合构词,科技词汇中的非常用字多数是形声字,同样易学易记,有利于汉语学习者学习各种知识。而英语等语言虽然在学习前期比汉语简单,但由于英语直接引入了各种语言的词汇,而且在专业领域采用拉丁-希腊词根构词法而不是本族语言构词法,使得学到后面难度陡增(况且英语拼写不规则)。由于新文化运动影响,汉字改革遂成为某些学者的观点,其中刘半农、鲁迅等提倡尤甚。最早的汉字拉丁化的实践来自于中西方的交流,若要介绍中国的一些地名、人名或其他固有名词到西方,必会涉及汉字拉丁化的问题。早先天主教士以拉丁文译写官话名词,后来明清西方传教士为了学习汉字和传教的需要,开始系统地用拉丁字母给明清音系官话汉字注音。法国远东学院拼音是法语中最常用的汉语译写法,是法国远东学院的汉学家顾赛芬神父于1902年制定的。同时法国远东学院以及青岛德国人也分别采取基于本国语音系统的汉语标音系统。1926年,林语堂、钱玄同、黎锦熙、赵元任等人制订国语罗马字,曾由当时南京的中华民国大学院于1928年正式公布,是中华民国第一套法定的拉丁化拼音方案,特点是用字母的拼法来表示汉语的声调,然而由于流传时间较短,影响有限。国语罗马字有鉴于中文同音字过多的困扰,引入了改变拼法标四声调号的概念来作为国语罗马字的原则。其特色就是可以使外人能够较为自然的区分声调不同的中文字,减轻同音不同调对外人的困惑。这也是当时唯一一套以拼法而非数字符号来区分四声的汉语标音系统。直至今日,陕西的译名仍常被译为“Shaanxi”,其中重复元音a表示上声就是国语罗马字的原则。1931年,由瞿秋白、吴玉章等人制订拉丁化新文字。拉丁化新文字和国语罗马字是拉丁字母式汉语拼音方案中比较完善的两个方案,大大超越了之前的各种方案。当前汉语拼音方案吸取了以往各种拉丁字母式拼音方案的优点,是在它们的基础上发展下来的。唐德刚在《胡适杂忆》论及汉字的拉丁化时,认为方块字维系了中华民族的统一:“我们有了方块字教育愈普及,则民族愈团结;民族愈团结,则政治统一便愈容易推动。政治、文字、教育有其一致性,它也就限制了方言的过分发展。如今世界,四个人之中,便有一个是‘炎黄子孙’,岂偶然哉?文艺复兴以后的欧洲便适得其反。他们教育愈发达,则方言愈流行;方言愈流行,则政治愈分裂。这就是今日白鬼种族繁多之所以然也。这也就是两种不同文字‘偶然’的发展,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所发生不同的‘必然’后果!”(193页)汉字拉丁化有其政治的成分,也是一种社会思潮。现在只是提供认识汉字,输入汉字等的一种辅助手段。用拉丁字母注音,易于学习,现在中国的小学生基本依此来学习汉字的读音。而国家也借此进行了语音的统一。此外,由于汉语的其中一特性为词语多只有二三音节,当中多有同音异字。因此以拉丁字拼音写成的文章阅读相对困难,阅读的速度亦大幅下降。例如日文使用平假名、片假名拼音,仍然需要使用汉字以增加文章的阅读速度。加上电脑输入已弥补书写的缺点,进一步减少汉字拉丁化的优点。但是,由于汉字在中国各个地区,乃至日本(日本汉字)韩国(韩国汉字)读音都不相同,汉字实际上应该是一种语素文字,由于汉字拉丁化,汉字方言读音拉丁化,还有日韩的拉丁文汉字读音,造成了很大的混乱。汉字文化圈中方言文字的拼音化除台语现代文外,比较普及的另有在中亚吉尔吉斯的东干族人所使用的东干文(东干文:Хуэйзў йүян 汉字转写:回族语言),以及越南所使用的越南国语字。东干语以陕西及甘肃的地方话为基础,杂以俄语、中亚各国的语言及阿拉伯语,当前以西里尔字母来拼写。而越南拼音文字全面使用滥觞于法国殖民统治时期,越南语用拉丁字母以音节为拼音的基本词素,使用上近似于汉语拼音化的形式。

相关

  • 心房心房(拉丁语:Atrium)旧称䆝,是构成心脏腔室的一种。心脏分心房与心室,分别负责接收 左心房则可根据胚胎来源被分为左心耳和左心房窦。和原始静脉窦右角发展而来的腔静脉窦。在右
  • 认识逻辑认识逻辑是关心与知识有关的推理的模态逻辑子领域。(认识这个词的希腊语是 Episteme)。它应用于哲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和其他领域。认识逻辑的基本模态算子通常写为 K,
  • 猫熊亚科熊猫亚科(学名:Ailuropodinae)是食肉目熊科动物的一个演化支,包括了现存的大熊猫属(Ailuropoda)及史前的始熊猫属(Ailurarctos)、郊熊猫属(Agriarctos)、印度熊属(Indarctos)、克氏熊猫
  • 气炸锅气炸锅(英语:Air fryer)为一种电子炊具,是对流恒温烤箱(英语:Convection oven)的缩小版。原始专利由Turbochef Technologies于2005年申请,主要针对大型连锁酒店和饮食店。2010年,飞利
  • 关塔那摩湾坐标:19°54′N 75°9′W / 19.900°N 75.150°W / 19.900; -75.150关塔那摩湾(西班牙文:Bahía de Guantánamo;英文:Guantanamo Bay)位于古巴东南端关塔那摩省。北纬19.54度,西经
  • 第一哲学沉思集《第一哲学沉思集》(副标题为其中论证上帝的存在和灵魂的不灭)是法国哲学家勒内·笛卡儿所著的一本哲学论文选集,以拉丁语首次出版于1641年。由吕纳公爵(Duc de Luynes)翻译的法
  • 马里北部冲突马利政府法国乍得  布隆迪  加蓬  南非  卢旺达  坦桑尼亚  乌干达  中国  德国  瑞典支持:非国家的武装组织6,000-7,000人(战前:约12,150人) 3,000人 2,000人 1,200
  • 东方日报东方日报可以指:
  • myocardial infarction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简称MI、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简称AMI),旧称心肌梗塞,是一种急性及严重的心脏状态。其成因是部分心肌的血液循环突然中断,心肌因无法得到
  • 种牙植牙(英语:Dental implant)是一门以人工牙根安装假牙以弥补缺齿的牙齿修复技术。人工牙根又称为植体,植体会透过手术置入于缺齿位置的牙槽骨内,植体用作代替自然牙的牙根成为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