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赤

✍ dations ◷ 2025-02-24 23:35:43 #刻赤

刻赤(乌克兰语:Керч;俄语:Керчь;克里米亚鞑靼语:Keriç;古东斯拉夫语: Кърчевъ; 古希腊语: Παντικάπαιον ; 土耳其语:Kerç)为克里米亚城市,位于克里米亚半岛的东侧的刻赤半岛上,人口为147,033(2014)。

2,600年前,由希腊人来到这里并殖民(参见前罗马时期克里米亚的希腊人(英语:Greeks in pre-Roman Crimea)),这是希腊人在克里米亚最早的据点之一。刻赤在20世纪20年代发展迅速。二战期间,刻赤成为了苏德之间的主要战场(刻赤半岛战役)之一。

如今,刻赤是克里米亚半岛上最大的城市之一,是刻赤海峡中最重要的港口,也是半岛中重要的工业、运输与旅游中心之一。

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后乌克兰和俄罗斯均主张为自己领土。

考古学证据表明,该地区在公元前17-15世纪就有人类居住。

刻赤的城市历程开始于前7世纪,一支来自米利都的殖民队在现代刻赤的地点建立了一座城邦,并将其命名为潘提卡彭,其卫城就是当今的米特里达山(英语:Mount Mithridat)。此后潘提卡彭逐渐征服了周边的诸城邦,在前480年左右成为了博斯普鲁斯王国的首府。在米特里达梯六世执政期间,潘提卡彭曾经成为了更具有影响力的本都王国的首府

潘提卡彭由于处于欧洲和中亚贸易的十字路口,因此发展极其迅速。主要从事粮食和腌鱼的出口以及酿酒业。此外,潘提卡彭能自行铸造钱币。根据现存的史料记载,如今水量已经很小的Melek-Chesme河在博斯普鲁斯王国时期是可通航的,海洋用桨帆船都可以进入这条河。从民族成分上来说,潘提卡彭最多的是斯基泰人,其次是萨尔马提亚人。

在公元1世纪,潘提卡彭受到东哥特人的入侵。375年,这座城市被匈人毁灭。

此外,前6世纪上半叶,爱奥尼亚人在潘提卡彭的东北4公里处建立了名为Myrmekion(英语:Myrmekion)的城市,如今这座城市在刻赤的东部。

6世纪以来,潘提卡彭一直处在拜占庭帝国的统治之下。查士丁尼一世时期,在当地建造了一座名为博斯普尔(Bospor)的城堡,作为希腊正教会的博斯普鲁斯主教教区(英语:Bosporus (see))的心脏。576年,潘提卡彭抵御住了一次来自突厥人和匈人部落乌提古尔(英语:Utigurs)的围攻。

7世纪,这座城市被可萨人占领,并根据突厥语“karşı”被命名为刻赤,意为“对面”。可萨时期刻赤的主要官员为吐屯,基督教为城市中的主流信仰。刻赤的圣若翰洗者大教堂建立于717年,是乌克兰地区最古老的基督教堂。

随着10世纪可萨人的衰落以及基辅罗斯的崛起,刻赤成为了可萨汗国的中心。最终,1016年,可萨汗国在拜占庭帝国和基辅罗斯的攻击下灭亡。

10世纪以来,刻赤成为斯拉夫人的领地。刻赤成为了罗斯诸国、克里米亚、高加索以及东方诸国的贸易中心。

13世纪,刻赤连同整个克里米亚受到蒙古人的入侵。蒙古人的统治结束之后,1318年,刻赤变成热那亚的一个殖民地,成为了一个主营制盐和渔业的海港。

1475年,刻赤成为了奥斯曼帝国的领土。在奥斯曼统治期间,刻赤沦为了奴隶市场,并进入了衰退期。并且在此期间刻赤长期受到扎波罗热哥萨克的侵扰。

为了应对俄罗斯人在亚速海地区实力的不断膨胀。奥斯曼人在刻赤海峡的海岸处建立了叶尼卡尔要塞(英语:Yeni-Kale),1706年完工。1771年俄罗斯帝国出兵克里米亚并接近刻赤,奥斯曼帝国决定放弃抵抗,根据库楚克开纳吉和约,刻赤城以及Yeni-Kale城堡并入俄罗斯领土,奥斯曼势力几近退出克里米亚。

1790年,在海军上将费奥多尔·费奥多罗维奇·乌沙科夫的指挥下,俄罗斯海军在刻赤海峡海战(英语:Battle of Kerch Strait (1790))中击败了土耳其舰队。

由于良好的地理位置,自1821年以来,刻赤成为了重要的贸易和渔业港口。考古博物馆和教育机构林立。利用刻赤半岛丰富的铁矿资源,一家铁制品工厂在1846年开始运营。

1855年,克里米亚战争中,刻赤被英国军队摧毁。

19世纪末期,大量机械厂、水泥厂、罐头食品厂和卷烟厂出现。1900年,刻赤通了火车,刻赤海峡的航路也得到了扩展。此时刻赤人口已经达到了33,000。

经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内战,刻赤的城市状况有所衰退,但在20世纪20年代开始复苏,多门类的工业,特别是铁矿开采和冶金,开始迅猛发展,直至1939年,刻赤的人口达到了104,500。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刻赤成为了苏联红军与法西斯军争夺的地点。经过了激烈的拉锯,刻赤于1941年11月被德军占领。12月26日,苏军第302步枪师(英语:302nd Rifle Division (Soviet Union))在刻赤的西南角登陆,31日重新夺回了刻赤。1942年,德军再次占领刻赤。在刻赤半岛战役(英语:Battle of the Kerch Peninsula)中,苏军死伤及被俘总计160,000人。1943年10月31日,又一次苏联海军的登陆作战开始,刻赤于1944年4月11日重新被苏联收复。

德国侵略者总共杀死了15,000名刻赤市民,此外还驱逐了14,000人。在纽伦堡审判中,德军在刻赤的种种恶性的证据被悉数公开。战后,刻赤被授予了英雄城市的殊荣。

城市郊外的Adzhimushkay采石场是对抗侵略者的游击战根据地(Adzhimushkay采石场保卫战(英语:Defense of the Adzhimushkay quarry))。数千名士兵和难民在这里避难并随时准备反抗。许多人就此长眠地下,其中一部分死于德军毒气攻击。如今在Adzhimushkay采石场的旧址有一座纪念碑,纪念这些为保卫祖国而牺牲的人们。

刻赤具有亚热带湿润气候,凉爽到寒冷的冬季和温暖到炎热的夏天。

相关

  • 马拉加斯语马拉加斯语 (Malagasy,maa.laa.gaas) 是一种南岛语系语言,为马达加斯加的官方语言之一,马拉加斯语接近于婆罗洲南部,南加里曼丹巴里托河一带的语言,尤其是有90%词汇与玛安延语(英语:M
  • 脑苷脂脑苷脂(英语:Cerebroside)是最早被发现的鞘糖脂,因发现于人脑而得名。由神经酰胺的1号位羟基被糖基化而得。其中的糖基可以是葡糖或半乳糖,它因此又分为葡糖脑苷脂与半乳糖脑苷脂
  • 蚊科蚊科(学名:Culicidae)是昆虫纲双翅目之下的一个科。该科生物通常被称为蚊或蚊子,是一种具有刺吸式口器的纤小飞虫。绝大多数蚊科的雄蚊以植物汁液为食,雌蚊则外寄生于其他生物表
  • 海地总统海地政府与政治 系列条目海地国家元首列表介绍的是海地历任总统和元首。在1806年至1820年,海地分裂为海地国、海地王国和海地共和国。阿根廷总统 · 巴拉圭总统 · 巴拿马总
  • 越南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越南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越南语:Đại hội đại biểu toàn quốc lần thứ X Đảng Cộng sản Việt Nam/.mw-parser-output .han-nom{font-family:"Nom Na Tong"
  • 盖希特峰坐标:47°27′57″N 10°38′22″E / 47.46583°N 10.63944°E / 47.46583; 10.63944盖希特峰(德语:Gaichtspitze),是奥地利的山峰,位于该国西部,由蒂罗尔州负责管辖,属于阿尔高阿尔
  • 安迪·马提Andy Manuel Marte(1983年10月21日-2017年1月22日)是一位多米尼加籍职业棒球三垒手。他曾效力美国职棒大联盟亚特兰大勇士队、克里夫兰印地安人队,以及亚利桑那响尾蛇队。他也曾
  • 邹泰 (武术家)邹泰,一作周泰,清末广东湛江武术家,外号“铁头”(周铁头),以八卦棍、软绵掌驰名,有“岭南棍王”的称号。按朱愚斋所说,邹泰是广东十虎之一。但依照我是山人(陈劲)在武侠小说《武坛二虎
  • 白玉堂白玉堂是清朝艺人石玉昆口头创作的评书《三侠五义》中的人物,五义之一。绰号锦毛鼠。长兄白锦堂是因救大哥卢方才会被万箭射死。白玉堂是金华人氏,外表英俊,个性心高气傲,率性而
  • 巴伐利亚的阿达尔贝特 (1828-1875)巴伐利亚的阿达尔贝特(德语:Adalbert von Bayern,1828年7月19日-1875年9月21日),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一世的幼子。1856年,阿达尔贝特与西班牙配国王法兰西斯科的妹妹艾玛莉亚(英语: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