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速降线问题

✍ dations ◷ 2025-11-15 22:09:23 #曲线,数学问题

最速降线问题,又称最短时间问题、最速落径问题,是探讨在重力作用而忽略摩擦力的情况下,一个质点在一点A以速率为零开始,沿某条曲线,去到一点不高于A的B,该以何种曲线行进才能令所需的时间最短。在部分欧洲语言中,这个问题称为Brachistochrone,即希腊语中的“最短”(brochistos)和“时间”(chronos)。这条线段就是摆线,可以用变分学证明。

1638年,伽利略在《论两种新科学》中以为此线是圆弧。约翰·伯努利参考之前分析过的等时降落轨迹,证明了此线是摆线,并在1696年6月的《博学通报》发表。艾萨克·牛顿、雅各布·伯努利、莱布尼兹和洛必达都得出同一结论,即正确的答案应该是摆线的一段。除了洛必达的解外,其他人的解都在1697年5月的《博学通报》出现。

费马原理说明,两点间光线传播的路径是所需时间最少的路径。约翰·伯努利利用该原理,对此问题进行解决。

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可以导出在恒定重力场中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满足

式中y表示物体在竖直方向上下落的距离,g为重力加速度。通过机械能守恒可知,经不同的曲线下落,物体的速度与水平方向的位移无关。
通过假设光在光速v在满足: v = 2 g y {\displaystyle v={\sqrt {2gy}}} 后达到了最大速度,则

整理折射定律式中的各项并平方得到

可以解得对有

代入v和vm的表达式得到

这是一个由直径为的圆所形成的倒过来的摆线的微分方程。

约翰的哥哥雅各布·伯努利说明了如何从二阶微分得到最短时间的情况。一种现代版本的证明如下。
如果我们从最短时间路径发生微小移动,那么形成三角形满足

不变求微分,得到

最后整理得到

最后的部分即二阶微分下距离的改变量与给定的时间的关系。现在考虑下图中的两条相邻路径,中间的水平间隔为。对新旧两条路径,改变量为

对于最短时间的路径,两个时间相等,故得到

因此最短时间的情况为

在垂直平面上,自原点 ( 0 , 0 ) {\displaystyle \left(\,0,\,0\right)} 至目的地 ( x 1 , y 1 ) {\displaystyle \left(\,x_{1},\,y_{1}\right)} 的最速降线具有以下数学形式:

这里的 y {\displaystyle y} 座标轴方向向下,且 y 1 0 {\displaystyle y_{1}\geq 0} θ {\displaystyle \theta } 为此摆线参数表达式的参数,原点处 θ = 0 {\displaystyle \theta =0}

物体自原点沿最速降线滑至 θ = θ 1 {\displaystyle \theta =\theta _{1}} 处所需的时间可由以下积分式给出:

利用 d s = d x 2 + d y 2 {\displaystyle ds={\sqrt {\mathrm {d} x^{2}+\mathrm {d} y^{2}}}} 以及 v = 2 g y {\displaystyle v={\sqrt {2gy}}} ,并以 θ {\displaystyle \theta } 作为参数,整理后得

自此摆线的参数式中易知 y {\displaystyle y} 的最大值为 k 2 {\displaystyle k^{2}} ,此值必须等于摆线的绕转圆直径 2 r {\displaystyle 2r} ,因此

现假设终点与原点直线距离   l   {\displaystyle \ l\ } ,且终点对原点的俯角为 ϕ {\displaystyle \phi } 。利用此摆线的参数式,可知

利用 l {\displaystyle l} 的关系式求出 r {\displaystyle r} ,并代回下滑时间中,得

综合上述,讨论在   l   {\displaystyle \ l\ } 已知的情况下,下滑时间 t {\displaystyle t} 与俯角 ϕ {\displaystyle \phi } 的关系为

相关

  • 约翰·巴科斯约翰·华纳·巴科斯(英语:John Warner Backus,1924年12月3日-2007年3月17日),美国计算机科学家,是早期高阶语言(High-level Language)FORTRAN的发明小组组长。他提出了BNF(用来定义形
  • 彗星型客机德·哈维兰“彗星”(De Havilland Comet,D.H 106)是由英国哈维兰公司研发的喷气式客机。亦是全球首款以喷射引擎为动力的民用飞机,外表以0.5毫米的铝制蒙皮包覆,且可飞行至10000
  • 免疫记忆功能免疫(英语:immunity),指生物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物质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其中包括特异性免疫(后天免疫系统)与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免疫系统)。“免疫”一词,最早见于中国明代医书《免疫类
  • 双唇挤喉音(Bilabial ejective)是辅音的一种,用于一些口语中。用于表示此音的国际音标(IPA)是⟨pʼ⟩,其等价的X-SAMPA音标为p_>。双唇挤喉音的特征包括:除了以下列出的语言以外,此
  • 宅地法《宅地法案》(Homestead Acts),又译《份地法》、《移居法》,是1862年美国联邦政府颁布的针对农业发展,以很低的价格转让或无偿分配国有土地的一系列法案。仅这一系列法案中的第一
  • 柴桢战役美国等国正式介入之后美国撤出至南越灭亡柴桢战役(英语:Battle of Svay Rieng)是越南战争后期南越签订《巴黎和平协约》后,在1974年4月27日至5月2日对北越的一场战斗,亦是南越对
  • 勇闯夺命岛《勇闯夺命岛》(英语:The Rock)是一部于1996年上映的美国动作片,为迈克尔·贝执导,唐·辛普森与杰瑞·布洛克海默监制。由肖恩·康纳利、尼古拉斯·凯奇与艾德·哈里斯等人主演。
  • 海蛄虾海蛄虾是多种栖息于海底泥沙、类虾形的甲壳类动物的总称。 这些物种本来曾放在十足目腹胚亚目之下的“海蛄虾下目”,但这个分类现时已弃用,因为研究显示原来在这个下目之下的
  • 威廉·戈德温威廉·戈德温(William Godwin,1756年3月3日-1836年4月7日),英国记者、哲学家、小说家。被认为是效益主义的最早解释者之一和无政府主义的提出者之一。 以其同一年内(1793年)发表的
  • 泰诺 (药品)泰诺(英语:Tylenol,/ˈtaɪlənɒl/)是一个镇痛药药品品牌,该药品可以减缓发热和减轻过敏、感冒、咳嗽、头痛和感冒等症状。泰诺最初的有效成分是对乙酰氨基酚,常见于镇痛药和解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