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哩咧

✍ dations ◷ 2025-09-02 03:45:58 #台湾流行语

“哇哩咧”一词是在台湾社会所创始的流行语言,(又作哇哩勒、哇哩列等均同义)意指一种惊讶或惊奇、奇特的事情发生时所脱口而出的俚语、表示语气的字囊。“哇哩咧”一词在修辞学上属于惊叹词(感叹词),基本上字根是由台语“我你”(guá lí)的音译白字演变。

在台湾,“哇哩咧”一词的创始者已不可考,源自于台语。最早在1970年代有“哇塞”(台语“我使..”)的说法。在2001年出现此流行语言的说法。其念法为“ㄨㄚ ㄌ一 ㄌㄟ”。当时“哇哩咧”与“ㄅㄧㄤˋ”、“酷毙了”等流行语同时出现,随后便有许多广告业者、书籍封面、电视媒体和互联网上也都用此词作为标题或主打句子。自此“哇哩咧”在台湾社会的次文化上逐渐兴盛。同时也有移用到其他国家的现象。

“哇哩咧”有时用在讶异、带有一点负面、又想表示风趣的感觉,例如,听到有人打架,可能不会太惊讶,但听到有人打架,且打到出人命,就会迸出“哇哩咧”的惊讶语气。

从2002年到2004年间,哇哩咧一词更加盛行,台湾的中小学生更是满口“哇哩咧”。到2005年后,哇哩咧慢慢被更新颖的流行语言取代,但是也变成普及的感叹词,大人小孩都知道哇哩咧一词的意义。一直到2005年至2006年,哇哩咧已经是台湾大人小孩普遍知道的惊叹说法。

相关

  • 无地王约翰约翰(英文:John,1166年12月24日-1216年10月19日),英格兰国王,由1199年到1216年在位。亨利二世第五子,母亲为阿基坦的埃莉诺,而幼王亨利、狮心王理查、布列塔尼公爵若弗鲁瓦二世则是约
  • 赫斯瓦尔特·鲁道夫·赫斯(Walter Rudolf Hess,1881年3月17日-1973年4月12日),瑞士医生。由于发现间脑的对内脏的调节功能而获得194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01年:贝林  1902年:罗
  • 王启明王启明(1934年7月3日-),中国光电子学家。生于福建。195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 克里斯蒂安·弗雷德日克里斯提安·弗里德里希·尚班,HFRSE(德语:Christian Friedrich Schönbein,1799年10月18日-1868年8月29日),德裔瑞士化学家,1845年制出了硝化纤维,1840年发现了臭氧。克里斯提安·弗
  • 提婆龙树、圣天、无著、世亲、陈那、法称、释迦光、功德光 【其他】─《入中论》《释量论》《俱舍论》《现观庄严论》《戒律本论》【其他】─ 《提婆(梵语:आर्यदेव,Arya-d
  • 2007年安德烈亚诺夫群岛地震2007年安德烈亚诺夫群岛地震发生于2007年12月19日09:30:30(UTC),规模 Mw 7.2。震中座标是51°29′42″N 179°28′23″W / 51.495°N 179.473°W / 51.495; -179.473,位在阿留申
  • 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口数之比,通常以年为单位计算,用千分比来表示,计算公式为: 人口自然增长率 = (年内出生人数 - 年内
  • 汉斯·菲舍尔汉斯·菲舍尔(德语:Hans Fischer,1881年7月27日-1945年3月31日),德国有机化学家,1930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汉斯·菲舍尔1881年7月27日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他先后在斯图加特和威
  • 白利糖度白利糖度(Degrees Brix,符号°Bx)是测量糖度的单位,代表在20°C情况下,每100克水溶液中溶解的蔗糖克数。Balling刻度最早由波希米亚化学家Karl Balling所提出。Brix刻度则是在Bal
  • 南斯拉夫祖国军南斯拉夫祖国军(Jugoslovenska vojska u otadžbini,JVUO),是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于南斯拉夫地区活动的抗德游击部队。他们另一个较为人熟知的名字是“切特尼克”(Četnici),意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