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婆罗洲猩猩 (iP. pygmaeus)
✍ dations ◷ 2025-10-29 09:18:08 #婆罗洲猩猩 (<i>P. pygmaeus</i>)
婆罗洲猩猩(学名:Pongo pygmaeus)是原生于婆罗洲的红猩猩。它们与体型较小的苏门达腊猩猩是亚洲仅有的两种类人猿。像其他大猿一样,猩猩非常聪明,野生猩猩会使用工具和并拥有独特的文化。猩猩与人类拥有97%的共同DNA。野生婆罗洲猩猩的寿命可以达35-40岁;饲养的可以活到60岁。在地理上孤立的婆罗洲猩猩与苏门达腊猩猩没有基因交流的证据,研究分析显示婆罗洲猩猩及苏门达腊猩猩约于150-170万年前分化,当时正值婆罗洲及苏门达腊的分裂。这两个物种彼此较为疏远,比黑猩猩及倭黑猩猩更甚。这两个物种以往都被认为只是亚种,直至将它们的线粒体DNA序列出来才升级为物种。婆罗洲猩猩共有三个亚种:婆罗洲猩猩是续两种大猩猩之后第三重的灵长类,也是现存最大的树栖动物。一项针对野生猩猩的研究发现,雄性体重范围从50-100公斤(110-220磅),平均75公斤(165磅),高1.2-1.4米(3.9-4.6英尺),雌性体重范围约30-50公斤(66-110磅),平均38.5公斤(85磅),高1-1.2米(3.3-3.94英尺)。婆罗洲猩猩具有独特的身体形状,手臂非常长,最长可达1.5米。它的皮肤灰白,毛发红色粗糙蓬松。雄性有被称为凸缘的肥大的颊颊垫以及下垂的喉囊。婆罗洲猩猩生活在婆罗洲低地及海拔1500米高山的热带雨林和泥炭沼泽森林中。它们栖息在树上,并会随食物而去到很远的地方。它们主要吃生果、种子、树叶、含丰富矿物质的土壤及鸟蛋。它们亦会吃昆虫,但是只属小数。婆罗洲猩猩较苏门达腊猩猩花更多时间在地面上活动,因为它们不用逃避苏门答腊虎等巨大掠食者。婆罗洲猩猩比较喜欢独自生活。同地域的两至三头婆罗洲猩猩可能会一同生活一段短时间。雄性及雌性一般只会在交配时走在一起,强暴亦很普遍。雄性亚成体会尝试与任何雌性交配,但成年雌性有能力避开它们。成年雌性较喜欢与成年雄性交配。新生的婆罗洲猩猩每3-4小时就须喂哺,约于4个月大就可以从母亲嘴唇吃软食物。猩猩婴儿首年会用手指钩在母亲下腹的毛皮。直至8-9岁前它们都是与母亲一起,相较其他猿它们童年更长。婆罗洲猩猩也会制作各种工具:在排便后用树叶清洁屁股,每晚腄前用树枝制造巢和用被束缚成“伞”的一束多叶树枝在雨中旅行。婆罗洲猩猩的数量较苏门达腊猩猩为多,现存约有45,000头。由于森林砍伐、棕榈油种植园和狩猎,使其生存面临严重威胁。幼猩猩亦会被捕捉为宠物,而其母亲往往会被杀。
相关
- 病毒概论一:双链DNA病毒 二:单链DNA病毒 三:双链RNA病毒 四:正义单链RNA病毒 五:反义单链RNA病毒 六:逆转录病毒 七:DNA逆转录病毒一个位于宿主细胞之外的独立、功能完全的病毒颗粒一些病毒
- 不可逆拮抗剂不可逆拮抗剂是一种永久与受体结合的拮抗剂。它要么与活性位点形成共价键,要么结合得很牢固,以至于离解速率在相关时间跨度内可视为零。这使受体永久失活,并很快被内化、回收。
- 麦吉尔大学麦吉尔大学(英文:McGill University;法语:Université McGill)为一所坐落于加拿大魁北克的公立研究型大学。学校成立于1821年英国殖民地时期,是加拿大最古老的高等学府,百年来在国
- 胚胎发育胚胎发生(英语:embryogenesis)也称为胚胎形成或胚胎发育,是胚胎构造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最早的起源是将只有单套染色体的细胞,融合成具有双套染色体的卵,可以经由卵子与精子受精
- 三角肌三角肌(俗称“大头肌”)围绕着肩膀连接的肩胛骨、锁骨及肱骨,肩部和上臂的大多数运动都离不开三角肌,它使肩膀坚固,并使手臂可以作出多方向的运动。需要强大三角肌力量的运动包括
- 空鼻症空鼻症候群,简称空鼻症,(英语:Empty Nose Syndrome,缩写:ENS),在耳鼻喉科学中指的是通过鼻甲切除术(英语:Turbinate reduction surgery)过度切除鼻甲(英语:turbinate)(通常为下鼻甲)后所造成
- 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指被普遍认为是从事职业的人士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在职业上,不能用不正当的手法去谋取利益、不接受不应接受的利益、不能泄漏工作上的隐私、在面对雇主或上司不合
- 埃及语族埃及语(圣书体:
- LispLisp(历史上拼写为LISP)是具有悠久历史的计算机编程语言家族,有独特和完全括号的前缀符号表示法。起源于公元1958年,是现今第二悠久而仍广泛使用的高端编程语言。只有FORTRAN编
- 核型核型(英语:Karyotype)是一种生物或细胞的染色体组成。用于核型分析。当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时,染色体排列在细胞赤道板,是观察它们的最好时机。对这些细胞染色,通过显微镜拍照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