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婆罗洲猩猩 (iP. pygmaeus)
✍ dations ◷ 2025-05-15 07:32:17 #婆罗洲猩猩 (<i>P. pygmaeus</i>)
婆罗洲猩猩(学名:Pongo pygmaeus)是原生于婆罗洲的红猩猩。它们与体型较小的苏门达腊猩猩是亚洲仅有的两种类人猿。像其他大猿一样,猩猩非常聪明,野生猩猩会使用工具和并拥有独特的文化。猩猩与人类拥有97%的共同DNA。野生婆罗洲猩猩的寿命可以达35-40岁;饲养的可以活到60岁。在地理上孤立的婆罗洲猩猩与苏门达腊猩猩没有基因交流的证据,研究分析显示婆罗洲猩猩及苏门达腊猩猩约于150-170万年前分化,当时正值婆罗洲及苏门达腊的分裂。这两个物种彼此较为疏远,比黑猩猩及倭黑猩猩更甚。这两个物种以往都被认为只是亚种,直至将它们的线粒体DNA序列出来才升级为物种。婆罗洲猩猩共有三个亚种:婆罗洲猩猩是续两种大猩猩之后第三重的灵长类,也是现存最大的树栖动物。一项针对野生猩猩的研究发现,雄性体重范围从50-100公斤(110-220磅),平均75公斤(165磅),高1.2-1.4米(3.9-4.6英尺),雌性体重范围约30-50公斤(66-110磅),平均38.5公斤(85磅),高1-1.2米(3.3-3.94英尺)。婆罗洲猩猩具有独特的身体形状,手臂非常长,最长可达1.5米。它的皮肤灰白,毛发红色粗糙蓬松。雄性有被称为凸缘的肥大的颊颊垫以及下垂的喉囊。婆罗洲猩猩生活在婆罗洲低地及海拔1500米高山的热带雨林和泥炭沼泽森林中。它们栖息在树上,并会随食物而去到很远的地方。它们主要吃生果、种子、树叶、含丰富矿物质的土壤及鸟蛋。它们亦会吃昆虫,但是只属小数。婆罗洲猩猩较苏门达腊猩猩花更多时间在地面上活动,因为它们不用逃避苏门答腊虎等巨大掠食者。婆罗洲猩猩比较喜欢独自生活。同地域的两至三头婆罗洲猩猩可能会一同生活一段短时间。雄性及雌性一般只会在交配时走在一起,强暴亦很普遍。雄性亚成体会尝试与任何雌性交配,但成年雌性有能力避开它们。成年雌性较喜欢与成年雄性交配。新生的婆罗洲猩猩每3-4小时就须喂哺,约于4个月大就可以从母亲嘴唇吃软食物。猩猩婴儿首年会用手指钩在母亲下腹的毛皮。直至8-9岁前它们都是与母亲一起,相较其他猿它们童年更长。婆罗洲猩猩也会制作各种工具:在排便后用树叶清洁屁股,每晚腄前用树枝制造巢和用被束缚成“伞”的一束多叶树枝在雨中旅行。婆罗洲猩猩的数量较苏门达腊猩猩为多,现存约有45,000头。由于森林砍伐、棕榈油种植园和狩猎,使其生存面临严重威胁。幼猩猩亦会被捕捉为宠物,而其母亲往往会被杀。
相关
- 酱油.mw-parser-output .han-nom{font-family:"Nom Na Tong","Han-Nom Gothic","Han-Nom Ming","HAN NOM A","HAN NOM B","Ming-Lt-HKSCS-UNI-H","Ming-Lt-HKSCS-ExtB","FZKaiT-
- 流鼻水鼻漏(英语:rhinorrhea或rhinorrhoea)是指鼻腔充斥大量黏液的一种症状。该症状也被称为流鼻涕、流鼻水等,在人身上较为常见。鼻漏是过敏(过敏性鼻炎)和其他一些疾病(如普通感冒)的常
- 沙眼砂眼(Trachoma),又称颗粒性结膜炎(Granular conjunctivitis)、埃及眼炎(Egyptian ophthalmia)和致盲性砂眼(blinding trachoma)是由砂眼披衣菌感染导致的传染病。感染砂眼会造成眼睑
- 1812年战争战前原状,无边界变化;美国及其盟友英国及其盟友詹姆斯·麦迪逊利物浦伯爵1812年战争(War of 1812),又称第二次独立战争,是美国与英国之间发生于1812至1815年的战争。是美国独立后
- 卤泛群卤泛群(又名卤泛曲林、氯氟菲醇)是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 其主要结构是含有取代基的菲,与抗疟药奎宁和苯芴醇有关。卤泛群从未用于预防疟疾,因为其作用机理未知,尽管晶体学研究
- 帕斯卡布莱兹‧帕斯卡(Blaise Pascal,1623年6月19日-1662年8月19日),法国神学家、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音乐家、教育家、气象学家。帕斯卡早期进行自然和应用科学的研究,
- 缬氨酸缬氨酸(Valine)是二十种蛋白氨基酸中的其中一种。其英文名称Valine的命名是源自于缬草(Valerian),而中文名称也因此称为缬氨酸。从营养学的观点来看,缬氨酸是一种必需氨基酸。它
- 先天性无齿症在牙医学上,先天性无齿症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患者缺少的可能是乳齿或恒齿。此症与外胚层发育不良有关,因此时常伴随着皮肤及神经方面的相关疾病发生。先天性无齿症虽然包含
- 声门下腔声门下腔(infraglottic cavity)为喉部的一部分、位于喉室(英语:laryngeal ventricle)及声门裂(英语:rima glottidis)的下方。喉部、咽部及舌头的深层解剖,后视图。喉部、咽部及舌头的
- 紫绀发绀(Cyanosis,“绀”音“gàn”),或称紫绀、苍蓝症,是因在接近皮肤表面的血管出现脱氧后的血红蛋白,令皮肤或黏膜带青色的症状。根据Lundsgaard和Van Slyke的著作,当去氧血红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