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极地气团辐合带(日语:日本海寒帯気団収束帯,英语:Japan sea Polar air mass Convergence Zone,缩写:JPCZ)是一条在日本海冬季形成的辐合带,长度约1000公里。由日本气象学家浅井冨雄(日语:浅井冨雄)所提出。
当日本海一带受冷气团笼罩时,同时接受对马暖流(日语:対馬海流)的供热以形成大气混合层(英语:Mixed layer#Atmospheric mixed layer formation),从中形成并发展出积云。西北季风受长白山及周围山脉等地形因素而路径一分为二,气流于位处背风面的日本海再次汇聚,就此形成狭长的辐合带,此时由积云所排列之云街不以平行排列而出现交汇,促使“日本海极地气团辐合带”形成。
由于气流汇聚时行经日本海,配合低温促使水汽凝结成云,一般而言,雪云通常是在寒风抵达日本西岸时受地形作用而出现,倘若日本海极地气团辐合带开始发展,其将于雪云出现后笼罩日本本土,近岸平地之降雪量亦会因此增加,这通常是日本海沿岸一带出现大雪的主因。而日本海极地气团辐合带并无固定位置,而是随大气配置、气流源地、云流位置等因素采东西向移动,南北向可延伸至山阴地方,而东西向则可延伸至北陆地方。若西北季风再受本州中部山区的地形影响,对流云甚至可于关东地方沿海至静冈县东部一带发展。
根据2006年至2015年凡十年来,12月至2月在日本海中部及西部海域之各大气分层气象数据显示,气流辐合可自地表至900百帕高度面。1月的辐合带位置略为西南,笼罩范围相当于朝鲜半岛、近畿地方北部及山阴地方,而2月辐合带的活跃状况并不明显。此外,950百帕高度面的气象数据表明,12月的西北季风在800百帕高度面气流呈偏西分量,而1月在900百帕则呈偏北分量,2月季风则明显减弱,这被认为是1月的辐合带位置较12月偏南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