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沃伦杯
✍ dations ◷ 2025-11-11 00:34:01 #沃伦杯
沃伦杯(Warren Cup)是古罗马时期的银质饮水杯,水杯的浮雕纹饰描绘了两个男性之间的同性性行为。在1999年,由大英博物馆购得并收藏至今。沃伦杯的年代通常定位在儒略-克劳狄王朝,大约公元一世纪左右。沃伦杯之名来自爱德华·佩里·沃伦(英语:Edward Perry Warren)(Edward Perry Warren),他是沃伦杯在现代的首位拥有者,以艺术收藏家而闻名。沃伦杯由95%的纯银,加些铜以及微量的铅和金制成。杯子整体由五个部分构成:主体是由内到外锤炼完成,最后在水杯的外层雕饰浮雕人物;杯的沿口是有整块银制作完成,使得水杯更加容易使用和清洗;杯的基座同样也是由一块坚固的银制成;杯的支脚和杯的两个手柄均是焊接完成。有迹象表明,沃伦杯的手柄已经遗失,同时杯表面的部分镀金也已经被磨损。除此之外,沃伦杯的保存现状是非常良好的。有关性的描绘在古罗马文化的艺术作品中并不罕见,当然与古希腊文化中的艺术作品相比,异性性行为的描绘要多于男同性。这种带有春宫性质水杯通常是用于宴会,相似的水杯也是成对出现,用于引起宴会上的谈话题材。在沃伦杯的一面描绘了一名成年胡须男子(即古希腊同性恋中的“爱者”, erastês)与一名年轻男子(即古希腊同性恋中的“被爱者”, erômenos)正在进行肛交,被爱者利用天花板垂下的吊环支撑自己,采用了一种仰躺的姿势。与此同时,一个男孩(也许是奴隶身份)则在门外偷窥这一切。沃伦杯的另一面则是一名年轻男子怀抱着一名12-13岁的青少年,并与之性交。其发型是典型“以色侍宠”的奴隶男孩(Puer delicatus, dainty boy)发型,用他的美色服务他的主人。成年男性头戴花环,说明他是一个“性征服者”。与古希腊不同,古罗马的男同性性行为,尤其是肛交是只允许高阶级的人处于插入方。罗马的男性并不认为肛交损伤了自己的男性自尊,因为在古罗马,只允许奴隶或男妓担任被插入者。因而罗马的男性将肛交行为视为一种“正确的”征服行为。两个场景的背景显示一些纺织品和管弦乐器,主画面则细致描绘出人物的年龄和社会地位,以及年轻男性配饰的花环,所有这些暗示了一种精英化、古希腊风的音乐和娱乐场景。爱德华·佩里·沃伦于1911年在罗马与一名掮客交易,以2000英镑的价格取得水杯。 据说这水杯是该名掮客在耶路撒冷所购得,出土地就在附近的比提提尔镇(Battir(英语:Battir))。随水杯一起出土的尚有数枚儒略-克劳狄王朝硬币,这些事物或许是在当时犹太起义的动荡中埋下的。— 尼尔·麦格雷戈(大英博物馆馆长)
,20世纪50年代,美国海关拒绝沃伦杯入境,并且博物馆(包括大英博物馆)拒绝购入该水杯。一个由坎特伯雷大主教发起的博物馆拥有者组织宣称要抵制该水杯的任何交易。大英博物馆联合乐透遗产基金会、国家艺术收藏基金及大英博物馆之友组织以1800万英镑在1999年购入沃伦杯,以阻止沃伦杯流失海外。 这是当时大英博物馆有史以来购入的最昂贵的单件文物,而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就有过多次报价。2006年5月11日到6月2日,大英博物馆在第三展室推出了一场名为“沃伦杯:古希腊与古罗马时代的性和社会”的展览。 展览策划人迪弗瑞·威廉斯说:2006年12月1日到2007年1月21日在约克郡博物馆展出。 2010年则在诺丁汉展出。2010年,沃伦杯入选英国广播公司评选的“世界史上最重要的100件文物”第36名。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艺术教授约翰·克拉(英语:John Clarke (historian))由于缺乏现场遗址,以庞贝城出土风格相似的器具推估沃伦杯的年代。英国考古学家迪弗瑞·威廉斯(英语:Dyfri Williams)推定杯子的年代为公元5年到15年。他辨识出诸多支持此年代的要素。其银合金纯度为95%与其他古罗马器皿相同。杯缝保留化学腐蚀物质的老化迹象,代表这是相当古老的物品,能量色散X射线谱分析显示该化学物是氯化银。装饰样式和造型与许多同时期器皿近似,当中最为近似的是霍比(Hoby)双耳大饮杯(英语:Skyphos)上的裸男子图样,该大饮杯出土于沃伦杯获收藏之后。在2008年和2013年,Maria Teresa Marabini Moevs基于图像学的理由,提出沃伦杯是为迎合爱德华·佩里·沃伦的品味,由20世纪的工匠仿制而成。德国考古学家路卡·朱利安尼(英语:Luca Giuliani)起初也以图像学为由,怀疑沃伦杯似为20世纪的膺品,但他在2015年发现比以前测试出来更为充足的氯化银腐蚀证据,由此确证了沃伦杯的真实性。
相关
- 字体 (消歧义)字体、字型、字形、书体等词容易混淆,它们可以指:
- 击剑击剑,又称剑击,在广义上讲是指用手持兵器刺、戳的技术。现代一般多作为击剑体育项目的代名词,是一种格斗运动,这里指的击剑(Fencing)是以17世纪后单手用的护手刺剑为主的格斗运动,
- 到半胱氨酸的转化甲硫氨酸(英语:Methionine,又称蛋氨酸),在所有后生动物中它是一种必需氨基酸。与半胱氨酸一起,甲硫氨酸是两个含硫蛋白原氨基酸之一。对人而言是唯一的含硫必需氨基酸,有L型及D型两
- 马德莱娜教堂马德莱娜教堂(Église de la Madeleine)是法国首都巴黎第八区一座教堂,新古典主义风格,周围是52根高20米的科林斯圆柱,原来是为了纪念拿破仑军队的荣耀。马德莱娜教堂位于协和广
- 海浪波浪、波涛是发生在各种水体(海水上的又叫海浪)表面上的表面波,即沿着水与空气界面间传行的一种波动,属于重力波的一种类型。当风吹起时,风所带来的压力及摩擦力对海洋表面的平衡
- 快捷式医疗服务互操作资源快捷式健康照护互操作性资源(Fast Healthcare Interoperability Resources,FHIR,缩写读音同“Fire”)是一项标准草案,描述的是用于交换电子病历(Electronic health record,EHR)的数
- 肉圆肉圆(英文:Ba-wan)(台罗:Bah-uân;白话字:Bah-oân)是一种台湾的特色街头市民小吃,名称源自于其外观,肉圆一般为直径6~8公分左右的半透明扁圆形,是一种以地瓜粉、太白粉、或在来米粉、
- 马士英《瑶草先生遗像》,民国·凌惕安绘马士英(1596年-1647年),字冲然,号瑶草,贵州贵阳人,祖籍直隶仪真(今江苏仪征),明末、南明政治人物,进士出身。诰授光禄大夫,太仆寺少卿马明卿四子。万历四
- 己亥东征应永外寇指的是1419年(己亥年,日本应永26年)朝鲜王朝进攻日本对马岛的事件。“应永外寇”日本方面对此战事的称呼,朝鲜则称之为己亥东征、己亥征倭役或者第三次对马岛征伐(제3차
- 甘醇酸乙醇酸(glycolic acid (hydroacetic acid or hydroxyacetic acid)),别名2-羟基乙酸、羟基乙酸。结构式HOCH2COOH。纯品为无色无味易潮解结晶。溶于水、乙醇和乙醚。工业品常为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