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噬小体

✍ dations ◷ 2025-10-20 04:52:13 #吞噬小体
吞噬体也称为吞噬小体,是一种在胞吞作用中在被吞噬物质周围形成的囊泡,这种囊泡由细胞膜向细胞内凹陷产生。吞噬体是一种在免疫过程中常见的细胞结构,入侵机体的病原微生物可在吞噬体中被杀灭、消化。在成熟过程中吞噬体需与溶酶体融合,生成兼具隔离与分解异己物质能力的吞噬溶酶体,这种经两种囊泡融合而成的新囊泡只曾在动物细胞中发现。一些通过胞吞作用进入病原体细菌能躲避分解,其中一部分(如考克斯氏体属细菌)可以在融合后的吞噬溶酶体中继续繁殖,而另一部分(如立克次氏体属细菌)则能通过破坏吞噬体膜在吞噬体与溶酶体融合之前逃逸到细胞质基质中。包括结核分支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及鸟副结核分支杆菌(Mycobacteria avium paratuberculosis) 的许多分支杆菌属细菌还可以操纵寄主巨噬细胞,使含有亚硝酸的溶酶体不能与吞噬体融合成吞噬溶酶体。这种在成熟过程中被阻断的吞噬体反而会成为其中的病原体繁殖的适宜环境。

相关

  • 心血管系统循环系统(英语:circulatory system),也称为心血管系统(英语:cardiovascular system)或血管系统(英语:vascular system)是负责血液循环,在细胞间传送养分(如氨基酸及电解质)、氧气、二氧化
  • 肉毒杆菌素肉毒杆菌毒素(英文:BTX, Botulinum Toxin),也被称为肉毒毒素或肉毒杆菌素,是由肉毒杆菌于厌氧条件下生长时所产生的一类嗜神经性外毒素。肉毒杆菌毒素共有A、B、Cα、Cβ、D、E、
  • 大动脉瘤大动脉瘤(英语:Aortic aneurysm)是指大动脉的血管因为血管壁的异常而出现的扩张(Aorta aneurysmal dilation)。大动脉瘤的成因很多,可能的原因有:高血压、动脉硬化、血管老化等,大致
  • 贝萨里翁贝萨里翁(Βασίλειος Βησσαρίων,Basilios Bessarion,1403年1月2日-1472年11月18日)文艺复兴时拜占廷人文主义学者,天主教会君士坦丁堡宗主教(1459年-1472年)。有时
  • 蝙蝠葛碱蝙蝠葛碱(英语:Dauricine)又称作山豆根碱,是一种钙通道阻滞药。它是主要的毒素使北美攀缘植物美国蝙蝠葛(Menispermum canadense)具有毒性(通常会致命).
  • 萨克森豪森集中营纳粹集中营转移营比利时:布伦东克堡垒 · 梅赫伦转移营法国:居尔集中营 · 德朗西集中营意大利:波尔查诺转移营荷兰:阿默斯福特集中营 · 韦斯特博克转移营挪威:法斯塔德集中营部
  • 二氯苯氧氯酚二氯苯氧氯酚,俗名“三氯生”,又名“三氯新”、“三氯沙”等,化学名为“2,4,4'-三氯-2'-羟基-二苯醚”,英文名为 Triclosan 、 Aquasept、 Gamophen、 Irgasan、 Sapoderm 、 St
  • 武德殿武德殿现在通常指大日本帝国的大日本武德会为推广武道而兴建的武道场,武德殿之名则因袭自日本平安时代时大内里里面的武德殿,该殿于举办观赏赛马等等活动时使用。其位在大内里
  • 彭司勋彭司勋(1919年7月28日-2018年12月9日),男,土家族,湖南保靖人,中国药物化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42年毕业于国立药学专科学校(中国药科大学前身之一)。1948年获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的
  • 华盛顿邮报《华盛顿邮报》(英语:The Washington Post)是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具影响力与发行量大的报纸之一,共获得47座普利策奖,其中 2008 年获得独立的 6 项普利策奖,仅次于《纽约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