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斯特·鲁斯卡

✍ dations ◷ 2025-05-14 19:31:29 #恩斯特·鲁斯卡
恩斯特·奥古斯特·弗里德里希·鲁斯卡(德语:Ernst August Friedrich Ruska,1906年12月25日-1988年5月27日),德国物理学家,电子显微镜的发明者,198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恩斯特·鲁斯卡生于海德堡,是德国东方学家、科学历史学家和教育家尤利乌斯·鲁斯卡(Julius Ruska)的儿子,恩斯特·鲁斯卡的弟弟赫尔穆特·鲁斯卡(Helmut Ruska)是医生,也是电子显微镜的先驱之一。鲁斯卡在海德堡读完中学后,1925年起在慕尼黑工业大学学习电子学,1927年转到柏林工业大学,1933年完成论文《关于电子显微镜的磁性镜头》(Über ein magnetisches Objektiv für das Elektronenmikroskop)并获得博士头衔。由于电子显微镜的商业化开发不是大学研究所的任务,研究所的仪器也无法达到这个要求,鲁斯卡开始在电子光学的工业界寻求新的发展。他于1933年至1937年在柏林电视机股份公司(Berliner Fernseh AG)的研发部门工作,负责电视机接收发送管和带二级放大器的光电池的开发。在此期间,他同博多·冯·博里斯(Bodo von Borries)开始试探性地开发高分辨率的电子显微镜。1936年底1937年初,他们在西门子公司的电子显微镜工业研发工作实现了这一目标,在柏林设立了电子显微镜实验室,并于1939年研发出了第一台能够批量生产的“西门子-超显微镜”。在研发“西门子-超显微镜”的同时,他和弟弟赫尔穆特·鲁斯卡及其同事开始了它的应用,尤其是在医学和生物学领域。为了使得它能够迅速地使用在各个领域,他们建议西门子公司建立一所电子显微镜研究所,1940年建成后直至1944年底,这个研究所共发表了约200篇不同专业领域的文章。二战后,鲁斯卡为西门子公司重建了在柏林的电子光学实验室,使得1949年起重新开始生产电子显微镜,有超过1200家的各国研究所使用他们的产品。除此之外,鲁斯卡开始更多地在科学研究所工作,以加大对电子显微镜的物理学研究。1947年8月至1948年12月在德国科学学会医学和生物学研究所工作,1949年1月起接手马克斯·普朗克协会弗里茨·哈勃研究所(Fritz-Haber-Institut)的电子显微镜部门,直至1974年底退休,这个部门在1957年成为独立的电子显微镜研究所,并以鲁斯卡的名字命名,鲁斯卡也在此前的1955年辞去了西门子公司的工作。1944年鲁斯卡在柏林工业大学获得大学任教资格,1949年成为柏林自由大学的教授,1959年起也在柏林工业大学任教,直至1971年,教授电子光学基础和电子显微镜技术,发表科学文章超过100篇。1988年,恩斯特·鲁斯卡在柏林逝世,葬于其弟弟赫尔穆特·鲁斯卡在柏林的墓旁。鲁斯卡是电子显微镜技术的开拓者之一,1931年4月7日,他和马克斯·克诺尔(Max Knoll)成功用磁性镜头制成第一台二级电子光学放大镜,实现了电子显微镜的技术原理,基于磁场会因电子带电而偏移的现象,使得通过镜头的电子射线能够像光线一样被聚焦,当时被称为“超显微镜”。因为电子的波长远小于光线的波长,因此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明显优于光学显微镜。鲁斯卡与工程师博多·冯·博里斯一起完善了他的电子显微镜发明,1938年至1939年起投入批量生产。鲁斯卡获得过众多的奖项,是多个科学学会的荣誉会员。1970年被授予“保罗·埃尔利希和路德维希·达姆施泰特奖”(Paul-Ehrlich-und-Ludwig-Darmstaedter-Preis)。1986年与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发明者格尔德·宾宁和海因里希·罗雷尔一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2005年11月24日起,柏林工业大学物理研究所的一座以鲁斯卡的名字命名。1901年:伦琴 / 1902年:洛伦兹、塞曼 / 1903年:贝克勒、皮埃尔·居里、玛丽·居里 / 1904年:瑞利 / 1905年:菲利普·莱纳德 / 1906年:汤姆孙 / 1907年:迈克耳孙 / 1908年:李普曼 / 1909年:马可尼、布劳恩 / 1910年:范德瓦耳斯 / 1911年:维恩 / 1912年:达伦 / 1913年:昂内斯 / 1914年:劳厄 / 1915年:劳伦斯·布拉格、亨利·布拉格 / 1917年:巴克拉 / 1918年:普朗克 / 1919年:施塔克 / 1920年:纪尧姆 / 1921年:爱因斯坦 / 1922年:玻尔 / 1923年:密立根 / 1924年:西格巴恩 / 1925年:弗兰克、赫兹1926年:让·佩兰 / 1927年:康普顿、威耳逊 / 1928年:理查森 / 1929年:德布罗意 / 1930年:拉曼 / 1932年:海森堡 / 1933年:薛定谔、狄拉克 / 1935年:查德威克 / 1936年:赫斯、安德森 / 1937年:戴维孙、汤姆孙 / 1938年:费米 / 1939年:劳伦斯 / 1943年:施特恩 / 1944年:拉比 / 1945年:泡利 / 1946年:布里奇曼 / 1947年:阿普尔顿 / 1948年:布莱克特 / 1949年:汤川秀树 / 1950年:鲍威尔1951年:考克饶夫、沃尔顿 / 1952年:布洛赫、珀塞尔 / 1953年:泽尔尼克 / 1954年:玻恩、博特 / 1955年:兰姆、库施 / 1956年:肖克利、巴丁、布拉顿 / 1957年:杨振宁、李政道 / 1958年:切连科夫、弗兰克、塔姆 / 1959年:塞格雷、张伯伦 / 1960年:格拉泽 / 1961年:霍夫施塔特、穆斯堡尔 / 1962年:朗道 / 1963年:维格纳、梅耶、延森 / 1964年:汤斯、巴索夫、普罗霍罗夫 / 1965年:朝永振一郎、施温格、费曼 / 1966年:卡斯特勒 / 1967年:贝特 / 1968年:阿尔瓦雷茨 / 1969年:盖尔-曼 / 1970年:阿耳文、奈尔 / 1971年:伽博 / 1972年:巴丁、库珀、施里弗 / 1973年:江崎玲于奈、贾埃弗、约瑟夫森 / 1974年:赖尔、休伊什 / 1975年:玻尔、莫特森、雷恩沃特1976年:里克特、丁肇中 / 1977年:安德森、莫特、范扶累克 / 1978年:卡皮察、彭齐亚斯、威尔逊 / 1979年:格拉肖、萨拉姆、温伯格 / 1980年:克罗宁、菲奇 / 1981年:布隆伯根、肖洛、西格巴恩 / 1982年:威耳孙 / 1983年:钱德拉塞卡、福勒 / 1984年:鲁比亚、范德梅尔 / 1985年:克利青 / 1986年:鲁斯卡、宾宁、罗雷尔 / 1987年:贝德诺尔茨、米勒 / 1988年:莱德曼、施瓦茨、施泰因贝格尔 / 1989年:拉姆齐、德默尔特、保罗 / 1990年:弗里德曼、肯德尔、泰勒 / 1991年:德热纳 / 1992年:夏帕克 / 1993年:赫尔斯、泰勒 / 1994年:布罗克豪斯、沙尔 / 1995年:佩尔、莱因斯 / 1996年:李、奥谢罗夫、理查森 / 1997年:朱棣文、科昂-唐努德日、菲利普斯 / 1998年:劳夫林、施特默、崔琦 / 1999年:胡夫特、韦尔特曼 / 2000年:阿尔费罗夫、克勒默、基尔比2001年:康奈尔、克特勒、威曼 / 2002年:戴维斯、小柴昌俊、贾科尼 / 2003年:阿布里科索夫、金兹堡、莱格特 / 2004年:格娄斯、波利策、韦尔切克 / 2005年:格劳伯、霍尔、亨施 / 2006年:马瑟、斯穆特 / 2007年:费尔、格林贝格 / 2008年:南部阳一郎、小林诚、益川敏英 / 2009年:史密斯、博伊尔、高锟 / 2010年:海姆、诺沃肖洛夫 / 2011年:珀尔马特、施密特、里斯 / 2012年:阿罗什、瓦恩兰 / 2013年:恩格勒、希格斯 / 2014年:赤崎勇、天野浩、中村修二 / 2015年:梶田隆章、麦克唐纳 / 2016年:索利斯、霍尔丹、科斯特利茨 / 2017年:魏斯、巴里什、索恩 / 2018年:阿什金、穆鲁、斯特里克兰 / 2019年:皮布尔斯、奎洛兹、麦耶

相关

  • 喘鸣喘鸣(英语:Wheeze, Sibilant Rhonchi),又称啰音,是指呼吸过程中呼吸道持续产生的粗糙声音。哮鸣发生的原因是由于呼吸道的某些部分缩小或被堵塞,亦可能是呼吸道内的气流速度提高。
  • 结核病结核病(Tuberculosis,又称TB)为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结核通常造成肺部感染,也会感染身体的其他部分。大多数感染者没有症状,此型态感染称为潜伏结核感染(英语:Latent tuberculo
  • 词法学词法学(英语:morphology,“组织与形态”),又称形态学、构词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单词(word)的内部结构和其形成方式。如英语的dog、dogs和dog-catcher有相当的关系,英语使用者能
  • 细胞学细胞生物学(英语:cell biology)旧称细胞学(cytology),是研究细胞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细胞周期、细胞分裂、细胞自噬、细胞凋亡, 以及各种胞器及讯息传递路径的学科。研究范围专
  • 嗜极生物嗜极生物(英文:Extremophile),或者称作嗜极端菌,是可以(或者需要)在极端环境(英语:extreme environment)中生长繁殖的生物,通常为单细胞生物。与此相对的,在较为温和的环境中生活的生物,
  • 史蒂芬·古尔德史蒂芬·杰伊·古尔德(英语:Stephen Jay Gould,1941年9月10日-2002年5月20日)是一名美国古生物学家、演化生物学家,科学史学家与科普作家,职业生涯中大多在哈佛大学担任教职,并曾在
  • 球杆菌球杆菌(英语:coccobacillus 複數時:coccobacilli)是一种形状介于球菌、杆菌之间的微生物。它的形状是非常短的杆形,因而常常被误认为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阴道加德纳菌和沙眼衣原体
  • 生物学生物学(希腊语:βιολογία;拉丁语:biologia;德语:Biologie;法语:biologie;英语:biology)或称生物科学(biological sciences)、生命科学(英语:life sciences),是自然科学的一大门类,由经
  • 单链RNA反转录病毒逆转录病毒科(学名:Retroviridae)又称“反转录病毒科”,分为双链DNA逆转录病毒和正链RNA逆转录病毒。它们增殖时都有将遗传物质RNA逆转录为DNA的过程(前者逆转录反链RNA,后者逆转
  • 乔纳斯·索尔克乔纳斯·爱德华·索尔克(英语:Jonas Edward Salk,乔纳斯·爱德华·索尔克,港澳称为乔纳斯·索尔克,台湾称为约纳斯·沙克,1914年10月28日-1995年6月23日),美国实验医学家、病毒学家,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