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k 19自动榴弹发射器

✍ dations ◷ 2025-04-25 12:42:12 #Mk 19自动榴弹发射器
Mk 19自动榴弹发射器(Mk 19 Automatic Grenade Launcher)是美军在越战时开始装备至今的一种40毫米口径弹链供弹的全自动榴弹发射器,由美国海军兵工站所开发,通用动力及萨科(Saco)防务生产。Mk 19发射40毫米榴弹,理论射速为每分钟达375至400发,实际射速约每分钟40(持续射击)至60发(短暂连射),采用后座作用原理运作,即在扣动板机后,榴弹会被送上枪管后端的膛室,枪机也随之前进,但在枪机完全前进到达定位前,便会击发,而榴弹发射后的反冲力量,有一部分会被枪机前进的力量抵消。机械瞄准标尺上限为1500米(点目标),最大射程达2200米。Mk 19所发射的弹药最小引爆距离为75米,其消焰器(英语:Flash Suppressor)有效散去发射时喷出的烟雾以避免敌人发现,夜间作战时机匣顶部可安装皮卡汀尼导轨,选配AN/TVS-5夜视镜或热影像仪等夜视机材。Mk 19可由两人以上的步兵携带,亦可安装在车辆上,其常用弹药为M430多用途高爆弹,一盒32发弹药重20公斤、48发重30公斤,具有5米致死范围及15米的伤害范围,对付步兵尤其有效,亦可在直射时(0度)击穿2寸厚的轧压均质装甲,因此Mk 19在一定范围可对抗装甲运兵车,甚至是步兵战车。Mk 19的可靠性、对软性目标的压制力令它成为了美军各种载具的重要选配武器,如悍马、两栖突击载具(AAV)、史崔克装甲车、军用吉普车、全地型车辆、突击快艇、巡逻艇、直升机及大型船舰上。Mk 19的出现成功取代了Mk 18转轮式榴弹发射器,但其40×53毫米弹药无法与M203的40×46毫米弹药互换,40×46毫米弹药为低初速榴弹,火力比40×53毫米弹药较低。Mk 19原为在越战中美国海军巡逻艇上的武器之一,可借由压倒性的火力牵制敌人的行动,其后美国陆军亦有装备并作出改良。其他使用国包括以色列国防军(名为Maklar)、瑞典军队(名为Grsp)、中华民国国军(外购与自制同时配发,自制型号为T91,又称40毫米榴弹机枪,曾因设计是否有仿制与美国原厂有官司纠纷,官司结果不明)、澳洲军队、波兰军队等。美军在2006年开始测试具有火控系统的新一代全自动榴弹发射器,名为Mk 47。搭载于中华民国陆军CM-21A的Mk 19。以色列国防军的Mk 19(Maklar)。搭载于M1117枪塔内

相关

  • 同义词同义词(synonym)或者更学术性的称呼同义异形是世界上各种语言都存在的一种现象。它指的是表达的意义相同或相近,但是表达形式不同的词汇。例如厕所和“茅房”就是不同词汇表示
  • 膨压膨压(英语:turgor pressure)是细胞内推动细胞膜对细胞壁的力。它也被称为静水压(hydrostatic pressure、静液压、流体静力压),和更复杂地定义为流体测量的压力,在平衡时在其自身内
  • 菲利库迪岛菲利库迪岛是意大利的岛屿,位于西西里岛以北的提雷尼亚海,属于埃奥利群岛的一部分,长5.4公里、宽3.1公里,面积9.5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高度774米,2001年人口235。坐标:38°34′N 14
  • 增生性贫血增生性贫血即指血液中某种细胞增生过多引起其他细胞成分相对减少的贫血。包括三大类贫血: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增生性贫血
  • 威廉·卡特罗尔威廉·艾伯特·卡特罗尔(英语:William Albert Catterall,1946年10月12日-),出生于罗德岛州普罗维登斯,美国药理学家和神经学家,华盛顿大学医学院教授。他的主要贡献是阐明兴奋细胞离
  • 亚伯氏症亚伯氏症(英语:Apert syndrome)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疾病,其因颅缝早期闭合而导致尖颅或并指等的先天性综合征。其发生率为1/16000至1/20000。遗传方面,其遗传方式为体染色体显性遗
  • 模拟信号模拟信号(英语:Analog Signal)是指在时域上数学形式为连续函数的信号。与模拟信号对应的是数字信号,后者采取分立的逻辑值,而前者可以获取连续值。模拟信号的概念常常在涉及电的
  • 双缝实验在量子力学里,双缝实验(double-slit experiment)是一种演示光子或电子等等微观物体的波动性与粒子性的实验。双缝实验是一种“双路径实验”。在这种更广义的实验里,微观物体可以
  • 复仇女神号复仇女神号(英语:Nemesis)为英国东印度公司于1835至1840年在利物浦建造的一艘远洋汽轮兵舰,是英国第一艘铁壳(用钢皮作外壳包装木船)战船。该舰于1839年下水,1840年英国皇家海军命
  • 壮文壮文(壮语:Sawcuengh),又称拼音壮文,是一套使用拉丁字母来记录标准壮语的全音素文字,是壮语的官方书写系统。壮文于1955年创制,1982年修订。修订后的现行壮文又称“新壮文”。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