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
✍ dations ◷ 2025-08-11 00:51:04 #明
明(英语:Ming the clam,约1499年-2006年)是一只北极蛤,截至目前是已知最长寿的多细胞个体动物。最初年龄经推算达到405岁,相当于出生在中国明朝万历年间(1601年),后来更正到507岁,即出生在1499年(弘治十二年),因此得名“明(Ming)”。2007年10月28日,英国《泰晤士报》报导,在前一年(2006年)威尔士班戈大学海洋科学学院的研究者在大西洋北部的冰岛海底发现并捕捞到了3000多个空贝壳和34个存活个体。他们按照常规,把明及其他捞获物放进冰箱内,并未有留意到明的长寿。这是一种圆蛤类软体动物,长约8.6厘米,因其在生长过程中,每一年壳体都会长出一条大约0.1毫米的纹理,从其贝壳上的环状纹理判断,它的年龄介于405至410岁之间。来自班戈大学的研究人员阿伦·瓦那梅克博士和海洋科学教授克里斯·理查森等人执行了这项研究,他们将其放置在冷冻柜里以待后续研究。最初的估计显示明在被发现以前已经活了405年,但科研人员对这一数字并不确定。明自被捕捞上岸后放置在冷冻柜里以待后续研究,在随后进一步研究其年龄的过程中死亡,当时班戈大学的研究人员打开了它的壳,以进一步对其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明的生命迹象逐渐消失。2013年11月13日公布的分析表明其真实年龄高达507岁,比此前预估的要再多100多岁。这意味,明大约出生在公元1499年,也就是哥伦布第一次抵达美洲的几年之后。修正后的年龄估计值经证实采用了包括碳-14测定法在内的多重方法,海洋生物学家罗布认为,这个数值很可能精确到1-2年内。海洋科学家保罗·巴特勒表示:“第一次我们计算有误,也许那时我们正忙于出版我们的发现结果而有点草率。但我们现在能绝对确认我们得到了正确的数字。”此前,明已经以405岁高龄得到了吉尼斯世界纪录的认证。鉴于其年龄,这只北极蛤被以“明朝”命名。理查森说,明的发现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有些动物是如何达到如此长寿的。
相关
- 硫血红蛋白硫血红蛋白为一种血红蛋白的变体,本身呈绿色,当它形成后便不能转回正常的血红蛋白。即使很少分量的硫血红蛋白在血液中存在,亦会造成发绀。其出现是罕见的现象,硫化氢(或硫离子)和
- 传染性海绵状脑病传染性海绵状脑病(英语:transmissibl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ies, TSEs),又译为传播性海绵样脑症。而其它常见名称为普利昂疾病或朊毒体疾病(Prion diseases)。是一种会影响人
- 上卢瓦尔省上卢瓦尔省(法文:Haute-Loire)是法国奥弗涅-隆-阿尔卑斯大区所辖的省份。该省编号为43。上卢瓦尔省是在1790年3月4号爆发的法国大革命中成立的最初的83个省份之一,包括旧省奥弗
- 澳大利亚南极领地面积澳大利亚南极洲领地(英语:Australian Antarctic Territory,缩写:AAT),澳大利亚声称在南极洲的海外领地,人口估计少于1,000,占地5,896,500平方公里,最大地方是东方站(提供俄罗斯建
- 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德语:Caspar David Friedrich,1774年-1840年),19世纪德国浪漫主义风景画家。他出生于瑞典波美拉尼亚的格赖夫斯瓦尔德镇,而当时的波美拉尼亚属于瑞典王国
- 俾斯麦奥托·爱德华·利奥波德·冯·俾斯麦(德语:Otto Eduard Leopold von Bismarck,1815年4月1日-1898年7月30日),劳恩堡公爵,普鲁士王国首相(1862-1873 , 1873-1890),德意志帝国首任宰相(18
- 板桥区坐标:25°00′35″N 121°27′33″E / 25.0096703°N 121.4590989°E / 25.0096703; 121.4590989板桥区(台湾话: Pang-kiô-khu;客家话: Piông-khièu-khî;旧称枋桥、摆接)为台湾
- 工作周期工作周期(英语:Duty Ratio,Duty Cycle),是频射、微波电路、低频交流和直流电流等多个领域的一个概念,表示在一个周期内,工作时间与总时间的比值,有多个具体定义方式。工作周期有多个
- 双峰驼双峰骆驼(学名:Camelus bactrianus),也叫双峰驼,是一个大型的偶蹄动物,与单峰骆驼不同,有双峰,主要栖息在中亚与土耳其。双峰驼因其耐寒,耐旱和对高海拔地区的适应力而于中亚长期驯养
- 受害者学受害者学主要研究受害过程,包括受害者和罪犯之间的关系、受害者和刑事司法系统(即员警、法院和惩戒官员)的互动、以及受害者和其他社会团体或机构(如媒体、企业和社会运动)之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