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双峰驼
✍ dations ◷ 2025-08-08 11:28:01 #双峰驼
双峰骆驼(学名:Camelus bactrianus),也叫双峰驼,是一个大型的偶蹄动物,与单峰骆驼不同,有双峰,主要栖息在中亚与土耳其。双峰驼因其耐寒,耐旱和对高海拔地区的适应力而于中亚长期驯养作驮畜,例如丝绸之路的骆驼商队。今天全世界大约有二百万驯养的双峰骆驼。有少数的野生双峰驼出没于哈萨克斯坦西南部的曼格斯套州以及巴基斯坦和印度的克什米尔山谷,并会在冬季从沙漠迁移到西伯利亚的河流,澳洲亦有野化的双峰驼。近年发现,分布在中国和蒙古的野外偏远地区,包括戈壁和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野生双峰驼(Camelus ferus)是另一个独立物种,这两种双峰驼的最后共同祖先大约在110万年前就已经分开演化,2002年10月数据显示大约还有800头野生双峰驼,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已将该物种列为极度濒危。双峰驼(Camulus bactrianus)的学名由林奈在1753年命名,名字来自巴克特里亚地区的古老的历史。野生双峰驼(Camulus ferus)由尼古拉·米哈伊洛维奇·普热瓦利斯基在19世纪后期首次描述,“ferus”意为野生。有些动物学家的意见指,驯养的双峰驼(C. bactrianus)以及单峰骆驼(C. dromedarius)是野生双峰驼(C. ferus)两个不同的后裔,但目前亦没有证据表野生双峰驼原来的分布范围包括一些曾发现最早的双峰驼遗骸的部分中亚地区和伊朗。栖息于戈壁沙漠中的嘎顺戈壁地区的野生双峰驼与的双峰驼有不同的遗传组成,因而被视为另一个独立物种。另一个区别是野生双峰驼具有喝带有盐水的融雪的能力,虽然尚未确定野生双峰驼能否从中提取有用的水。而驯养的双峰驼是无法喝咸水的。双峰骆驼的身高超过2米(最高点驼峰的高度),体重超过725公斤。主要以草、树叶和谷物为食,一次最多可以喝下120升的水,其身体特征非常适应于干燥炎热的沙漠气候。在动物园喂食牧草,粒料,干草,麦片,胡萝卜,地瓜,苹果,橘子,香蕉,吨料根据历史资料,古代人类可能在公元前25世纪就已经开始驯养双峰骆驼,最初驯养双峰骆驼的地区是今天伊朗的北部、阿富汗的东北部,以及巴基斯坦北部地区。维基物种中有关双峰骆驼的数据
相关
- 毒鹅膏蕈伞凸面毒鹅膏,包括东亚的黄盖毒鹅膏菌(拉丁学名:Amanita subjunquillea)的和欧洲的黄绿毒鹅膏菌(拉丁学名:Amanita phalloides),为两种具有极近亲缘关系、外表无法区分的剧毒担子
- 末次冰期末次冰期(英语:Last glacial period)是距今时间最近的一次冰期,发生于第四纪的更新世晚期,始于约11万年前,终于1.2万年前。末次冰期内,各地冰盖亦曾出现数次的进退。冰退称为间冰段
- 文本和数据挖掘文本挖掘有时也被称为文字探勘、文本数据挖掘等,大致相当于文字分析,一般指文本处理过程中产生高质量的信息。高质量的信息通常通过分类和预测来产生,如模式识别。文本挖掘通常
- 著骨点病变著骨点病变(过去也称为:接骨点病变、附着部病变;英语:enthesopathy)是指著骨点(英语:entheses)(肌腱肌腱或韧带连接到骨骼的部位)产生病变。若这样的病变的病因是发炎,更精确的名字应是
- 容量瓶容量瓶(Volumetric flask)是实验室中用于精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玻璃或塑胶仪器。 容量瓶通常是透明的,但有些用于处理光敏化合物(如硝酸银和维生素A)的容量瓶可能是棕
- 托阿尔阶灭绝事件托阿尔阶灭绝事件(Toarcian extinction)又名普林斯巴赫阶-托阿尔阶灭绝事件(Pliensbachian-Toarcian extinction)、早侏罗纪灭绝事件(Early Jurassic extinction),发生于侏罗纪早期
- 硅酸盐化学上,硅酸盐指由硅和氧组成的化合物(SixOy),有时亦包括一或多种金属和或氢。它亦用以表示由二氧化硅或硅酸产生的盐。在普通情况下,最稳定的硅化合物是二氧化硅(SiO2)——俗称石
- II《被子植物APG II分类法(修订版)》是由被子植物种系发生学组(APG)于2003年发表的,基于1998年所发表的《被子植物APG分类法》之修订版,在吸收了全世界大部分植物分类学家的意见,2009
- C01AA·B·C·D·G·H·QI·J·L·M·N·P·R·S·VATC代码C01(心脏病治疗药)是解剖学治疗学及化学分类系统的一个药物分组,这是由世界卫生组织药物统计方法整合中心(The WHO Collab
- 观赏鱼观赏鱼是人类用于享受饲养及观赏乐趣的鱼种,不管是海水或淡水,可食用或不可食用,只要可供满足休闲、观赏用途,即为观赏鱼。常见观赏鱼种以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的鱼种(通称热带鱼)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