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洛尼亚香肠

✍ dations ◷ 2024-09-20 05:28:56 #烟肉

波洛尼亚香肠(英语:Bologna sausage/Baloney)发源于意大利的博洛尼亚,是摩德代拉香肠的一个变种,跟前者外形相似,都是由精细猪肉馅制成的,而其中又夹杂了肥肉块。除了猪肉以外,也有鸡肉、火鸡肉、牛肉、鹿肉或者大豆蛋白制成的波洛尼亚香肠。传统上必需的调味料包括黑胡椒、肉豆蔻、多香果、旱芹、芫荽以及香桃木果。在美国,政府规定波洛尼亚香肠中不得含有大块的肥肉,所有的材料都必需绞碎。

波洛尼亚红肠比一般的波洛尼亚香肠细,常见的吃法是切片以后配苏打饼干,作为前菜食用。波洛尼亚红肠通常是按条出售的,制成的红肠被扭成半圆形或者C字形,而一般的波洛尼亚香肠都是切好以后按片出售的。波洛尼亚红肠也可以腌制,腌好后切成厚块直接冷食。

拉格波洛尼亚香肠比一般的波洛尼亚香肠含有更多的油脂,传统上包裹在一块布(Rag)中,并因此而得名。拉格波洛尼亚香肠比普通波洛尼亚香肠额外添加了奶粉、面粉、其他谷物和香料,最后还需要在乳酸中浸泡,最后在外面包裹石蜡才算制成。拉格波洛尼亚香肠流行于田纳西西部的地区,其他地方并不常见。常见的食用方法是和泡菜一起夹在白面包里吃,并配上芥末酱;在家庭聚会时,也会把香肠切厚片,熏制以后和其他肉类一起烧烤。

在纽芬兰也有类似的香肠,被称为“蜡波洛尼亚香肠”。当地人把香肠厚片油炸之后食用,称为“纽芬兰牛排”。

在南非人们把波洛尼亚香肠称为波罗内香肠。波罗内香肠的原料比较廉价,而且由于添加了人工色素呈现不自然的亮粉色。因此主要消费群体为低收入人群。在澳洲和新西兰也把类似的小香肠成为波罗内香肠,而大号的这类香肠被称为法国波罗内香肠。波罗内香肠里也经常添加大蒜。

波洛尼亚香肠有多种素食版本。一种典型的英式素食波洛尼亚香肠用大豆和面筋替代肉类原料,用棕榈油替代动物脂肪,再配以面粉、卡拉胶和香料。食用方法和烹饪方法都和传统的波洛尼亚香肠类似。

相关

  • 埃库昂城堡埃库昂城堡(法语:Château d'Écouen) 是位于法国首都巴黎北郊城市埃库昂的一座城堡。城堡修建于1538年至1550年期间。坐标:49°01′03″N 2°22′42″E / 49.01750°N 2.37833
  • 砧板砧板,俗称切菜板或菜板,先秦又称俎,一种厨房用具,主要和刀具配合起来使用,用来切肉、鱼、蔬菜及水果等等。中国古代割肉所用的砧板称为俎,形如几案,多为木制,少有铜铸,长方形,两头有足
  • 太白粉太白粉,早期民间以太白薯(又名竹芋、葛郁金)块根制造的食用淀粉。今日太白粉是玉米淀粉之外,勾芡用淀粉的统称,依照成分可分为豌豆粉、芋粉、木薯粉、马铃薯粉等。最早是以太白薯
  • 热库在热力学里,热库被视为是一固定温度的热来源。热库的温度不会因为热量增加或被抽离而有任何改变。
  • 芬地湾芬迪湾(英语:Bay of Fundy,法语:Baie de Fundy),大西洋西岸主要海湾之一,位于加拿大新不伦瑞克省和新斯科舍省之间,三面为陆地包围,仅西南与缅因湾连通,两者以大马南岛为界。芬迪湾以
  • 彩色视觉彩色视觉(color vision)是一个生物体或机器基于物体所反射,发出或透过的光的波长(或频率) 以区分物体的能力。颜色可以以不同的方式被测量和量化;事实上,人对颜色的感知是一个主观
  • 桃园市立美术馆桃园市立美术馆,位来将以“一机关多场馆”、“一大馆三小馆”的方式发展。除了选址于青埔的大美术馆(亦即母馆)之外,三小馆分别为儿童美术馆、横山书法艺术馆和中路美术馆。桃园
  • 李玄伯李宗侗(1895年-1974年)字玄伯,直隶高阳人。中华民国历史学家。李宗侗生于清朝末年的世家大族,是大臣李鸿藻之孙,南皮张之万的外曾孙。早年,随叔父李石曾赴法国留学,毕业于巴黎大学。
  • 幻灯片投影仪幻灯片投影仪是一种用来浏览幻灯片的投影机,有主要四个组成元件:利用风扇冷却的灯泡(或其他光源)、反射镜和聚集光束镜头、幻灯片载盘以及聚焦镜片。在聚焦镜片和幻灯片中间装有
  • 路德维希·冯·罗伊特路德维希·冯·罗伊特(德语:Ludwig von Reuter,1869年2月9日-1943年12月18日)是一位德意志帝国海军上将,也是率领德国公海舰队至斯卡帕湾扣押的舰队指挥官。罗伊特在1919年6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