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洛尼亚香肠

✍ dations ◷ 2025-04-08 23:15:11 #烟肉

波洛尼亚香肠(英语:Bologna sausage/Baloney)发源于意大利的博洛尼亚,是摩德代拉香肠的一个变种,跟前者外形相似,都是由精细猪肉馅制成的,而其中又夹杂了肥肉块。除了猪肉以外,也有鸡肉、火鸡肉、牛肉、鹿肉或者大豆蛋白制成的波洛尼亚香肠。传统上必需的调味料包括黑胡椒、肉豆蔻、多香果、旱芹、芫荽以及香桃木果。在美国,政府规定波洛尼亚香肠中不得含有大块的肥肉,所有的材料都必需绞碎。

波洛尼亚红肠比一般的波洛尼亚香肠细,常见的吃法是切片以后配苏打饼干,作为前菜食用。波洛尼亚红肠通常是按条出售的,制成的红肠被扭成半圆形或者C字形,而一般的波洛尼亚香肠都是切好以后按片出售的。波洛尼亚红肠也可以腌制,腌好后切成厚块直接冷食。

拉格波洛尼亚香肠比一般的波洛尼亚香肠含有更多的油脂,传统上包裹在一块布(Rag)中,并因此而得名。拉格波洛尼亚香肠比普通波洛尼亚香肠额外添加了奶粉、面粉、其他谷物和香料,最后还需要在乳酸中浸泡,最后在外面包裹石蜡才算制成。拉格波洛尼亚香肠流行于田纳西西部的地区,其他地方并不常见。常见的食用方法是和泡菜一起夹在白面包里吃,并配上芥末酱;在家庭聚会时,也会把香肠切厚片,熏制以后和其他肉类一起烧烤。

在纽芬兰也有类似的香肠,被称为“蜡波洛尼亚香肠”。当地人把香肠厚片油炸之后食用,称为“纽芬兰牛排”。

在南非人们把波洛尼亚香肠称为波罗内香肠。波罗内香肠的原料比较廉价,而且由于添加了人工色素呈现不自然的亮粉色。因此主要消费群体为低收入人群。在澳洲和新西兰也把类似的小香肠成为波罗内香肠,而大号的这类香肠被称为法国波罗内香肠。波罗内香肠里也经常添加大蒜。

波洛尼亚香肠有多种素食版本。一种典型的英式素食波洛尼亚香肠用大豆和面筋替代肉类原料,用棕榈油替代动物脂肪,再配以面粉、卡拉胶和香料。食用方法和烹饪方法都和传统的波洛尼亚香肠类似。

相关

  • 生理食盐水生理盐水(生理食盐液、生理食盐水),生理学或临床上常用的渗透压与动物或人体血浆相等的氯化钠溶液,其浓度用于两栖类时是0.67~0.70%,用于哺乳类和人体时是0.85~0.90%。医学上,生理盐水
  • 触-压觉触-压觉是触觉和压觉的统称。它们是皮肤受到触或压等机械刺激时所引起的感觉。两者在性质上类似。触点和压点在皮肤表面的分布密度以及大脑皮层对应的感受区域面积与该部位
  • 临时政府部长主席该列表列出了从俄罗斯帝国晚期设立的大臣会议主席(即首相)开始的俄罗斯政府首脑,包括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人民委员会主席、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部长会议
  • 青铜器青铜器是由青铜(多为铜和锡、铅的合金,其中锡和铅的成分都必须大于2%。另有十多种配方)制成的各种器具,诞生于人类文明的青铜时代。由于青铜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现,所以也是一种世
  • 德意志工艺联盟德意志工作联盟(Deutscher Werkbund,简称DWB)是德国的一个艺术家、建筑师、设计师与实业家的联盟。其在现代建筑的发展中影响巨大,并导致包豪斯(Bauhaus)的出现。该联盟于1907年成
  • 平镇区平镇区(台湾客家语四县腔:pinˇ ziinˋ kiˊ;饶平腔:pin zhinˋ kiˇ)为桃园市的市辖区,人口约22.8万人,人口密度约4,772人/平方公里,北临中坜区,西邻杨梅区,东邻大溪区,东北连八德区,南
  • 短鲔短金枪鱼(学名:Thunnus obesus),俗称大目金枪鱼,又叫短墩、大目串、大眼金枪鱼,为辐鳍鱼纲鲈形目鲭亚目鲭科的其中一种,被IUCN列为次级保育类动物,分布于全球热带至亚热带海域,栖息深
  • 阿夫沙尔阿夫沙尔王朝(波斯语:سلسله افشار‎)是18世纪统治伊朗高原的一个土库曼人王朝。王朝创立者纳迪尔沙出生于呼罗珊的一个土库曼阿夫沙尔部落的农民家庭,在童年时被卖为
  • 清齿龈近音清齿龈近音是一种辅音,被使用于一些口语中;与其相近的还有清后齿龈近音。两者的国际音标都写作⟨ɹ̥⟩,X-SAMPA音标则记作r\_0。清齿龈近音的特征包括:当符号成对出现时,左边的
  • 芭芭拉·德菲娜芭芭拉·德菲娜(Barbara De Fina,1949年12月28日-)是一名美国电影监制。她著名的电影有《好家伙》、《赌城风云》、《金钱本色》、《活佛传》、《基督的最后诱惑》和《致命赌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