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洛尼亚香肠

✍ dations ◷ 2025-02-23 20:40:37 #烟肉

波洛尼亚香肠(英语:Bologna sausage/Baloney)发源于意大利的博洛尼亚,是摩德代拉香肠的一个变种,跟前者外形相似,都是由精细猪肉馅制成的,而其中又夹杂了肥肉块。除了猪肉以外,也有鸡肉、火鸡肉、牛肉、鹿肉或者大豆蛋白制成的波洛尼亚香肠。传统上必需的调味料包括黑胡椒、肉豆蔻、多香果、旱芹、芫荽以及香桃木果。在美国,政府规定波洛尼亚香肠中不得含有大块的肥肉,所有的材料都必需绞碎。

波洛尼亚红肠比一般的波洛尼亚香肠细,常见的吃法是切片以后配苏打饼干,作为前菜食用。波洛尼亚红肠通常是按条出售的,制成的红肠被扭成半圆形或者C字形,而一般的波洛尼亚香肠都是切好以后按片出售的。波洛尼亚红肠也可以腌制,腌好后切成厚块直接冷食。

拉格波洛尼亚香肠比一般的波洛尼亚香肠含有更多的油脂,传统上包裹在一块布(Rag)中,并因此而得名。拉格波洛尼亚香肠比普通波洛尼亚香肠额外添加了奶粉、面粉、其他谷物和香料,最后还需要在乳酸中浸泡,最后在外面包裹石蜡才算制成。拉格波洛尼亚香肠流行于田纳西西部的地区,其他地方并不常见。常见的食用方法是和泡菜一起夹在白面包里吃,并配上芥末酱;在家庭聚会时,也会把香肠切厚片,熏制以后和其他肉类一起烧烤。

在纽芬兰也有类似的香肠,被称为“蜡波洛尼亚香肠”。当地人把香肠厚片油炸之后食用,称为“纽芬兰牛排”。

在南非人们把波洛尼亚香肠称为波罗内香肠。波罗内香肠的原料比较廉价,而且由于添加了人工色素呈现不自然的亮粉色。因此主要消费群体为低收入人群。在澳洲和新西兰也把类似的小香肠成为波罗内香肠,而大号的这类香肠被称为法国波罗内香肠。波罗内香肠里也经常添加大蒜。

波洛尼亚香肠有多种素食版本。一种典型的英式素食波洛尼亚香肠用大豆和面筋替代肉类原料,用棕榈油替代动物脂肪,再配以面粉、卡拉胶和香料。食用方法和烹饪方法都和传统的波洛尼亚香肠类似。

相关

  • 奥古斯丁·菲涅耳奥古斯丁-让·菲涅耳(法语:Augustin-Jean Fresnel,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
  • 英国第五台英国第五台(Channel Five)是英国在1997年开始播出的一家商业电视台。1990年,随着英国修改广播法,民间可以设立新的无线电视台,英国第五台随之诞生。英国第五台是独立电视台之后英
  • 约翰·E·苏尔斯顿约翰·爱德华·苏尔斯顿爵士,CH,FRS(英语:Sir John Edward Sulston,1942年3月27日-2018年3月6日),英国科学家,因发现器官发育和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细胞程序化凋亡)的遗传调控机理,与悉
  • 裴 钢裴钢(1953年12月11日-),辽宁沈阳人,中国细胞生物学家、分子药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曾任同济大学校长、台湾世新大学荣誉教授。1953年12月11日
  • 道成肉身道成肉身(英语:Incarnation,希腊语:Ενσάρκωση,公教译圣言成了血肉),基督教术语,正统基督教信仰认为,耶稣基督是三位一体中的第二个位格,即是圣子或道(古希腊语:λόγος,转写:l
  • 约翰·霍兰德约翰·亨利·霍兰德(英语:John Henry Holland,1929年2月2日-2015年8月9日),美国科学家,复杂理论和非线性科学的先驱,遗传算法之父。主要研究领域为复杂自适应系统、认知过程的计算机
  • 斯通哈伦·菲斯克·斯通(Harlan Fiske Stone,1872年10月11日-1946年4月22日),于美国新罕布夏州切斯特菲尔德出生,1946年4月22日逝世于华盛顿,享年74岁,美国律师、政治家,曾任美国司法部长
  • 奥布赖恩小劳伦斯·弗朗西斯·“拉里”·奥布赖恩(英语:Lawrence Francis "Larry" O'Brien, Jr.,1917年7月7日-1990年9月28日),美国政治家、竞选战略专家,美国民主党人,曾任美国邮政部长(1965
  • 瓦特山 (多米尼克)瓦特山(Morne Watt或Watt Mountain)是加勒比海岛国多米尼克的山峰。海拔高度1,224米,为多米尼克次于最高点迪亚布洛廷火山和三峰山的第三高山峰。该火山最后爆发于1997年7月。
  • 韩忠谟韩忠谟(1915年7月28日-1993年7月24日),字筱初,生于中国安徽,籍贯江苏泰县。台湾著名法学家,曾任教于国立台湾大学法学院数十年。著作有《刑法原理》、《刑法总论》、《法学绪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