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甲戏

✍ dations ◷ 2025-09-10 10:34:52 #福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高甲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高甲戏(闽南语:Ko-kah-hì),又叫“戈甲戏”、“九角戏”、“九甲戏”、“交加戏”,以闽南语为媒介语进行表演,是福建主要剧种之一,最初起源于合兴戏发源于福建泉州,流行于闽南地区,台湾和东南亚华裔闽南人聚居之地。高甲戏形成于清代中叶。高甲戏的剧目来源比较复杂,绝大部分是从提线木偶戏、梨园戏、徽戏、弋阳腔、京戏吸收过来的。初步统计高甲戏的传统剧目一百多个,新编的优秀剧目有《连升三级》《真假王岫》、《大闹花府》、《笋江波》、《许仙谢医》等。

高甲戏的音乐曲牌以南曲为主,兼收梨园戏、魁儡调和民间小调,具有浓郁的闽南地方韵味。器乐分为文乐和武乐。文乐以唢呐(大吹)为主,配以品箫、洞箫、三弦、二弦,后来又加入琵琶、扬琴、二胡、中胡、小提琴和大提琴。武乐有北鼓、小鼓、通鼓、铎板、大小锣、大小钹,特别是响盏和小叫,是丑、旦戏不可缺少的打击乐。

高甲戏行当的划分与其他剧种大体相同,尤其擅长丑角表演。仅丑行分类就有几十种之多。其表演特点活泼、轻快,舞蹈性强,节奏明朗,夸张性大,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浪漫主义色彩。

高甲戏老一辈丑行演员比较有名的有柯贤溪、许仰川、施纯送等。

厦门市金莲升高甲剧团

台湾的高甲戏约是在清中叶时由中国大陆传入,之后受到京戏乱弹、南管戏班与歌仔戏的影响而有所改变,使得台湾职业的小梨园多改成高甲戏班的形式。时至今日,高甲戏班多转为歌仔戏剧团;到1990年代时,全台只剩彰化员林“生新乐”一团能演出高甲戏。2008年,位在彰化县伸港乡的泉州社区开始向外界争取资源在当地校园推广延续高甲戏文化。彰化县埔盐乡西湖村的“锦成阁高甲团”,除了列入彰化县“无形资产”当中的“传统艺术”,也是目前台湾登录为文化资产的244件传统艺术类中唯一的高甲音乐团。;另职业剧团目前仅存“南管新锦珠剧团”,并获登录为新北市传统艺术戏曲“九甲戏”(交加戏)保存团体。

台湾高甲戏的特征是以南管音乐为底,并吸收部分的北管音乐,念白则由泉州话改成台湾话通行腔。此外由于受到台湾小戏与上海及福州京班影响,使得内容多变庞杂,故而在民间有“南腔北调”、“南北交加”的称呼

相关

  • 肩膀肩,俗称肩膀,是动物躯干和上肢的交接点,与其相对的部位是臀。肩主要有三块骨──锁骨、肩胛骨与肱骨组成。为保证胳臂既能够运动自如又具有一定力量,肩膀必须在韧性与力量间寻求
  • 碳固定碳固定(Carbon fixation)是生物将无机碳(二氧化碳)转换为有机化合物的过程。其中最主要,也最为人知的的是光合作用,其他的碳固定则包括可以在没有阳光的条件下作用的化能合成。会
  • 普及流行文化(英语:Popular Culture或Pop Culture),又称为通俗文化及大众文化,指在现代社会中盛行的地区上文化,包括想法、观点、态度、迷因、图像及其他现象等。在中文里没有对应词,只
  • 希腊神祇及神话人物列表希腊神话神祇列表及人物。 希腊神话中有很多神是将精神上的概念拟人化的结果。除却冥界本来的神之外,一些人类,特别是一些英雄在死后也成为冥界特殊的存在。
  • 张丙张丙(?-1833年),福建省台湾府台湾县店仔口人(今台南市白河区)。台湾清治时期民变领袖。张丙祖籍福建漳州南靖梅林坎下,其祖父于乾隆年间移居台湾嘉义县店仔口庄(今台南市白河区白河里
  • 胡椒酸胡椒酸(英语:Piperic Acid)是一种常通过胡椒碱的水解制得的化学物(该反应的另一样产品是一分子哌啶) 。胡椒碱则天然存在于胡椒果实中。  胡椒酸是生物化学中合成一些有机物(如
  • 二丙酮醇二丙酮醇,结构式CH3COCH2C(OH)(CH3)2。无色稍有薄荷气味液体。与水、醇、醚、芳烃和卤代烃等溶剂混溶,但不与高碳脂肪烃混溶。在碱性溶液中易分解为丙酮。可燃。低毒,对皮肤刺
  • 台北市双层观光巴士台北市双层观光巴士由三重客运运营,三晋公司协助行销,2017年1月上路,主管机关是台北市公共运输处。
  • SPY×FAMILY间谍家家酒《SPY×FAMILY间谍家家酒》(日语:スパイファミリー,英语:)是由日本漫画家远藤达哉所创作的漫画,在2019年3月25日起于日本《少年Jump+》上定期连载,台湾于《宝岛少年EX》上连载。本
  • 比尤特县 (加利福尼亚州)比尤特县(英语:Butte County)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中央谷地的一个县。面积4,344平方公里,根据美国2000年人口普查数字,共有人口203,171人。县治奥罗维尔 (Oroville)。成立于1850年,